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科普日上,有科普專家提出,中國科學家拼命往前沖,希望站在世界科技前沿,但如果不能把科學新發現傳遞給孩子們知曉,促使他們熱愛科學,我們未來一代的科學家從哪里來?如果孩子們對科學不感興趣,中國的科技創新又從何談起?
美國一項研究顯示,參加過天文、太空科普活動的中小學生,今后更可能選擇科技作為職業且終生關注科學發現。可見做好少年兒童群體的科普工作非常重要。
當前少兒科普的現狀尚不盡如人意。稍加留意,你會發現孩子們日常接觸和看到的國內科學類書籍內容大多比較片面,就是把科學等價成了科學知識。一些少兒科普活動也多是請一些專家來簡單地講一講科學知識,解釋一下科學現象,但是這個現象背后的實質和科學規律是什么,往往較少去啟發和帶領他們去深入探究。
其實,面向孩子們的少兒科普活動,在講解科學基本知識的同時,也不妨讓孩子們自己動手操作來體驗科學研究方法,培養科學思維和科學精神。同時,在進行少兒科普時,我們不要只追求讓孩子們知道一個現象,而要啟發他們自己去做實驗,進一步發現和總結出現象背后的規律。
總之,少兒科普的形式豐富多樣,如何將普及科學知識和培養科學思維更好地結合起來是關鍵,今后還需要相關部門、科普專家以及老師、家長們共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