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觀察了稅制結構的發展,可以表明我國的經濟發展程度會對國家稅制結構有一定影響。1994年的分稅制改革使稅制結構經過幾番變革,仍然與我國迅速成長的經濟不相匹配?!笆晃濉逼陂g,我國稅制結構的變革充分地促進了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國民經濟的快速進步。接著,中央提出了調減營業稅的策略,并決定擴大增值稅的征收范圍,我國的主體稅種將面臨新的局面。
一、營改增的驅動意義與使命感
從實施上看,上海市早在前幾年就實施了交通行業和一些服務業的營改增。營改增試點的逐漸推進的同時,改革的驅動意義將不斷顯現出來,對我國經濟起到了重大作用。從性質上看,我國的兩大流轉稅——營業后稅和增值稅。在結構上,增值稅與營業稅的稅收收入占我國稅收總收入的很大比重。在“十二五”期間稅制變革的關鍵和主線就是實施營業稅改證增值稅。而2016年5月1日的全面實施營改增的目的就是減少重復征稅,降低整體稅負。由此看來,科學合理地推行營改增對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具有極大的意義。
增值稅過去實施的是由國稅部門征收、中央和地方依照份額共同享有的稅收政策,自營業稅退出中國歷史舞臺后,地方的財政的漏洞可能增大,同時地方財政支出事權與責任不匹配的矛盾可能會加劇??傊瑺I改增的實施使得中央和地方的關系更加融洽,對兩者矛盾起到了弱化的作用,更為下一步的財政收入結構變革奠定了基礎。隨著供給側改革的全面實施,優化和增加制度的供給是供給側改革的重心,同時也具有帶動社會稅制結構深化改革的重要使命。除了具有優化產業結構和增加制度供給的使命外,還具有使企業減負,增加企業利潤,從而促進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重要使命。
二、營改增的社會經濟效應分析
“營改增”是我國近年來財政體制改革的重大措施,全面實施“營改增”將對產業結構調整、結構性減稅、財政收入和社會福利等方面產生重要影響。
(一)產業結構的調整效應。產業結構調整效應下的“營改增”傳導機制是以解決重復征稅問題和打通增值稅抵扣鏈條為核心,以實現結構性減稅為政策目標,正確引導第二、三產業的分工與協作,進而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其次,產業結構的調整使得我國市場更加具有競爭力,促進企業的興盛和服務業的國際化。由此說明,產業結構的調整在社會經濟方面起到了正效應。
(二)第三產業優質高效發展的促進效應?!盃I改增”的產業結構調整效應主要為促進第三產業發展的作用。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 2015 年,我國全年第三產業增長的數額是國內生產總值的50. 5% ,較去年同一時間增長了2. 4%。當前,我國第三產業在加速發展中,但是和其他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國家比較來說,仍然落后很大的程度。我國若要成為經濟強國,必然要充分的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盃I改增”解決了對第三產業的稅收歧視的問題,有利于促進企業的投資意愿,使設備更新速度加快,對第三產業的發展增添活力。由此看來,營改增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將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避免了重復征稅,而且在出臺的政策中對于各行業進行了具體的稅制改革說明,能夠促進整個社會分工更加細節化、專門化,生產率水平會得到大幅提升,有利于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的成長。
(三)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促進效應?!盃I改增”的全面實施增加了制造業增值稅的抵扣制度,由于設備采購可以在企業內部形成進項稅額的抵扣,企業能夠抓住契機,增加投資力度,加速更新企業機械設備,提高生產效率和充分使用資源的能力,創造開發新的市場領域。其次,制造業為了降低企業的稅負,通過生產性服務取得增值稅發票,實施增值稅進項的抵扣。行業稅負的降低能夠促使企業提高產品技術、更新工藝裝備、注重能效環保,激勵企業借助生產性服務業來加快產品研發、優化工藝流程、完善售后制度,從而全面推動制造業向精細化和高端性的發展。同時,“營改增”也有利于加快制造業實現主輔分離,推動制造業由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并引導制造企業延伸服務鏈條。
(四)產業融合效應。全面實施營改增對生產制造業和服務業產生了巨大影響,這是服務領域的擴大的效果。主要原因是隨著營改增制度的推行,生產制造業和服務業的稅收制度的分界線越來越不明顯,促進了生產制造業和服務業的融合和發展,更多的新型企業接踵而至,對其發展期間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因此,“營改增”的全面實施不僅解決了行業間的稅負不均和稅收歧視問題,還解決了相同產業鏈條上不同環節差別征稅的問題,促進產業內部和產業間的融合。
(五)企業減稅減負效應?!盃I改增”的減稅減負效應是增值稅與營業稅對征稅依據規定不同而產生的必然結果貨物與勞務稅制優化的邏輯結果之一。總體來看,企業“營改增”的減稅減負效應可從兩個視角進行說明:一是從企業不同納稅人視角來看,減稅的程度極大;二是從行業和產業鏈視角來看,稅負具有明顯降低的效果。
三、企業減稅減負效應
