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思維”顧名思義就是指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大背景下,對市場、用戶、產品乃至企業價值鏈或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思考的新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是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理論指導,更是引深“互聯網+稅務”行動的思想指南。將“互聯網思維”創新性地運用到基層地稅管理中,既能夠有效提升基層地稅團隊的稅收治理能力,又能夠著力提升基層地稅團隊的“三個服務”能力。因此,對于當前正處于改革攻堅期與命運轉折期的地稅事業來說,熱情擁抱互聯網,主動融入互聯網,既是提檔升級的“二次選擇”,又是爬坡過坎的現實考驗。
一、“互聯網思維”的內涵及對地稅發展的現實影響
(一)“互聯網思維”的基本特點。概括起來講就是:“民主、開放、平等”。民主就是一切以服務對象為主,具體到管理層面,就是要變控制思維為放權思維;開放就是打破邊界、聚散資源,真正做到信息共享對稱,自由公開透明;平等就是沒有等級之分、沒有主仆之別,大家相互尊重、相互依賴。
(二)“互聯網思維”的核心理念。一是用戶思維,即在價值鏈各個環節中都要以用戶為中心去考慮問題;二是簡約思維,即在短時間內將產品或服務做到極致和簡化;三是極致思維,就是把產品、服務和用戶體驗做到極致,超越用戶預期;四是迭代思維,就是以人為核心,小處著眼,探索微創新,微求入手,貼近用戶心理,快速實現迭代;五是流量思維,即流量意味著體量,體量意味著份量;六是社會化思維,即利用好社會化媒體,開展好眾包協作;七是平臺思維,即打造多方共贏的生態圈,善用現有平臺,讓企業成為員工的平臺,讓員工成為真正的“創業者”;八是跨界思維,即海量掌握用戶和數據資源,敢于實行跨界顛覆式創新。
(三)“互聯網思維”對地稅工作的現實影響。一是頂層設計出臺。《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頒布后,2015年9月,國家稅務總局立即發布了《“互聯網+稅務”行動計劃》,省、市局隨后相繼出臺了《“互聯網+稅務”行動計劃實施方案》。這些計劃方案為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深化大數據應用、滿足納稅人和稅收管理不斷增長的互聯網應用需求,推動稅收現代化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二是現實要求換腦。在“互聯網”被國務院上升為國家戰略后,面對上級要求,面對發展需求,地稅部門急切感覺到要積極轉換思維方式,只有樹立五種“互聯網意識”,才能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實現地稅事業的“五大發展”。這五種意識是數據價值意識、數據權利意識、數據迭代意識、數據治理意識和個性服務意識。三是工作變化趨勢。隨著“互聯網思維”的深度影響,促使基層地稅執法部門在管理與服務上無意識地逐漸實現著七個轉變。即辦稅流程向日趨簡化優化轉變、服務空間向日趨超越時空轉變、納稅需求向日趨個性互動轉變、稅收資源向日趨整合共享轉變、服務體驗向日趨真實游戲轉變、風險管理向日趨多重多樣轉變和行政管理向日趨便捷高效轉變。
二、以“互聯網思維”為指導的“互聯網+稅務”行動存在的問題和難點
(一)“互聯網思維”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近年來,“互聯網思維”在全國上下被炒得一片火熱,上級稅務部門也多次召開研討會,安排部署“互聯網+稅務”創新事宜,但要將其推廣落地確實仍需時日。許多基層地稅干部問起互聯網,雖勉強能說出個一二三,但如要問“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稅務”行動,就只有搖頭了。這表明在基層地稅部門中,大多數干部對“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稅務”行動還是相當陌生的。如果對“互聯網思維”不了解、對“互聯網+稅務”行動不熟悉,那就談不上利用互聯網來做好稅收管理、納稅服務、稅務稽查等稅收工作了。因此,就地稅系統整體而言,“互聯網思維”意識相對還較為滯后。
(二)“互聯網”人才隊伍有待進一步培養。由于地稅干部隊伍年齡結構偏大,大部分人并非計算機專業,在日常工作中也僅限于會操作電腦、能夠較為熟練運用相關軟件,而要運用“互聯網思維”來處理稅收事務,這樣的人才確實寥寥無幾。因此,互聯網人才匱乏是基層地稅隊伍的真實寫照。例如:由于人才所限,在基層地稅部門有許多方面的“互聯網”技術還未觸及或沒有得到充分應用。比如在稅收風險管理上,僅僅處在探索階段,操作不夠規范,效果也不夠理想,還有許多地方需要完善提高。
(三)“互聯網+稅務”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近年來,雖然各基層地稅部門相繼依托互聯網技術開發了大量的軟件,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方便了納稅人和稅務人員,提升了工作質效,但實際工作中常常存在這樣的情況:基層有時開發某項軟件只是為了工作創新或解決某方面具體問題,沒有一個較為長遠的計劃規劃,往往帶有盲目性、交叉性和重復性。隨著政策改革的變化或工作內容的更新,極易造成人力、財力、物力的浪費現象。
