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美好房屋開發有限公司
摘 要:在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矛盾日益激化的今天,世界經濟普遍呈現出一種低迷狀態,發展低碳經濟成為我國甚至全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金融危機的屢次爆發,給世界經濟帶來沉重打擊的同時,也給經濟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在這種大背景下,發展低碳經濟,將金融創新與低碳經濟理念有機結合,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本文對發展低碳經濟與金融創新的互動效應進行了探析。
關鍵詞:低碳經濟;金融創新;互動效應
低碳經濟,是指如煤炭和石油這些高碳能源的使用降到最低限度的經濟,以此建設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形式的發展經濟模式。低碳經濟的實質是最大限度的發揮碳能源的作用,以此壓縮高碳能源的使用量,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加快經濟轉型,優化升級產業結構。在全球氣候日益惡劣的先進的環境下 ,探究低碳經濟與金融創新的互動效應,對于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
一、我國發展低碳經濟與金融創新的現狀
(一)為綠色經濟產業開設“綠色信貸”
在我國市場,碳金融的起步是以發放綠色信貸為主要形式的,為顯示出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決心,給予綠色經濟產業貸款的優先權,以此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在銀監會發布《綠色信貸指引》之后,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國內各大銀行所支出綠色貸款的總量已經超過1.9萬億元。就此來看,綠色信貸的規模的提升幅度是非常大的,這表面了我國鼓勵發展綠色經濟產業的決心,對于低碳經濟在國內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成立碳基金
為鼓勵綠色經濟產業在商業生產中的推廣,我國成立了碳基金,它是一款方便碳排放權和碳減排量交易的基金產品。目前為止,國內的碳基金主要分為四類:一是由政府設立的政策性基金;二是由政府和社會一起設立的全國性公募基金;三是私募基金;四是外部資本參與的碳基金。但是截至目前,我國的碳交易市場依然是入門階段,政策性的基金占絕大比例。
(三)碳金融衍生品
碳金融衍生品是指在碳金融產品的基礎上開發使用的金融工具,主要目的是為了避免基礎金融產品的風險。現如今,隨著市場的逐漸發展,碳金融衍生品也在不斷地發展著,一些金融機構響應低碳發展的政策,紛紛開設了相關低碳金融產品,這有助于發展低碳經濟,實現低碳經濟與金融創新相融合的最終目標。
二、發展低碳經濟與金融創新面臨的挑戰
(一)低碳經濟理念的認識不足,高碳能源的利用率低
由于低碳經濟的理念在國內剛剛起步,人們普遍對于其存在了解和認識上的不足,目前來看,我國社會的經濟發展仍然較為粗放,經濟發展的程度僅僅以GDP為主要且唯一的衡量標準,沒有認識到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性,這就造成了現階段我國經濟的發展較為粗狂,與此同時,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對于能源的利用率較低,據有關部門統計顯示:世界發達國家的能源利用率高達44%,而與其相比我國能源的利用率僅為30%左右。這一能源利用率上的差異,就導致了在生產一定量產品時,我們所消耗的能源要遠遠高于平均標準,碳排放量也存在巨大差異。這對于我國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發展具有不利影響。
(二)適合低碳經濟發展的機制不完善
適合低碳經濟發展的機制不完善,嚴重影響了低碳經濟在我國的發展。首先,我國的碳金融產品都是依賴于銀行的信貸支持,但是以利益計銀行都會傾向于短期貸款,而低碳經濟是需要以長期發展為基礎的,兩者的目標相背離。其次,由于碳金融產品的涉及范圍比較廣泛,而且相對分散,很難準確的預估風險,而且從事低碳經濟環保項目的企業規模都比較小,吸引力若,投資者投資小。
(三)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碳交易市場規模小
目前我國的碳交易市場處于一種被隔離的尷尬境地,市場環境與歐美國家相比,十分的不成熟,這也是限制我國碳金融發展的重要因素。首先,在A股市場中,具備低碳經濟發展理念的公司很少。其次,我國的金融創新進程緩慢,處理模仿復制歐美國家的相關產品,并沒有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制定相關的策略。
三、發展低碳經濟與金融創新的相關建議
(一)將低碳經濟與市場機制相結合
