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倫斯·布拉格是英國偉大的晶體學家,25歲就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是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英國《交叉科學評論》季刊2015年第3期發表他女兒Patience Thomson的文章,“勞倫斯·布拉格:一位偉大科學家的一些側面——女兒的視角”,她深情地回憶了父親在物理學家身份之外的其他側面,她認為,正是父親這些側面的品質為他的科學家生涯保駕護航。
布拉格喜歡語言文字,他認為交流溝通技能極其重要。Patience Thomson講了一段故事。她與丈夫結婚度蜜月時,在丹麥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尼爾斯·玻爾家待了一段時間,因為玻爾與布拉格曾經在曼徹斯特工作時是同事和好友,而且她的外祖父一直是玻爾家的家庭醫生。在此期間,玻爾邀小兩口一起散步,散步中他大講進化論和歌德的色彩理論。玻爾說,你若不能用文字將理論闡釋清楚,并將該理論至少翻譯成另一種語言,那說明你用以闡釋理論的文字可能有誤導作用。后來,女兒將這段事講給父親聽,布拉格語氣肯定地說:如果你不能準確、清晰地描述一個概念,你就可能成為“模糊思維”的犧牲品。
布拉格既可以用詞語來思維,也可以用圖像來思維,在交流中也能夠視對象的情況隨心所欲地訴諸詞語或圖像。他觀察力超人,對觀察對象細節的記憶之準確令人吃驚。他善于在腦中將二維事物轉化為三維事物,并開始“建模”。
他熱愛觀鳥。帶女兒觀鳥時,他說:鳥的色彩、形狀、個頭固然重要,但更要注意鳥的“精氣神兒”,它如何在草地上蹦蹦跳跳?如何飛翔?如何捕食?他十幾歲時曾十分喜歡采集貝殼。由于其敏銳的觀察力與分辨力,他非常了不起地發現了一個新的貝殼品種。女兒小時候,布拉格帶她用捕蝶網去抓蝴蝶。“他不抓其他昆蟲,但是什么昆蟲都認識,他還告我杜鵑蜂是怎么偷偷在其他蜂巢中產卵的。”女兒說。
Patience Thomson坦承,父親是很幸運的。首先,家學淵源沒得說。老布拉格(W.H.Bragg)就是杰出的科學家,將對科學的熱情傳給了小布拉格,即勞倫斯·布拉格。小布拉格很小的時候,老布拉格就給他講原子的故事,而不是童話故事。老布拉格的母親是畫家,外公是Charles Todd爵士,穿越澳大利亞中心地帶的第一條電報線就是他鋪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