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瓊 萬金 唐曉紅 朱曉霞
立體栽培簡單地說就是高棵作物與矮棵作物問作。玉米、大豆(馬鈴薯)立體栽培就是在壟臺上種大豆,在壟溝里種子玉米。具體問作比例是2:1(兩壟大豆或馬鈴薯,一壟玉米),該種植技術已在我省個別市、縣推廣,種植面積達幾十萬畝。在不增加任何投入的情況下,玉米增產18%以上,大豆或馬鈴薯偏得。立體栽培能充分體現邊行增產優勢。大片玉米地頭、地邊均是大穗,而隔溝套種玉米,壟壟是邊行,株株是大穗,最大程度地發揮邊行優勢,達到通風透光。
一、玉米、大豆立體栽培技術的基礎理論
農作物合理間作種植可充分利用地力、空間和光能,控制病蟲害發生,實現一季多收高產高效,基本效果,株形松散,枝葉橫向生長的作物和株形緊湊,與枝葉縱向生長的作物搭配,以形成良好的通透復合群體,玉米和大豆符合這樣的條件,玉米屬于高稞作物,葉片向上,而大豆屬于矮稞作物,它們在一起在使用肥料和除草劑都有相同之處,作業方便,另外能取長補短,高矮相間,充分利用光能和土壤中的養分,使土地達到一個最佳合理配置。(如圖)
二、玉米、大豆(馬鈴薯)立體栽培優點
1.充分利用地力、空間、光能資源 各種作物都有自己的生長特性,玉米是喜陽抗旱,大豆是喜陰怕旱;由于玉米的株高為大豆創造了良好的陰涼生長環境,達到了陰陽互補的作用。施用各種肥料,都是大豆、玉米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營養元素。立體栽培能充分體現邊行增產優勢,在有限的土地上,發揮最大的潛能,使作物生長發育成熟達到最佳狀態。
2.提高經濟效益 由于該種植方法提高了玉米的畝保苗株數(畝保苗4500-5000株),增產效果明顯,增產18%以上,每畝可增產玉米100-150公斤,還可以偏得大豆130-150公斤。
3.省工 由于該種植方法的玉米是采用穴種的方式,可以節省大量的田間管理用工(追肥、滅茬),從而節約了費用。
4.提高玉米的出苗能力。
三、玉米、大豆立體栽培技術要點
1.選種:采用立體栽培的目的在于增產增收,但必須采用適宜立體栽培的專用品種,不是所有的玉米、大豆品種都適合立體栽培。
2.選地:該項技術適合我縣的任可地塊。
3.種子處理:用恒華微生物種衣劑拌種。
4.施足底肥:每畝施用立體栽培專用肥35-40公斤,施用綠農肥0.5公斤,結合起壟將所用底肥一次性施入壟溝內(隔溝施入,將原來兩壟所用底肥施入一溝內)。
5.播種時期和播種方法:玉米5月1日開始播種,大豆延后5天播種,玉米播在施入底肥的壟溝內,每穴播5-6粒,株距50公分;大豆6-7寸雙株,大豆不單獨施肥。
6.田間管理:
a、除草:選用玉米、大豆立體栽培專用除草劑。
b、間苗:玉米每穴留4株,壟距不足60公分留3株,大豆不間苗。玉米畝保苗4500-5000株;由于該種植方法的玉米是種在壟溝里,墑情較好,避免了因早春干旱影響玉米出苗,從而達到苗齊、苗壯。
c、追肥:在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尿素20-25公斤)。
d、矮化處理:在玉米6-10葉期、大豆始花期分別用矮壯素進行矮化處理。
7.測產:玉米測產結果平均1061.5公斤/畝大豆平均132.5公斤/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