隨著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不斷惡化,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間的矛盾也日益激化,在巨大的生存壓力下,將低碳經濟理念融入到金融創新是解決這一矛盾的唯一辦法,是時代發展的必然。低碳金融的理念包括限制排放溫室氣體相關的金融活動,囊括了投資發展低碳經濟項目、融資發展低碳經濟項目,也包括買賣交易碳排放權產品、投資碳排放權產品等的金融活動,針對這些業務所開展的擔保、中介、咨詢等衍生品也被包含其中。在《京都議定書》中,規定了多達38個工業化國家的限量排放義務,并且通過市場調節方式建立了國際排放貿易機制、聯合履行機制、清潔發展機制等的合作機制。在這些機制的調節下,參與國家為了免受經濟處罰,加重本國經濟發展的弊端,需要依據規定限制溫室氣體的排放量,購買排放權。在這樣的調節機制下,形成了獨特的金融交易市場,即以碳排放權為產品的國際貿易市場,這一市場的形成,可以很好的優化全球資源配置,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具有巨大推動作用。
(二)調整產業結構,減少碳排放
工業生產過程中,產業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很大程度上決定者碳排放量,因此,對高碳排放的工業生產模式進行適當調整,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碳排放。目前來說,第二產業在我國經濟結構中所占比重較高,而其煤炭消耗量較大,碳排放強度較高,是我國碳排放的主要來源。對此,企業就需要采取相關措施,控制碳排放強度:
1.優化生產模式,降低碳排放強度。生產模式對于碳排放強度的變化有著很大影響,但通過一些適當的方式,調整和優化生產模式,就可以達到降低碳排放強度的目的,比如:對一些碳排放量較大的生產模式進行改進,淘汰一些能效較低的產業,實施產業轉移等,以此來達到控制碳排放的目的。
2.探索新型高效的能源消耗機制。能源利用率較低是我國工業生產普遍存在的現象,對于,就要求企業內部組建相應的科研團隊,探索新型高效的能源消耗機制,提高能源利用率,改善能源結構,以此來減少碳排放。
現階段,為實現發揮低碳經濟與金融創新互動效應的目標,就需要將重點放在調整產業結構,提高能源利用率上,可以通過淘汰產能落后的行業、實施產業轉移、改善能源利用結構等方面入手來實現減少碳排放的目標。
(三)完善相關規定,為發展低碳經濟提供方便
1.政府在低碳經濟發展中扮演的角色
政府作為社會公共管理的主體,承擔著對社會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責任,因此,政府應該在引導發展低碳經濟的同時要樹立起低碳化運行的榜樣,制定和完善有關碳金融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做到使社會有法可依,為金融貿易提供法律依據;同時加強節能環保理念的宣傳,使低碳經濟發展的理念得以普及,使人們正確認識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切實存在的矛盾;然后成立專門化,獨立化的環保部門,在保證環保評估的公正性與客觀性的同時,實現對我碳排放的有效控制。
2.企業在低碳經濟發展中的地位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企業作為市場經濟活動的主體,因此,企業在發展低碳經濟時,充當著重要的角色,對此,企業首先應該認識到低碳經濟發展示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應該以長期的眼光發現其潛在市場;國家政策是對經濟發展的指引,不是對經濟發展的約束,企業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創新發展適合目前市場環境的運營模式。企業應該創新發展碳金融產品,在對歐美國家成功范例學習的同時,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進行創新。
3.個體在低碳經濟發展中所要承擔的責任
個體是社會生活的主體,發展低碳經濟,首先就要充分發揮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充分調動人們主觀能動性,培養個人的生態理念、樹立低碳意識,促使人們進行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從點滴做起,養成勤儉節約的消費觀,從而逐漸推進低碳經濟的發展。
四、結語
碳金融概念是發展低碳經濟與金融創新互動產生的結果,而低碳經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雖然目前碳金融在中國的發展不盡如人意,但不可否定的是碳金融在中國的發展有很大的潛力和很好的前景。因此,現階段我國工業改革的首要目標就是要實現綠色化的工業生產模式,發展低碳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長遠目標。
參考文獻:
[1]杜莉;張云;王鳳奎;;開發性金融在碳金融體系建構中的引致機制[J].中國社會科學.2013年4期.
[2]蘇蕾;曹玉昆;陳銳;;低碳經濟背景下構建我國碳金融體系的問題探析[J].武漢金融.2012年3期.
[3]張曉艷;國際碳金融市場發展對我國的啟示及借鑒[J].經濟問題.2012年2期.
[4]閻慶民;構建以“碳金融”為標志的綠色金融服務體系[J].中國金融.2010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