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講創新驅動發展,那么,由誰來驅動創新?創新精神又從哪里來?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寶麗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寧遠喜對這個問題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所謂創新的本意,按照經濟學家熊彼特的理論,企業家的精神就是創新的精神。”寧遠喜認為,要尊重并保護企業家的創新精神,更要尊重老百姓的首創精神,只有這樣我們創新創業的氛圍才能形成。
形成創新創業的氛圍還需要配套措施。在他看來,法制中國的建設、信用中國的建設,都是市場經濟運行的基礎。這些不到位就會造成市場運行低效,交易成本高企,信息流通不對稱,契約遭到破壞,創新環境也就無從談起。“這些都是內在關聯的,所以我真切希望全社會能夠打造一個創新的平臺,讓大家參與其中。我想這也是供給側結構改革的要義之一。”寧國遠說。
面對同樣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鄧中翰則有不同的看法。
“這個世界上有一類人就喜歡從事有新意的工作。”曾有過硅谷創業經驗的鄧中翰打開話匣子:“創新正是來自那些具有創新精神的人,他們從創新中找到了快樂,這種快樂跟衣、食、住、行的需求一樣,能夠得到新成果的快樂對他們來說是更高的需求。”他補充道,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去做,但是會有一部分人愿意去做,而這些人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
“這樣的精神確實需要社會的呵護。”鄧中翰舉美國硅谷創業的例子說,無論成功與否,那些創業的人都在社會上受到尊敬。“我們也需要在社會輿論和媒體導向上鼓勵這種創新的精神,因為這正是我們國家最需要的。”
“中國的傳統文化很多時候教導我們要懂得中庸之道,我們現在缺乏一種教育,就是要做出新的東西,比別人好的東西,別的國家沒有的東西,而這種精神是需要從小培養的。”鄧中翰若有所思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