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信用的建設格外重要,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要加快建立健全社會征信體系。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數據的可得性使得多方位、全方面信用評價成為現實。然而,信用為什么重要,它與財富之間究竟存在什么關系?這是本文主要探討的問題。研究發現,信用不僅僅自身就是財富,信用更能創造財富。
一、引言
古語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晚清著名徽商胡雪巖創立的胡慶馀堂,其“戒欺”和“真不二價”的優良傳統延續至今。他的“為富且仁”,讓他贏得胡大善人美名,黃馬褂加身的同時,亦獲得了富可敵國的財富。到了“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的今天,信用與財富的關系更加的緊密,經濟運行和社會管理都正在逐步以信用為標準,構建一個信用環境下的社會秩序、社會信用環境體系和經濟交流體系。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將其作為“深入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的重要內容。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強調,“建立健全社會征信體系,褒揚誠信,懲戒失信。”國務院印發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提出了信用體系建設的整體思路和基本原則。由此可見,在經濟和互聯網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依托于平時在生活的消費、借貸、生活繳費等場景,反映每個人信用狀況的信用身份得以形成。在這個體系里,信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守信的人會因為信用好而處處享受便利,不守信的人則可能因此而處處碰壁。
二、信用與財富
1.什么是信用?
信用的含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信用,通常表現為一個倫理學范疇。主要是指參與社會和經濟活動的當事人之間建立起來的以誠實守信為道德基礎的踐約行為,即通常所說的“講信用”、“守信譽”,它是一種普遍的處理人際關系的道德準則。狹義的信用,則主要是一個經濟學、法律學的范疇。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所指的信用,更多地是指狹義的信用,它表現的是在商品交換或其他經濟活動中,交易雙方所實行的以契約(合同)為基礎的資金借貸、承諾、履約的行為。這里的信用關系雙方即是借貸關系雙方:授信人(借出方)和受信人(貸人方)。
2.什么是財富?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看法是:“真正的財富就是生活上的必需品”,即“對家庭和城邦有用的東西”。在一般的經濟學意義上,財富就是對人具有使用價值的東西,是以滿足人的身體需求為目的。正因為如此,對財富擁有的多少僅能體現人的物質需求層面的規定性。馬克思就曾經認為,市場經濟是一個“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時代,當代中國的社會發展特征集中展示了這一點。人生而向往致富,致富是人的合理訴求,無可厚非。
三、信用與財富的關系
1.信用就是財富
信用構成了人之間、單位之間、商品交易之間的雙方自愿的反復交往,消費者甚至愿意付出更多的錢來延續這種關系。對于個人來講信用怎樣創造財富,信用貸款,節約成本。在歐美發達國家,個人征信體系經歷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已然比較完備。在全球征信最發達的美國,信用局是收集和出售消費者信用活動信息的機構,1860年美國紐約誕生了第一家信用局。目前美國個人征信市場上呈現艾可飛(Equifax)、益百利(Experian)和環聯(TransUnion)三大信用局鼎足而立的情形。在美國,人們談到個人信用的時候往往會提到“FICO分”,它是美國個人征信行業使用最為廣泛的產品。FICO評分主要參考了付款歷史、欠款數額、信用歷史時長、新信用賬戶、使用的信用賬戶5個維度的信息。FICO分的區間在300-850分之間,不同的得分檔次意味著不同的風險。以違約率為例,FICO分低于600分,貸款違約比例為1:8;信用分數在700-800,違約比例為1:123;信用分大于800分的借款人,違約比例僅為1:1292。絕大多數美國人的FICO分在600-700之間,每個人從踏入社會開始,所做的一點一滴都會和信用有關。在美國,信用評分對于一個人是否能獲得服務的影響是巨大的。
