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理工學院電氣工程學院
摘 要:在新能源的制定方面,我國不應盲目借鑒對國外發達國家的經驗,而應基于我國的基本國情,做出適應我國新能源發展的財稅政策。世界上的各個國家制定的財稅政策不相同的主要原因也是由于基本國情的不同。英國作為工業革命的發源地,期待著成為下一輪經濟革命的領跑者,因此在制定新能源目標上,不惜以高額的財政補貼和嚴歷的懲罰為手段;德國的資源相對匱乏,它的財稅政策就側重于對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上;美國作為世界經濟的領頭羊,它對新能源的財稅政策主要是搶占新能源技術和高速的新能源產業發展;而日本是傳統資源極其匱乏的國家,因此除了在新能源技術、開發利用上,日本還注重新能源發展的社會策略,通過對新能源的高度宣傳來加強全民的發展新能源意識。
關鍵詞:新能源;財政政策;建議
一、新能源的發展應最終由市場主導
政府的財稅政策扶持是為了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提高在市場上的競爭力,而不是通過破壞市場中性,來實現新能源的發展。在新能源發展初期,市場競爭力弱,需要政府的優惠財稅政策對其扶持,而且新能源產業對整個社會有很強的正外部性,這樣就使市場存在失靈現象,需要政府采取適度的政策傾斜,來矯正市場失靈現象,但政府應在新能源發展成熟后,主動退出扶持機制,以免矯枉過正,破壞市場中性原則,應由市場進行主導,保證整個市場的公平性。
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涉及的內容較多,如土地、環境、技術、進出口等,故此,所關聯的政府部門也較多,這樣往往容易會出現政府部門的權責交叉區域,導致制度和政策的無效率。因此政府部門應明確分工,對權責區域進行細化,各部門協調發展,保證工作的順利開展。除此外,政府部門還應做到上下級的分工明確,中央政府負責對新能源發展目標的制定、全局的規劃、引導、各種規章標準的制定以及對新能源初期項目進行大力扶持等,地方政府負責對新能源的廣泛宣傳,成熟新能源項目的積極推廣等,從而避免出現中央與地方的上下重點不統一,分開發展的現象。
二、促進我國新能源發展的財政政策的建議
(一)加大對新能源產業的政府預算和投入
政府預算與投入在新能源研發初期效果顯著,從源頭上引導了國家能源轉型升級。
新能源的基地建設與投資以及后期的發展生產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這就必需政府的財政預算與投入。當今我國的風電產業已基本成熟,也實現了風電上網,但是電網等基礎設施亟需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升級,否則就會出現大量的棄風現象,也無法實現不同地域問的資源轉移,因此中央與地方政府需針對此方面進行大量的電網基礎設施建設;除此外技術研發一直是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在新能源的技術研發上,我國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需要政府、企業與高校的共同合作,實現產學研的方式對新能源技術進行不斷攻克,而在這個過程中少不了政府的預算投入;
(二)通過財政手段實現區域間的轉移支付
我國地大物博,資源分布分散,總體的新能源資源分布狀況與地區經濟呈現反相關的態勢,政府可通過區域間的財政支付手段完成資源的轉移。具體表現在兩方面:一、部分地區的新能源資源豐富,在產業發展的不斷成熟中,實現的新能源以遠超本地區的需求,這時通過與能源主要消耗區的財政支付,完成新能源的跨地區的轉移;二、由于新能源分布區域與經濟呈現的反相關關系,而新能源產業在建設當中會征收大量的耕地,不利于當地的經濟發展,因此政府在通過實現區域間的資源轉移支付時,也可實現對當地生態破壞的經濟補償。
(三)新能源發展基金的建立
政府在促進發展新能源產業過程中,除了直接作用于新能源外,還采取收費的方式對傳統能源的消耗進行限制,而這部分資金可以參考國外發達國家,建立專門的新能源發展基金,以用于新能源資源的開發、投資、技術研發等方面。
三、構建財稅政策支持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創新商業模式機制
現今我國主要的商業模式為依靠國內大型銀行貸款進行先進設備的購買,并通過政府進行補貼的廉價土地和勞動力進行大規模生產,但這些企業往往過度注重企業規模的發展,而忽視了技術研發上的創新,使得企業抵抗風險能力較差,往往在企業達到規模經濟效應后,便很難進一步獲取利益,而當今世界各國對中國的反傾銷運動也采取了大量措施,使得現有的商業模式很難適應這種危機,而國內市場內需不足,就導致了大量產品滯銷。因此在如上的情況下,探索新型商業模式已勢在必行。
(一)新能源生產電力的商業模式研究
我國新能源電力面臨的主要問題有:一、國內新能源電力成本價格過高,導致新能源電力在國內市場不被消費者接受,最終導致大量新能源電力過剩現象;二、國外政府對新能源電力支持度較大,國內市場過度依賴國外市場,使新能源電力的抵抗風險能力較弱。因此建議采用科技支持+政府采購+政策保護相結合的商業模式。
科技支持主要通過產學研相結合的方式對新能源電力成本較高的難題進行攻關,進一步降低新能源電力的電價成本。政府采購主要通過政府在公共設施建設中優先采用新能源電力,如學校、醫院、公園等場所,使政府在使用新能源電力方面起到優先帶頭作用。政策保護主要針對的是對新能源電力的電價保護,通過政府對在預算內對新能源電力進行補貼,除此外在稅收政策上,給予企業在研發新能源項目上一定的優惠力度,促進企業的研發積極性。通過以上兩種方法進一步降低新能源電力的電價成本。
(二)新能源產業設備的商業模式研究
新能源產業設備建議財用融資租賃的商業模式。融資租賃又稱設備租賃或現代租賃,指出租人根據承租人對租賃物件的特定要求和對供貨人的選擇,出資向供貨人購買租賃物件,并租給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則分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在租賃期內租賃物件的所有權屬于出租人所有,承租人擁有租賃物件的使用權。新能源設備生產企業在采用融資租賃期間可給予客戶一定的租賃期,將當期所實現的現金流入向以后年度遞延,并可通過將融資租賃公司的應收融資租賃款質押給銀行取得銀行貸款。通過此種商業模式,新能源設備生產企業在實現客戶資本積累的同時,也使自身的業務得到了極大發展。
參考文獻:
[1]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財稅政策:評估與調適[J].何代欣.稅務研究.2014(09).
[2]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財稅政策效應研究[J]. 丁蕓,張天華.稅務研究.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