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新的經濟金融形勢影響,我國的經濟體系漸漸有所改變,我國的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銀行的生存環境也在漸漸發生改變,下一步發展目標是什么漸漸變得模糊。當前形勢下,對于我國的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銀行工作人員對于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經驗缺乏,導致了銀行出現流動性危機,未來生存受到威脅。本文對當前經濟金融形勢下的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做了研究。
關鍵詞:經濟金融形勢;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
銀行流動性風險主要是指銀行無法獲得足夠的成本滿足銀行的資金需求,進而銀行償還債務的資金不足,導致銀行的其它業務正常運行也受到影響。如果銀行的流動性不足,銀行就容易出現流動性風險。新的金融形勢下,我國的銀行流動性管理方面存在著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對此,國務院提出要對銀行的市場化改革進行具體的改革要求。對于銀行的發展管理,必須要提升到一個新的實踐高度,以適應當前的經濟形勢,促進銀行的經營發展。本文對于流動性風險的成因,流動性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對策做了說明。
一、銀行流動性風險的成因
(一)資產與負債的業務期限結構錯配
我國銀行發展速度快,但銀行主要還是負責群眾的存款和貸款事項。銀行作為存貸款兩方的中介,以合理的資本支付債務并從中獲取盈利,但這種業務結構長期固定,沒有根據市場形勢進行優化,有調查數據顯示:貸款業務中利息收入在銀行經營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并且,銀行從存款人那里吸收的資金以及理財產品所帶來的資金收入,大多是短期的資本收入。但銀行卻將短期的資產用于中長期的貸款業務中,以獲取貸款利息收入。資產的來源期限與銀行負債的期限搭配不合理,以短期獲得的資產用于長期的負債,導致銀行的短期資產和長期的負債時間搭配不合理,當資產無法及時回收時,銀行將無法償還債務,出現流動性危機,給銀行帶來流動性風險。
(二)投資虧損,貸款發生不良
銀行資金的主要來源是存款收入和理財產品的盈利,銀行利用這些資本會進行投資,貸款業務等。由于各種環境的變化,市場變動,經濟政策調整等,銀行的資金來源會出現各種狀況,當銀行用于投資的資產無法正常回收時,就會導致銀行投資虧損,銀行無法盈利足夠的資金繼續進行貸款業務,進而貸款發生不良,銀行無法正常運行,流動出現問題,發生流動性風險。
(三)存款人擠兌,銀行信用下降
在銀行投資虧損的情況下,存款人對于銀行的信用就會減少,存款人就要求銀行償還存款人的資產,進而導致銀行出現流動性危機,在銀行投資失敗的情況下,還會導致銀行信用下降,融資困難,銀行資不抵債,進入惡性循環中,從而將導致銀行的盈利減少,發生到一定階段,銀行資金收入缺乏,進而銀行將會倒閉。
二、我國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銀行流動性風險監測欠缺
銀行流動性風險是銀行發展的一個制約因素,對于銀行流動性風險如果不能做到及時的監測,就會影響銀行的正常運行。目前,在金融形勢影響下,我國對于銀行流動性風險的監測不夠及時。對于銀行的流動性風險出現的新狀況不能及時發現,解決問題,導致銀行流動性危機加重。部分銀行由于發展經驗不足,對于銀行數據處理遲緩,銀行對流動性風險的發現時間長,不能精確計算出每月的資金流入和流出比例。數據分析不及時,導致銀行遺留的歷史數據不能及時處理,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效率下降,并且部分銀行流動性風險指標不夠完整,導致流動性風險監測不到位。
(二)缺乏對流動性風險管理的重視
我國銀行的發展可以促進經濟增長,帶動市場經濟的發展,在我國銀行會受政府的部分管理,導致銀行對于政府存在著一定的依懶性,認為政府會對銀行的發展有所關注,不會讓銀行倒閉,出現經濟危機。正是由于這種過度的依賴政府,導致了銀行工作人員對于自己的工作有了依靠。銀行的工作人員對于銀行發展中的流動性風險缺乏正確的認識,缺乏處理銀行各種問題的工作經驗,沒有危機防范意識,處理銀行流動性風險不及時也不正確,一旦銀行流動性不足,出現資金回收困難問題,銀行無法理性的處理這種流動性風險,只能坐以待斃。
