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房地產企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步,現階段在我國房地產行業已經成為一個重要行業,房地產行業不斷的運營發展推動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在當今時代,因為業務流程比較復雜、價格問題比較敏感,使得房地產中稅負變化成為人們以及業內人士關注的焦點。根據國家相應的政策的頒布與實施,使得企業的稅務管理水平對整個企業的稅負起到了一個決定性作用。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房地產企業必須與增值稅有效的結合起來,對業務流程進行完善和整合,不斷對內部管理進一步的強化,防止出現稅務風險。本文通過分析和探討了營改增造成企業納稅風險的原因,在房地產企業中實施營改增的意義,房地產企業對營改增稅務風險控制的對策,旨在有效的減少房地產企業中的稅務風險。
關鍵詞:房地產企業;營改增;稅務風險;控制措施
在我國的經濟社會中,房地產行業對推動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房地產企業的特點,使得人們對稅負的而變化越來越關注。
一、營改增對企業納稅造成風險的原因分析
(一)沒有較高的稅務風險管理意識
在我國的房地產行業中實施了營改增之后,在企業的內部很多的工作人員并沒有較強的稅收風險意識,較多的企業對整個公司的經營管理仍然使用傳統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房地產企業的內部管理部門以及相應的執行部門并沒有較高的納稅觀念,難以積極主動承擔各種稅務職責,通常情況下,公司內部只重視企業在運營中的財務風險,忽略了對稅收管理的關注與重視,使得企業中很容易出現稅務風險。
(二)沒有健全稅務風險機構
在很多的企業中對稅務管理工作并沒有有效的設置專門的部門或機構,雖然有部分的企業設置了一定的稅收管理崗位,但是在具體的職能上主要進行報稅的工作,沒有將稅務管理工作落到實處,并且缺乏專業的工作人員。
(三)會計制度與稅務法律之間存在著差異
在企業的實際運營中,相應的會計制度與稅務法律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通過營改增之后,稅法又涌現出了一些新的問題,即使在這一方面,國家的稅務局以及財政部門頒布實施的一些相關文件進行了一定的解釋與相應的補充。但是因為會計制度與稅法之間的差異比一般的情況更加復雜,所以房地產企業應當極力加強對稅務稅收、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的培養和灌輸,引導他們在具體的實踐中不斷的對會計制度與稅法之間的差異進行協調,使得房地產企業中相關工作人員降低工作難度,減少企業的稅務風險的出現。
(四)沒有建立健全稅務風險內部防控制度
在房地產企業中必須加強一些重要的協調機制。第一,在企業中相應的部門之間的涉稅信息沒有得到有效的傳遞與溝通;第二,企業內部與相應的稅收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渠道,稅收政策的變化對整個企業的影響并不能及時的掌握;第三,企業內部沒有健全的稅務風險管理機制,不能有效的識別、應對以及控制企業中出現的稅務風險。所以說,企業的稅收風險管理要從企業內部的管理工作開始,全面的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對稅收風險進行防范。
二、營改增的實施對房地產企業的意義分析
(一)有效的對行業進行細致的分類
營改增使得整個稅收的體系更加完善,納稅人在購買一些服務類的業務能夠進行一定的抵消。因為在消費的過程中,有很多的稅收環節,納稅人在這種情況下只要對部分的增值進行繳納,有效的避免了重復征稅的問題,減輕了企業中消費者的壓力,對需求有一定的刺激,并一直以這種方式實現良好的循環。比如說,在具體工作流程中企業將原來的施工合同向與原材料的采購業務以及勞務業務轉變,科學有效的進行避稅,全面的使得整個企業有效降低成本,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二)有效的財務管理與納稅進行規范
在實施營改增之后,在財務管理進行規范的基礎上才能有效的實施納稅申報的工作,有效的對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進行了規范。在現階段我國的房地產企業在營業稅的申報上基本上還是使用粗放式的形式,使用這種方式不僅不能降低企業的稅收風險,在很大程度上失去與同行競爭的公平性。在房地產企業中實施營改增之后,企業的內部要及時的檢查自身有沒有符合相應稅收的優惠政策,一旦符合了相應的優惠條件,企業需要按照相應部門的要求合理的進行操作流程與手續工作,并且企業還要及時對一些稅收項目和免稅項目進行精確的核實與計算,有效的防止出現增值稅專用發票與免稅項目之間出現沖突。
(三)有效減輕企業的納稅壓力
雖然在現階段,并沒有充分的體現稅收的中性原則,所以在增值稅得到實施之后,我國的房地產企業在稅負上有微量的增加,與營改增實施之前相比,稅負大約增加了百分之零點七七,但是對于那些抵扣幅度比較大的企業來說,稅負得到了有效的減輕。在營改增具體的實施之后,有些企業實現了稅負減輕的情況,企業的對下行提供的增值稅發票能夠有效的進行抵扣,在企業本身的稅負降低的同時,使得下行的企業稅負也在一定程度上的得到了減輕。在企業的運行中稅負得到減輕能夠使得企業在運營中占據一定的價格優勢,因為企業能夠開出增值稅的發票,使得下行的企業在運營商的具體選擇上有一定的傾向,有利于實現企業中的結構性減稅,推動企業的業務得到有效的增長。
