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國進入了一個“雙創”的時代?!按蟊妱摌I、萬眾創新”,政府倡導力度之大、風行之廣,使之成為推動經濟前行的雙引擎之一。全國各地引導基金、產業基金,孵化器和眾創空間及大量創業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出現,這讓2015年成為中國的創業元年。據統計,全國創業公司超過6000萬家,新增幾百萬家創業公司過半數與互聯網沾邊。
然而,2015年也是全球經濟下滑的一年,資本寒冬的調子初露端倪。過去一年,國內獲得B輪融資的公司僅有幾百家,有很多O2O和P2P行業的創業公司因為融資失敗出現倒閉潮,還有一些孵化器陸續關門。因此,市場雜音很多?!半p創”,到底是一場百米短跑運動,還是馬拉松,亟待我們冷靜思考。
創業其實不是新鮮事。20世紀80年代,能當萬元戶的人是創業;90年代,在東莞開工廠是創業;現在,滴滴打車三年估值百億美元也是創業。為什么互聯網創業公司發展迅猛,傳統行業發展緩慢?其根本原因在于傳統行業模式落后,新一代創業者以科技為創新創業根本,再通過資本助力彎道超車。創業,產品和模式是關鍵;但市場競爭激烈,后續資金的及時注入也是關鍵。絕大多數創業公司越往后走融資越難,因為金額大、流程長,大額資金主要掌控在BAT和為數不多老牌風投機構手里。
我們欣喜地發現,過去兩年,中國涌現了大批天使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幫助創業公司加速成長。新興創投機構必須開辟更多募資通道,助力創業公司更快發展。比如財富管理通道、證券化通道、眾籌通道,都是有效的募資新通道。
近兩年的新三板和今年的戰略新興板,讓新型創業公司提早資產證券化,讓更多中小微創業公司提早適應上市管理規則,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標準,解決募資和股權流動性問題。股權可以投資交易變現,也可以快速實現創業夢。而PE和創投機構登陸新三板更是一件好事,有利于創投機構募集資金,基金投資人(LP)可選擇提早退出,基金管理人(GP)可以通過定增獲取更多資金,使更多優質的天使和成長期項目可以順利獲得下一輪接盤,讓創業和創新可以走得更遠,以免過早夭折。當然,任何新事物在發展階段都會出現一些混亂,這些都是發展中的問題,不應影響證券市場改革和開放的大方向。
筆者認為,政府在收緊監管政策方面不應矯枉過正,這樣會造成一放就亂、一收就死的現象,在制定好標準和規范后應從無序到有序的過渡。最近,創投機構掛牌新三板暫緩應該就是一個調整的過程。作為新興創投機構,我們應該在響應國家政策和號召的同時,作為資本市場的弄潮兒以創新的思維來擁抱變化萬千的技術革新和“互聯網+”的大時代。創新是突破,創業是堅守。我深信,創業是一場短跑,也是一場馬拉松;需要一鼓作氣的勇氣和創新精神,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