第三方互聯網信用面世后,這樣的情形也將發生在我們身邊。今年1月5日,央行發布了允許8家機構進行個人征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螞蟻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也位列其中。以螞蟻金服為例,芝麻信用分主要包含了用戶信用歷史、行為偏好、履約能力、身份特質及人脈關系等五個維度。與傳統征信數據主要來源于借貸領域有所不同,其數據來源更廣,種類更豐富,時效性也更強。它涵蓋了信用卡還款、網購、轉賬、理財、水電煤繳費、租房信息、住址搬遷歷史、社交關系等方方面面。通過長期的積累,這些行為軌跡和細節,有助于全面判斷其信用狀況。根據相關政策螞蟻微貸制定的貸款年化利率在10%-18%之間,但由于期限自由及手續簡便,其實際借貸成本在7.0%以下。若是沒有在螞蟻微貸平臺上的良好信用記錄,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不可能迅速獲得如此便捷的資金融通服務。
對于企業來說,信用是立足之本,是企業賴以生存的土壤。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經營由過去的生產導向轉變為消費導向,企業只能在消費者認為是可靠可信的基礎上才能得到發展、獲得豐富的收益與回報。誠信是企業的守護神,當一個企業的誠信形象深入人心的時候,即使遇到一時的困難、遭受一時的損失,但信譽將會幫他渡過難關、獲得發展。反之,如果企業不講誠信,可能會一時獲利,但終不能長久。
2.信用可以創造財富
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今天,信用可以幫助我們創造財富。以中小企業為例,資金約束一直是困擾其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融資難”和“融資成本高”是小微企業普遍面臨的一個難題,其成因及相應的解決辦法一直是被關注和探討的問題。中小企業自身財務制度不健全、信息不對稱、缺少足夠的抵押資產、難以控制信貸風險是造成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原因。各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傳統信用貸款占比不到5%,抵押、質押、擔保貸款占比達90%以上。70%以上的小微企業主要資金來源是自籌,通過銀行或的的所需資金部到20%。民間借貸活動活躍,但是取法必要的法律和制度規范制約,風險較高。同時,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較高,包括貸款利息,抵押物登記評估費用,擔保費用,風險保證利息。其中貸款利息的浮動幅度一般在20%以上。小微企業實際得到的貸款只有本金的80%。在當今的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對企業的風險的評價不再局限于以往的財務狀況等,從更多更有用可得的數據多方面評價企業的信用風險,截止2014年,阿里小貸已累計服務超過80萬家小微企業,累計投放純信用貸款超過2100億元。據介紹,在網商貸高級版中,借助企業在一達通平臺上所積累的出口流水等數據,阿里小貸攜手一達通與銀行共同搭建風險模型,通過大數據分析,挖掘平臺上外貿企業的信用,以此作為授信依據。正由于大數據的運用,銀行可以向一達通平臺上的中小企業提供無擔保、無抵押的純信用貸款。電商攜大數據運用能力參與企業授信、風險防控環節,這與幾年前電商與銀行的合作中,電商平臺僅作為輸送企業的中介橋梁,信貸模式仍依循銀行傳統擔保、抵押的方式截然不同。
四、結論與建議
“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強”,良好的社會信用是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前提,是每個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成員立足于社會的必要條件。通過前面的分析不難發現,在當今社會,信用與財富是密不可分的。信用不僅僅是財富,更成為創造財富的手段。無論個人還是企業,都應該重視信用,珍惜信用。國家和政府都非常重視信用體系的建設,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均對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出明確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牽頭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會同各地區、各部門凝心聚力,扎實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讓信用創造財富,首先要解決立信問題,建立良好的信用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企業付出不斷的努力,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這些有形的財富投入,創造出來的是倍增的無形財富。一個企業商標從注冊之初,到打造成馳名商標,形成巨大價值,就是信用創造財富的有力佐證。
讓信用創造財富,更需要守信。立信難,守信更難。立信可能只需一陣子,但守信卻需一輩子。我們不僅要樹立誠信為本的理念,還要堅持誠信經營的原則,讓誠信經營理念落實到經營的全過程,把誠信準則轉化為企業經營管理的自覺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