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滕達是福建一家數據安全公司的董事長,他說“大數據”概念異常火熱,卻少有人真正明白它的含義。“大數據首先是技術,做好了就是藝術,再深入點就是魔術,它能夠算出你根本想象不到的東西。”對于滕達來說,大數據就像個“海量的寶藏”,從海量的數據中挖掘有價值的數據。
“如果政府的數據逐步開放,未來扶持創業將不只是簡單提供創業辦公空間,而是以數據驅動創業,產生更有價值的商業模式。”滕達說。
當社交遇上“互聯網+”
個人業余時間成為網絡平臺上販賣的“新產品”,陪跑、陪吃、陪聊……上海的徐遙將自己的空余時間以每小時18元的價格“出售”,通過為客戶量身定制跑步計劃,陪伴客戶一起鍛煉,既讓自己和客戶保持了完美的身材,還賺到了不少零花錢。
這幾天加入互聯網拼車出行大軍的劉超既新鮮又高興,他和拼車出行認識的一個朋友成了生意合作伙伴。新朋友不僅讓他上下班路上不再寂寞,還發展成為一起創業的“好戰友”。
“你永遠都不知道下一次拼車誰會跟你同行。”目前他所工作的地方位于北京西北的上地,這里集聚了百度、聯想、IBM、滴滴等一眾國內外知名IT公司和初創企業。在劉超看來,拼車還把老百姓的經濟利益和綠色、環保這些“高大上”的理念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
分享經濟已經成為都市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不僅讓閑置資源重新整合,提高了社會各行各業的效率,滿足社交需求,還豐富了發展模式。
當“遙遠”遇上“互聯網+”
“2015年‘雙11’一天,海西州通過淘寶賣出產品金額為169萬元,成交額同比增長387%。從數據看,那里的農產品正在加速其通過互聯網賣到全國的進程,潛力可觀。”這是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最近給青海省海西州委一封回信中的內容。
消息不脛而走。在海西州做枸杞電商生意的馬乙四夫格外興奮,他說,自己目前所走的這條路,終于得到了互聯網大佬的回應。2015年,他帶動農戶在網絡交易額達到6300多萬元。新的一年,他的目標是一個億。
在馬乙四夫看來,地處青藏高原的青海很多農畜產品頗具特色,但由于地理位置偏遠、市場發育水平低,往往難以流向國內其他地區,更別說國外。電商,打破了交易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引發了生產、流通、消費模式的深度變革。2016年,他計劃打造一個以“互聯網+”為主的創業和再就業孵化園,鼓勵大學生、待業青年加入到這個平臺。此外,嘗試跨境電商業務,將高原農副產品銷往歐洲、澳大利亞、韓國等國家。
為加快電商發展,海西州成立并運行了中國·青海柴達木電商綠洲,已有30多家企業入駐。今年,海西州郵政部門還將開辟綠色通道。
“2016年,將選派人員赴浙江義烏、阿里巴巴商學院和北京等地開展培訓,為電商發展奠定人才和技術保障。”海西州商務局業務科科長才其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