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投入大、周期長、見效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很多社會資本不愿意投向硬科技,很多企業也不愿意“苦練”硬科技。2014年,全國開展RD(研發)活動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只占總數的16.9%,擁有研發機構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只占總數的12.6%。
去年,筆者在西安光機所采訪時就曾注意到一家叫作中科微光的初創公司。這家公司做出了全球最細的內窺鏡導絲,在血管導航手術領域搶占了技術先機。同時他們又研發出一款人稱“扎針神器”的小產品——投影式紅外血管成像儀,輕輕一照即可顯示皮下靜脈血管的位置,方便醫療注射。中科微光公司CEO朱銳當時曾告訴筆者,這款血管成像儀銷售非常好,但市場上已經出現了仿冒產品。
今年再次造訪這家公司,筆者發現,血管成像儀又有了新品。新款增加了深度指示功能,可指示血管深度。公司副總經理李嘉男介紹,中科微光公司的血管成像儀銷量依然越做越大,現在已經占據了7成的市場份額。
中科微光這樣依靠硬科技帶來的硬實力而發展良好的企業,在西安光機所的孵化器里并不鮮見,這從他們的天使投資基金收獲就可見一斑。作為我國第一個專注于“硬科技”的天使基金,西科天使基金一期1.3億元已完成全部投資,共投資項目51個,帶動社會投資超過5億元;截至目前,已有累計11個項目完成投資后基金浮盈1.4億元,其余項目的未來收益全部為凈收益。
“和很多高校科研院所不一樣,我們投技術、投錢、提供配套服務,但堅決只參股不控股。我們堅持研究所的定位,孵化企業但是不辦企業。”趙衛說,高科技創業企業需要資源扶持,但不需要行政干預。參股不控股的原則,可以去行政化,堅持“幫忙不添亂”“到位不越位”,寓監管于服務,幫企業實現規范治理,在市場競爭中發展壯大。
改革硬突破,開放硬資源,培育硬科技,發展硬實力。圍繞“硬”字做文章的西安光機所,在提前完成孵化百家企業的目標后,又定下了更為宏偉的目標。曹慧濤說:“我們希望,到2020年孵化出1000家高科技企業,培育8個獨角獸企業。我們要致力于打造創新發動機、打造全球第一的硬科技創業生態,成為科技創業者的首選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