張貴友
今年的5月20日,是我國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滿”。進入小滿前后,北方中藥材平貝母就到了成熟收獲的季節。從5月17日開始,白山市靖宇縣晴朗高溫天氣持續一周以上。對于靖宇縣龍泉鎮南陽村的農民來說,到了他們最忙也是最高興的日子,因為這是他們一年當中收獲最豐富的日子。從早晨5點鐘開始,村屯附近的平貝母藥材地里,到處都是村民忙碌的身影,每天出動的村民多達幾百人,一年一次的平貝母收獲季節開始了。
村民有的用刨鏟起獲貝母,有的用篩子篩選貝母,還有的忙于銷售平貝母種栽和平貝母鮮品。遠遠望去,村子的四面八方,到處都是村民忙忙碌碌收獲貝母的場景。村書記張喜國介紹說:南陽村種植平貝母已經有30多年的歷史了。1985年前后,村里只有5-6戶村民種植平貝母,當時的經濟效益非常可觀。有的村民種植一畝平貝母2年就收入3-4萬元。村支部和村委會及時引導村民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把平貝母種植作為村里的首選主導產業進行培育。
到了2005年前后,南陽村成了靖宇縣乃至白山市著名的平貝母藥材種植專業村。全村276戶村民,種植平貝母的占到90%以上,種植平貝母規模達到1960畝,人均平貝母面積達到1.84畝。每年平貝母藥材銷售收入突破1000萬元。平貝母種植大戶徐文啟介紹說:“平貝母是每年春季4月初出苗,生長50天左右秧苗逐漸枯萎并且貝母成熟。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在每年貝母收獲之后,在藥材作業道上,村民還要種植大豆,每畝大豆每年還可以收入1000元左右。”種植平貝母技術要求不高,只要科學選地、合理施肥,適當殺菌就可以。村民耿懷志介紹說:“平貝母的收獲年份還具有很大的靈活性。遇到平貝母行情好的年份,就多收獲一些。粒大的當作產品賣掉,粒小的留下繼續繁殖,如果價格不高,可以過1年或2年再收獲。”地上種植糧食,地下種植藥材,實現了立體種植,雙重收入。用老百姓的話講,這叫“地上是糧倉、地下是銀行”。村書記張喜國介紹說:“南陽村的土壤成分、氣候特點等特別適應平貝母的生長,并且貝母成色和產品折干率非常高,具有很強的道地性特點。每畝平貝母每年收獲鮮品200公斤左右,按照今年的價格計算,每畝可以實現收入12000元左右。并且可以連續收獲10年以上。”
為了提高平貝母產業的經濟效益和產業影響力。村里鼓勵農民成立了4個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從種植技術、信息交流、產品銷售以及土地流轉等方面為藥材種植戶提供一條龍服務。現在,南陽村已經成為靖宇縣的平貝母藥材集散地。近幾天,在南陽村的田問地頭,每天來收購平貝母種栽和產品的經紀人多達百余人,有的來自通化、有的來自撫松、有的來自靖宇。村民每天實現銷售額多達百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