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來說,“互聯網+”就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通過互聯網平臺把國民經濟中各部門、各行業甚至每個自然人聯結在一起,并對傳統行業的經營服務模式進行變革,在原有領域構建出一種新的行業生態。而就金融領域而言,利用金融工具,挖掘互聯網潛力,提高金融效率,創新金融服務,豐富金融生態,給金融消費者帶來更多便利和福利,就是新的“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模式。
當前,互聯網金融正在改變著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互聯網與金融工具的結合,為普通大眾消費者的經濟生活提供了極大便利。與此同時,隨著互聯網金融創新業務的不斷推出,使得包括商業銀行在內的傳統金融行業面臨巨大的挑戰。
商業銀行融入互聯網時代新的金融生態中已然是大勢所趨。事實上,傳統金融機構在對金融產品的理解、風險管理和控制能力、資本實力、商業信譽、客戶關系等方面,都很難被互聯網企業輕易取代。傳統金融機構完全可以發揮自身優勢,在利用互聯網先進工具提升服務效率和服務品質的同時,研發貼近客戶需求、更加綜合化、專業化、高收益的金融產品,在這場互聯網的競爭中獲得應有地位。
盡管過去幾年互聯網金融取得了高速發展,但圍繞互聯網金融平臺也出現了一些非誠信交易、惡意欺詐、非法集資等違法、違規事件,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可以說,目前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正處在一個十分關鍵的時期。相關金融監管部門要立足長遠,深入分析互聯網金融行業規律,加強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增強市場信心,促進互聯網金融行業持久健康發展。
一要加強立法,制定適用于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法律法規體系,彌補相關領域的法規空白。比如用立法的方式規范P2P網絡信貸經營者行為,明確P2P網貸經營者的準入門檻,確定其權利義務和行為規范,并引入托管等第三方監督機制。二要進一步建立統一、協調、有效的監管體系。證監會、銀監會和保監會應加強合作,共同強化對互聯網金融的統一監管,針對金融監管的錯位、真空或重疊采取相應措施,梳理明確各金融監管機構的職責范圍,加強各監管機構的協調和溝通。三要加快建立適合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統一的網絡技術標準,嚴防互聯網金融的技術漏洞,防御各類網絡黑客、惡意軟件的攻擊和騷擾,確保互聯網金融體系的安全平穩運行。四要利用技術進步,改進監管方法,對互聯網金融行業建立實時動態監測體系,實現“互聯網+監管”。要借助云計算、大數據等方面的領先行業實踐經驗,建立和完善數據分析和風險監測系統,實現對系統性風險的及時預測和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