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萬眾創新”一詞頻頻出現在眼前,當“萬眾創新”的倡議屢屢回蕩于耳邊,你是否曾靜下心來,細想過它的內涵、探究過它的特質?萬眾創新的本質是創新,而現階段的努力方向則是“萬眾”。在國家鼓勵萬眾創新的當下,我們不僅要抓住萬眾創新的創新本質,更要重點把握創新的大眾化方向。
“萬眾創新”不同于“精英創新”,它強調的是創新主體的普遍性、草根性。要想真正實現萬眾創新,把握創新的大眾化方向,就必須“去精英化”,打破以往精英創新的思維模式,形成人人有意愿創新、人人有能力創新和人人有機會創新的良好局面,不斷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步伐,實現國家更高水平、更高層次的發展。
把握創新大眾化方向,首先要擴大創新理念的影響范圍。“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沖刺階段,在這個關鍵階段,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把創新理念放在五大發展理念之首,不斷加大創新理念的宣傳力度,擴大其影響范圍,使創新理念不僅傳入城市,而且傳入鄉村;不僅傳到東部地區,而且傳至中西部遼闊的土地,使全體人民樹立起樂于創新、勇于創新的思想觀念。
把握創新大眾化方向,必須致力于大眾創新能力的提升。使更多人具有創新理念,這只是萬眾創新的第一步,下一步則是將理念付諸實踐。只有使更廣泛的人群具有創新實踐的能力,才能產生更多的真正有價值的創新活動。學校作為青少年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平臺,理應擔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而其他人群創新能力的培養則需要全社會各個領域、各類組織的共同努力。
把握創新大眾化方向,還需要國家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人們的創新嘗試能不能成功,一方面取決于個人能力,另一方面也受到各種外部環境的影響。國家在教育、科研、經濟等方面的相關政策就是影響人們創新實踐的一大因素。要想在全國范圍內形成萬眾創新的生動局面和火熱場景,就必須以政策手段營造出寬松的科研環境,放寬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標準,加大對中小型創新企業的扶持力度,在全社會、多領域開辟更為廣闊的創新疆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雖然在創新的大眾化道路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在國家各項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體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已經邁出了堅實的步伐,相信在不遠的未來,國家的創新水平將不斷提升,創新群體也將更加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