營改增后,對于企業的不同納稅人都起到了減稅的效應,即使對于一般納稅人來說,它的名義稅率會大幅度的上升,但是實際繳納的稅額減少了。主要原因是因為一般納稅人營改增后能抵扣進項稅額,解決了企業重復征稅的問題,進而減少了應納稅額。同時,年營業收入不達 500 萬元的小規模納稅人在營改增之后使得其稅負減少。中國會計報中總結道,小規模納稅人適用簡易計稅方法,不得抵扣進項稅額,稅負直接由5%減至3%,稅率降幅高達 40%。
據統計,自2012年1月1 日啟動營改增試點截到 2015 年底,全國“營改增”試點納稅人共計592萬戶,在此之中,一般納稅人113萬戶,小規模納稅則有479萬戶;累計實現減稅 6 412 億元,由于稅制轉換使減稅試點納稅人達到3 133億元,原來的增值稅納稅人由于增加抵扣而使減稅達到了3 279億元。營改增政策無疑能夠降低企業稅負,為企業發展帶來福音。
四、行業和產業鏈減稅減負效應
營改增以前,我國實行增值稅和營業稅并存的流轉稅制,營業稅在生產環節不能抵扣,從而產生重復征稅問題,進而沖破了增值稅在征收的各個環節中相互抵扣的稅收制度,并使得增值稅的抵扣鏈條斷開。
營改增的實施是我國結構性減稅的重要舉措,從重復征稅的角度來看,實行“營改增”之后的各行業的稅收負擔應該是減少的,可是卻產生了一些行業稅負“不減反增”的現象,從行業分析看,對于交通運輸營改增后的稅負可能是上升的。以交通運輸業為例進行分析,交通運輸業之所以稅負提高之所以稅負提高,主要是由于稅率提高幅度較大,但抵扣幅度沒有明顯提高。在原來的稅制下,交通運輸業的營業稅稅率為3%,營改增后,交通運輸業的增值稅率為11%,名義上的稅率提高了8和百分點。同時,以前下游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按7%的稅率抵扣進項稅,營改增后,下游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企業稅率提高4個百分點,擴大了可抵扣進項稅的范圍,而隨著房地產業、建筑業、金融業以及生活服務業納入營業試點后,“營改增”徹底打通了二、三產業增值稅抵扣鏈條,消除了不同產業的稅收差別以及同一產業鏈條不同環節稅負不均的現象,“營改增”企業因可抵扣進項稅額增加而減輕稅負,形成產業鏈整體減負效應。
(一)財政收入效應。截到 2015 年底,全國“營改增”試點納稅人已經共有592萬戶,小規模納稅人共計479萬戶,一般納稅人則113 萬戶,;實現減稅達到6 412 億元,此間,由于增加抵扣使原增值稅納稅人發生減稅共計3 279億元,由于稅制轉換使試點納稅人發生減稅3 133億元,隨著財政部公布的2016年全國財政收支最新數據顯示:1月至8月國內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0178億元,同比上升了6%,與GDP增長大致相當。從主要稅種收入的數據表明:我國8月份的增值稅收入共計3225億元,同比增長了49.5%。改征增值稅1157億元,同比上升了3.8倍;同時,營業稅53億元,同比下降95.7%。上述情況原因主要是5月1日我國全面推開了“營改增”營業試點,而原來的營業稅納稅人變為繳納增值稅,因此,稅收收入在增值稅中表現為增值稅的增收和營業稅的減收。介于收入在項目中轉移的原因,未來會改征增值稅與營業稅加和后計算得出。
由此可說明,營改增的財政收入效應非常明顯,將這兩項收入合計后財政收入同比下降幅度大。并且,剛納入營業試點的建筑業、房地產業和金融業等行業,連續下降幅度也已經達到20%。為了確保所有行業稅收負擔只減不增,財政收入必然受到較大沖擊。全面實行“營改增”將與取消違規設立的政府性基金、免征 18項行政事業性收費一起,通過減稅降費,進一步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傊?,全面實施“營改增”對財政收入具有較大的影響。
五、社會福利效應
營改增推動社會福利進展營改增制度中的免稅條款,一些“托兒所、幼兒園提供標語和教育服務,養老機構提供的養老服務等?!敝贫雀拥年P注民生,從百姓的生活需求出發,對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福利的進展都起到了推動作用。
(一)提升職業的層級?!盃I改增”通過支持現代服務業企業和小規模納稅企業創造更多就業崗位,隨著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推動服務業的高效發展,促使社會成員職業的層次提升。同時,企業利潤的提高,保障工資支付與正常增長。全面“營改增”確保所有行業稅收負擔只減不增,降低了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增加了企業利潤,可以有效引導企業讓渡利潤,保證工資支付與增長。
(二)從居民消費效應來看,“營改增”企業進項抵扣額增加,行業的整體稅率降低使得商品價格下降,刺激居民消費。假定消費者將其收入固定進行消費和儲蓄兩種行為,由于“營改增”對企業的減稅效應使商品價格降低,促使居民將原本用于儲蓄的收入部分轉變成消費。
“營改增”像是一把雙刃劍,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具有明顯的正效應,但同樣也具有負效應,原因是政策在過渡期階段部分企業在政策不熟悉的情況下沒有很好的應對和預測企業的經營狀況。但是這種情況已經隨著全面實施“營改增”的制度下漸漸弱化,使得“營改增”的政策更加全面而系統。不得不說全面“營改增”是我國稅收制度發展史上一項重大的改革內容,對于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新興企業的發展,增加社會進步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作者單位為延邊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