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導報訊 記者耿倩 1月11日,記者獲悉,青島昌盛日電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首創“造血式扶貧”模式成功引入山西壽陽,并通過光伏農業項目建設帶動了當地農民經濟收入的提高。
近年來,受到煤炭產業持續低迷、能源產業結構面臨調整、自然災害頻發、貧困人口文化素質不高等諸多因素的多重影響,山西省的脫貧攻堅工作面臨著十分嚴峻的考驗。日前,山西省召開脫貧攻堅大會提出,2016年山西省要抓緊制定光伏扶貧發展規劃,開始在貧困地區全面鋪開光伏扶貧工程。要因地制宜采取荒山荒坡建設地面集中電站、村莊閑置土地建設村級電站、農戶屋頂建設戶用電站、養殖園區和設施蔬菜大棚建設農牧一體化光伏電站等多種模式。光伏扶貧項目收益,要按照精準扶貧要求,重點支持無勞動能力深度貧困人口兜底脫貧。
作為光伏設施農業科技企業,昌盛日電在光伏扶貧工程方面,開創出了“政府扶持+企業搭臺+扶貧戶唱戲”的扶貧新模式,迄今為止,已在寧夏銀川、山東莘縣等地進行光伏農業扶貧試點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昌盛日電首創的“造血式扶貧”模式即企業投資建設光伏農業園區,政府負責提供土地和扶貧政策資金,農民進入園區就業或創業,在不離鄉、不離土的情況下實現收入大幅提升,擺脫貧困狀態。近日,昌盛日電再次將這一模式成功引入山西。公司承建的山西壽陽農業科技大棚30MW電站項目已于去年7月順利并網。據預計,項目年均發電量約為3587.48萬千瓦時,而通過大棚棚下食用菌種植年創收可達約5000萬元,啟動農業深加工、產品包裝及品牌銷售可增加2500萬元稅收,可創造就業崗位500~8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