(四)“互聯網+稅務”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盡管當前各級地稅部門在利用互聯網技術、提供高效辦稅服務上已進行了大量的創新和嘗試,并相繼開發了各種網絡應用平臺和數據傳輸系統,但大多數平臺仍互不兼容,不能實現數據共享和資源合理利用,這確實降低了納稅人的辦稅效率。比如在網絡申報方面,基層網絡傳輸平臺經常由于上傳申報文件失敗,而使納稅人無法通過網絡進行正常申報,而納稅人在辦稅服務廳申報又要提供紙質申報資料等,這一情況迫使納稅人既忙了網絡申報,又忙了大廳申報,無形中增加了納稅人的辦稅負擔。另外,有時基層稅收宣傳中,在向納稅人發送稅收政策通知或相關稅收知識時,也往往存在同一個信息要通過不同的QQ群、微信、微博、網頁發布發送的實際情況,無形中加大基層稅務人員日常工作量,造成了不必要的工作負擔。
三、以“互聯網思維”為指導加快地稅現代化建設的措施及建議
(一)提高思想認識,著力培養新思維。“互聯網思維”的主要特點就是“民主、開放、平等”。因此,要確立這種思維模式,就需要廣大基層地稅干部職工摒棄封閉意識、迎接開放思想,積極更新換腦、全面迎接挑戰。面對當前大多數干部職工對“互聯網思維”及“互聯網+稅務”行動還不夠敏感的現狀,基層地稅部門只有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拓展宣傳教育形式,邀請專家學者為本單位干部職工開展“互聯網+稅務”專題培訓講座,安排本單位精通互聯網的人才開展日常培訓輔導,組織本單位全體人員參加以“互聯網思維”為主要內容的日常學習,把“互聯網+稅務”學習納入網絡學習培訓進行在線學習,在各級網站上開辟“互聯網+稅務”專欄等形式,在全系統營造濃厚的“互聯網+稅務”學習氛圍,推動干部職工解放思想、提高認識、轉變觀念,真正促使用“互聯網思維”來思考和解決諸如簡政放權、稅收優惠、便民辦稅等具體問題。
(二)強化教育培訓,全面夯實新根基。全面落實“互聯網+稅務”行動計劃,人才是基礎,教育是關鍵。大力推進“互聯網+稅務”創新,同樣也要靠大批“互聯網”人才進行強力支撐。面對“互聯網”人才缺乏的現狀,基層地稅部門既要注重引進社會力量,尋求社會合作,切實借梯上樓;又要更加注重“互聯網+稅務”教育培訓,在日常工作中發現人才、培養人才、鍛煉人才,下大力氣發掘和培養一批既擁有豐富稅收專業經驗,又有數據挖掘技術和程序開發能力的“互聯網”人才。同時要創新性地為他們提供展示才能的平臺和渠道,充分發揮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把他們的聰明才智運用到“互聯網+稅務”創新落實中去。
(三)積極溝通謀劃,充分發揮新優勢。“互聯網+稅務”行動是國家稅務總局的頂層設計,是引領稅務部門邁向稅收現代化建設的長遠規劃和方向指引。我們基層地稅部門一定要根據總局、省局乃至市局的計劃方案制定本轄區的發展規劃,切實促進“互聯網+稅務”行動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一要與上級部門勤溝通、多匯報,盡量少走彎路,減少資源浪費,使資源利用最大化;二要加快地域創新,針對轄區特點,力爭創品牌、搞探索,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基層稅務部門“互聯網+稅務”發展速度,為納稅人提供更好的服務。
(四)加快技術升級,深入推進新發展。“金稅三期”工程是實施“互聯網+稅務”行動計劃的一個重要基礎,可以說“金稅三期”工程的順利實施無疑為山西地稅推進“互聯網+稅務”行動迅速落地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因此,我們要借“互聯網+稅務”行動這一契機,對“金稅三期”工程進行深度拓展和技術改造,確保在落實“互聯網+稅務”行動中,運用最先進的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管理方法,對基層地稅系統的稅收管理、行政管理、決策支持、外部信息交換進行完善改進,對各類應用軟件進行資源整合,對稅收征管業務流程和崗責體系進行優化,并依托集約化、信息化的管理平臺,強化稅收征管,優化納稅服務,有效利用外部信息資源,精準實施稅收風險防控,以進一步提升基層地稅機關的稅收治理能力和行政管理能力。
(五)探索工作創新,積極開辟新領域。創新是“互聯網+稅務”行動的根本動力。當前,不管是在辦稅服務領域還是在行政管理領域,基層地稅部門還有許多方面仍未充分應用“互聯網”技術、有許多領域還需持續深化“互聯網”技術。因此,我們基層地稅機關必須以時不待我的進取精神推進和探索“互聯網+稅務”創新,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為納稅人服務。但創新必須在上級“互聯網+稅務”的總體規劃指引下有所側重地開展,集中人力物力或者借助社會力量搞好某一方面的創新,比如在網上稅務局的建設上,沿海發達地區已取得了較大的突破,我們內陸地區只要對他們的先進成果加以借鑒運用就能達到目的。再比如在加大風險應對、推進便民辦稅、嚴格干部管理、完善內控機制、加強輿情監督等方面我們都還有待進一步創新。總之,在稅收工作新常態下,廣大基層地稅干部唯有樹立“互聯網+稅務”的新思維、新理念,才能勇敢突破當前的發展瓶頸,充分利用現有的社會資源,創新探索出一條激活地稅發展、促進地稅轉型,實現“提檔升級”的地稅現代化建設根本途徑,為加快實現稅務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我們應有的更大貢獻。
(作者單位:河津市地方稅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