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發展與創業行為息息相關,對于科技產業而言更是如此。新進入行業的創業者往往帶來了新的資源、新的想法、新的商業模式,這對于快速變化的科技產業而言意味著行業的飛速發展和市場的急劇擴大,而最為重要的影響無疑是產業集群內的知識溢出。創業帶來的知識溢出改善了產業集群環境,為產業集群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基礎。
在產業集群環境下,創業者創業的基本模式為模仿創業。模仿創業是通過吸收先前創業者溢出的創業知識和經驗,圍繞集群產業鏈的延長、拓展、完善來實施創業活動的過程。由于產業集群內產業相近、地域相鄰、話語相似,更易于知識的溢出和吸收以及創業行為模仿。這種知識溢出的示范效應會吸引更多“連續創業者”進入產業集群創業,使集群規模不斷擴大。
隨著“連續創業者”不斷涌入,創業在產業集群內逐漸集聚。在與當地政府部門交流過程中,創業者會將行業知識、發展趨勢、發展困境等信息溢出傳遞給政府部門,增強其對創業行業的認識和了解。當地政府部門在研究創業行業和正面評估其發展前景的基礎上,會配套相關政策,加大對創業行業的扶持力度。在此過程中,知識溢出的主體為集群創業者,客體為當地政府部門,溢出的內容為創業行業相關知識。其結果是:集群創業者的不斷集聚,倒逼當地政府部門認識創業行業的價值和前景,并制定扶持政策,以優化集群創業環境。
構建廣泛的社會網絡是創業者新創企業的一個重要任務。產業集群內的創業者要獲得良好的創業績效,必須與供應方、銷售方、相關政府部門、中介組織等建立廣泛聯系。廣泛聯系的建立得益于創業者與相關方之間的正式協作或非正式交流,而在這一過程中,往往伴隨著知識的相互溢出。由于共享知識、分享信息需求的存在,知識溢出成為建立和維系社會網絡的無形紐帶。以創業者社會網絡為主體的產業集群內的網絡結構因此得到優化,集群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
如果說創業環境是產業發展的土壤,那么創業行為帶來的知識溢出無疑是給這塊土壤最好的肥料。相信我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局面一定會催生出更多、更有生命力、更高科技的新產業,使我國在全球經濟體系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