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職學校會計專業中,《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是一門必修課程,教學內容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對于很多學生來說理解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文章立足于中職學校《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教學現狀,主要分析了幾點教學教法。
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重視,經常被動的進行學習,學習十分枯燥無聊。再加上教師的教學模式也十分落后,導致學生很難對《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這門課程提起興趣。因此,在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善于改進和優化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一、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教學現狀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是中職院校會計專業的重點科目,也是學生準備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必須學習的課程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這門課程涉及到的知識十分廣泛,不僅包括金融、會計等常規財務知識,還包括法律、道德等相關知識,具有很強的理論性,而且概念知識很多,且晦澀難懂,學生普遍感到學習起來很吃力,理解具有很大的難度,甚至產生逃避和畏難情緒,上課的積極性較差。同時,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廣泛影響下,教師在教學中占據主導地位,忽略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常常是教師在上面教,學生在下面學習,師生之間互動交流較少,很多學生的注意力難以集中起來,認為課堂知識講解十分無聊枯燥,甚至走神睡覺,擾亂課堂教學秩序,給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帶來很多負面影響。另外,課程之間缺乏連貫性,教材知識眾多,難懂的教材加上教師錯誤的講解,使得學生更加難以消化和吸收所學知識,產生自卑心理,更加不情愿參與到課堂互動中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的教學情緒,整個課堂氣氛十分沉悶,學生的專業成績一直得不到提升,難以獲得知識的積累,對于學生的日后學習十分不利。
二、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堂教學面臨的主要挑戰分析
1. 會計考試題型發生變化
與其他會計專業科目相比,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涉及的知識點十分復雜,是會計學、經濟法、職業道德等多門學科的綜合體現,綜合性和理論性均很強。通過對2012年的會計考試大綱進行分析,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考試內容主要有會計、支付結算、稅收和財務法律制度以及會計職業道德,而且主要是通過法規、概念等形式組成,知識點不僅枯燥,而且還十分晦澀,極大地增加了學生備考的難度。而且根據最新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還增加了一些不定項選擇題,主要以案例分析題為主,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難度。另外,在客觀題方面,與以往相比,還增加了些稅法和預算相關的試題,導致學生的負擔大大增加,心理壓力很大。
2. 中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學習基礎較低
中職院校學生身心發展還不成熟,而且普遍學習水平較低,基礎較差。中職會計專業學生大多處于15歲到18歲之間,個性十分叛逆,對于獨立和自由的欲望很強烈,不好進行管理。而且缺乏嚴謹的自控能力,不能很好地控制和約束自身行為,大部分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普遍喜歡逃課玩游戲、玩手機,甚至還有部分學生發生早戀行為,更加沒心思上課。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的專業性很強,如果不付出一定的努力,很難對專業知識進行理解和完全掌握。學生在上課期間都不能專心學習,想要讓他們進行課后自學更是無從談起。所以,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更加應該重視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盡可能的調整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對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的學習興趣,逐漸轉變學校的不良風氣,幫助學生端正自身的學習態度,努力學習。
三、優化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堂教學的有效對策
1. 豐富教學模式,采取多元化教學手段
在中職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堂教學中,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再能夠滿足現代教育的發展需求,只有不斷豐富和優化教學模式,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才能激發和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興趣和熱情,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目前,案例教學法是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堂教學使用頻率很高的教學方法,對于無紙化考試中案例分析題額解答具有很大的幫助作用。案例除了選擇教材案例之外,還可以對教材進行進一步延伸。
四、總結
綜上所述,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對于會計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在中職院校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按照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新要求,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優化,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會計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