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正越來越重視經濟管理法律行為的可持續發展,經濟管理法律行為的可持續發展理論對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對經濟管理法律行為可持續發展理論的分析,提出了關于經濟管理法律行為理論若干個現實問題進行了可行性的討論研究,以期能為經濟法律行為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經濟管理法律行為;發展理念;經濟發展
隨著社會的進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已引起社會各領域被重視。經濟法律行為的可持續發展內涵主要包括可持續性、綜合性、公平性和和諧性等,這些內涵對于我國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不久的將來,經濟管理法律行為可持續發展問題會越發顯著。
一、關于經濟管理法律行為的類型
經濟管理法律行為的類型可根據不同的標準劃分,根據依據法律和應用領域的不同,可分為財稅管理法律行為、金融管理法律行為、產業管理的法律行為、行業管理的法律行為和競爭管理的法律行為等;根據做出行為的主體不同,可分為中央經濟的管理法律行為與地方經濟的管理法律行為等。
二、經濟管理法律行為的可持續理念內涵研究
經濟管理法律行為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科學內涵是指將可持續發展理念作為經濟管理法律行為的行為指南,是國家有效管理經濟行為的法律手段,對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具有極強的約束作用與促進作用。 包括以下思想內容:一是社會公平性,即代內與代際公平的統一,要充分了解并掌握兩者之間的辯證關系;二是和諧性,即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注重自然和社會、發展和科學合理和諧;三是整體的系統性和綜合性,通過綜合化、系統化、全面化的觀念和眼光去看待當前或以后的問題,政府要運用可持續發展的眼光來看待社會經濟的發展;四是持續性,經濟的發展應在自然、社會能夠承載的范圍之內,不能寅吃卯糧。
三、經濟管理法律行為可持續發展理念在經濟發展中的功能作用研究
功能作用主要表現:一是通過綜合的、系統的觀念來研究問題,有助于提高對整體的把握,能夠有效的、及時的糾正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歷史狹隘性與短視性難題,從而有效避免經濟集體的無理性,在最大程度上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尤其要誠信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二是政府控制經濟管理法律行為在社會市場發展中發揮的作用,有助于有效糾正市場配置資源失靈的現狀,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可持續性發展;三是有助于吸納生態中心主義中的合理內核,超越人類自身的中心主義理念,從而爭取在最大程度上促進自然與人類的和諧相處。
四、經濟管理法律行為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實施
(一)加強產業發展規劃,確保產業健康發展
綠色產業的開發是我國經濟社會結構轉型的必然選擇,而新興產業標志著產業的內生發展動力,通過有效的產業規劃產生內生的發展動力,使新興產業成為我國社會結構調整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因此,應盡快出臺新興產業整體發展規劃綱要,來確定產業綠色化的發展目標和方向,以實現經濟發展、生態保護的雙效益。其中,扶持自主核心技術的研究應當成為先期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時,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客觀科學地選擇重點和優先企業,加強國家層面的規劃,避免產生重復建設、資源浪費和惡性競爭等問題,促進綠色經濟的長足健康發展。
(二)運用財稅管理和金融管理的手段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
在財稅管理方面,應提高財政對循環產業發展的資金投入支持力度,政府充分考慮財政預算,安排相應的資金定點投降循環經濟產業方面,促進循環經濟向好向快發展。作為對循環經濟重點工程的補助和獎勵。同時應當建立發展循環經濟的專項資金,確保循環經濟資金的來源和使用都能達到正常化。在金融管理方面,通過與各地的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合作社的合作和資金交流,以提高對中小城市循環經濟發展的信貸支持。其次,可以通過將環境因素和可持續發展因素納入銀行信貸頭次的風險評測中,將排污等因素也作為信貸的依據,以達到通過金融手段來約束企業的生存行為,使我國循環經濟得到發展。
(三)健全法制制度,強化知識產權意識及社會誠信意識
只有建立健全的經濟法律體系。才能讓經濟的正常運行得到有力的保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和誠信體系的建設。保護好知識產權,才能保護好創新的成果,才能讓資源更加方便的共享,才能從知識經濟的發展中獲得最大價值。保護誠信體系的建設,才能使經濟發展中的社會資源達到可持續發展。
(四)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加強法律觀念宣傳
建立健全的市場經濟法律體系、形成良好的法制環境是市場經濟法律調控的必要基礎。通過法律調控實現市場經濟的規范化,一方面要加強法學理論研究,為我國市場經濟的法制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強立法,盡快完善我國市場經濟法律體系。我國市場經濟法律體系建設和進一步完善必須從我國的國情出發,通過不斷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具體特點和規律,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法律體系。同時社會要引導人們法律觀念的更新,需要我們加大科技立法執法司法力度,維護法律的權威性和嚴肅性。
(五) 國家經濟的再次開放
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源于改革開放。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緩步期。政府應當考慮加大開放程度,如建立經濟自由貿易區、港,或主動走出推銷本國特色如基礎設施建設,同時促進人民幣的貨幣流通。引領國際規則,顯示中國力量,拉動全球經濟增長,提高國際影響力。
隨著經濟管理法律行為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入發展,它將在家庭、企事業單位以及國家的公共管理方面的措施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社會經濟市場生產與管理的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顯著的促進作用。因此,在經濟增長的換檔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這前所未有的經濟新時期,加強對經濟管理法律行為可持續發展理念若干問題的細化研究,有助于促進我國經濟結構調整,能更大程度地增加人民的福祉。
參考文獻:
[1]M Munasinghe, J Mcneely. Key Concepts and Terminolo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efining and Measuring Sustainability[M]. New York:The Biogeophysical Foundations. 2008.
[2]汪勁.環境法律的理念與價值追求[M].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8.
[3]姚平. 論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法原則[J]. 價值工程. 2010(24):4-5.
[4]J L Schrag. Managerial Judges: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Judicial Management of Legal Discovery[J].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9(30):305-323.
[5]H H Noll. Towards a European System of Social Indicators: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System Architecrure[J].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02, 58(1):4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