三、房地產企業中實施營改增的稅務風險控制措施
(一)提高財務工作者稅務風險的管理意識
在房地產企業中想要增強稅務風險的管理水平,必須有效的加強企業中的稅務風險管理文化。在企業中要全面的加強財務工作者的稅務風險意識,為整個企業營造出良好的稅務風險管理的文化氛圍,使得財務工作者能夠有效的做到遵紀守法和誠信納稅的要求,讓企業中的風險管理工作成果與企業中每一位工作人員的直接利益相掛鉤,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全面的提高企業內部所有工作人員的稅務風險管理理念。在企業運營中,財務工作者應當全力的做好抵扣憑證管理、具體的財務核算、虛開發票的風險等相應問題的規范與加強工作。
(二)加強企業內部的管理制度
對房地產企業中稅務風險的內部管理與控制工作中出現的相應問題,具體的展開合理的分析,提出具有可實施的建議與意見,從而有效的提高企業稅務風險應對能力。在房地產企業中,稅務風險管理工作的具體的流程為事先、事中以及事后的三大模塊之前進行有效的支持與配合,從而建立一個完備的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系統。自己事先預防的工作中,企業要全面的完善企業中組織結構,對企業中的稅務風險管理文化有效健全,樹立企業內部的控制制度。在事中防范的具體工作中,企業要合理的使用財務的指標及時的識別企業隱藏的風險,通過定性與定量有效結合方式對企業風險進行評定估算,及時科學的提出多種風險應對方案應對不同程度的風險。在事后監督的工作流程中,建立科學有效的信息系統進行相應的溝通工作,全面的監督與評估整個企業風險體系,從而對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合理健康的運行做好保障。
(三)構建全面科學的稅務風險管理體系
在房地產企業中想要有效的實現稅務風險管理控制的目的,就必須按照行業的相對特點和國家頒布稅收政策,合法全面的對企業的稅務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工作,有效健全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控制體系。除此之外,企業還要及時的增強稅務風險管理的評估工作,加強企業財務工作人員關于稅收業務的培訓,從而有效的降低和防止稅務風險,實現企業運營中利益最大化,全面的加強稅務風險管理工作。
(四)對企業業務流程進行梳理
企業要在稅務過渡期中及時梳理合同,將新建的建筑、正在建設的建筑、即將完工的建筑以及已經完工的建筑等不同完工狀態進行區別,并選擇合適的相應過渡期增值稅的相應政策。并且,企業要與合同的簽約方在稅務過渡期之間交易的價格以及對增值稅的稅負問題,承擔的主體以及具體的發票開具有效合理的進行商榷與確定,還要在這些問題的處理上簽訂相應的協議有效的做好保障工作。除此之外,企業要及時修訂現有的合同模板形式,對現有的銷售合同、采購物資合同、租賃合同以及總包合同的模板上進行收集工作,合理的按照營改增對相應的合同進行適當的修改,比如說,合同中對增值稅的價格款有明顯的規定,相關的納稅人要在不同稅率以及征收率之間進行兼顧和融合,全面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其他服務,在這種狀況下,必須要在具體的合同中有效的對服務內容、不含稅價以及對應的增值稅具體額度進行具體的列出。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的大時代背景下,根據國家相應的政策的頒布與實施,使得企業的稅務管理水平對整個企業的稅負起到了一個決定性作用。在房地產企業中實行營改增之后,必然會面對很多的困難。房地產企業在稅務進行轉型的過度階段,要加強財務工作人員的稅收政策,有效的控制稅務風險,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本文分析了營改增造成企業納稅風險的原因,在房地產企業中實施營改增的意義,房地產企業對營改增稅務風險控制的對策,希望能有效的減少房地產企業中的稅務風險。
參考文獻:
[1]黃潔.房地產企業“營改增”稅務風險控制策略[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23:166-167.
[2]謝曉林.基于“營改增”背景下房地產企業稅務風險的防范研究[J].財會學習,2017,05:146+149.
[3]陳卓.淺談鐵路運輸企業“營改增”后稅務風險評估與應對[J].中國集體經濟,2014,22:71-72.
[4]王玉蘭,許可,李雅坤.“營改增”后交通運輸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能力——以滬市上市公司為例[J].稅務研究,2014,07:94-97.
[5]李青萍,鐘世海.“營改增”后房地產企業如何加強內部控制[J].經濟研究導刊,2016,02:6-7.
[6]王宇.淺談鐵路運輸企業在營改增后稅務風險評估與應對[J].時代金融,2016,20:228-229.
[7]張劍.全面“營改增”后企業降低稅務成本和控制稅務風險的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6,25:45.
[8]李翠平.“營改增”后部分現代服務業稅務風險控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14: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