(三)流動性風險管理的制度體系不完善
對于銀行的健康發展,擁有一套完善的流動性風險管理的制度體系,是解決銀行流動性風險的一個主要辦法。目前經濟形勢下,發達國家都具有完善的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體制,但由于我國銀行工作人員對銀行的流動性出現的各種問題不重視,導致了我國的流動性風險管理缺乏完善的制度體系。在我國并沒有建立專門負責的流動性風險管理的機構部門,對于銀行出現的問題,只能由銀行工作人員自己處理,缺乏管理的科學性和可實施性。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主要由監管部門進行推動,銀行缺乏完整的流動性風險管理的制度,導致銀行發現流動性風險不及時,對于金融問題不能及時處理,進而導致流動性風險加大,銀行出現生存危機。
三、解決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的對策
(一)加大對流動性風險的監測力度
對于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不足的一個原因在于不能及時對銀行的流動性風險進行監測,監測不到位,導致銀行不能及時發現問題,影響銀行的流動性風險管理。銀行要加大對流動性風險的監測力度,對銀行歷史數據及時處理,以免數據堆積,影響了對銀行流動性風險的監測。對銀行流動性風險監測指標進行完善,為銀行工作人員提供合理的風險指標參考數據,提高流動性風險的監測能力,才能更好的處理流動性風險,保持銀行的健康發展。
(二)提高流動性風險管理意識
銀行工作人員在工作中對于流動性風險的管理意識太過于缺乏,就會導致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出現問題。我國銀行因對政府的依賴性太強,導致了銀行自我處理流動性風險的能力不足。近年來,我國銀行工作人員忙于追求業務的快速發展,銀行人員忙于開發新的理財產品,滿足銀行資金需求,導致銀行工作人員的管理危機意識不夠,銀行一旦出現流動性危機,銀行工作人員管理經驗不足不能理性處理,銀行部門就只能坐以待斃。因此,必須要先加強銀行工作人員對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的重視,倡導銀行工作人員對銀行流動性風險及時進行管理,防患未然才能更好的應對風險危機,重視對流動性風險的管理,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經濟市場的變化。
(三)完善流動性風險管理體系
我國銀行起步晚,發展速度慢,與發達國家的銀行發展是不可比的,但對于發達國家的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的機制卻可以借鑒學習。在我國,銀行的業務基本由銀行自己負責,政府參與少,導致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的制度機制沒有進行完善,銀行缺乏專業的流動性風險管理機構,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的水平低。針對這一問題,政府可以幫助銀行完善流動性風險管理的體系,加強銀行流動性風險的監測與控制,對于流動性風險管理的方法手段要不斷摸索,對于銀行的存貸款規模要進行合理的限制,加強對銀行正常運行的保護。
(四)加強對銀行新產品的流動性風險識別
銀行注重流動性風險的前提下,對于新產品的流動性風險也不容忽視,銀行為了拓展自己的融資渠道,會發行各種理財產品,增加銀行的資金收入,再將資產用于貸款服務,從貸款利息中獲取收益。但銀行在新產品開發時會過度追求盈利而忽視銀行新產品的流動性風險。銀行對于新產品的開發要適度,不能只顧開發新產品,而忽略對新產品的流動性風險預測。當新產品發行時,銀行要及時對產品進行流動性風險的監測與評估,降低新產品的流動性風險,對于新產品出現的問題也應及時解決,加強流動性風險的識別管理。
(五)加強對流動性風險管理的監督機制
在當前經濟形勢下,銀行發展總是出現問題,其中一條就是政府對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的監督不及時不準確。我國銀行工作人員過度重視銀行的盈利,對銀行運行時出現的不良狀況缺乏重視,影響銀行的發展。當銀行資產負債結構錯配時,銀行就會出現流動性風險,而銀行工作人員如果不能正確處理好,就會導致流動性風險繼續發展,從而銀行可能會面臨倒閉的危險。加之,政府對于流動性風險管理的監督不到位,就會導致銀行在面臨流動性風險時,因沒有科學合理的指導而加重危機。對此,對于銀行工作人員處理不好的風險,政府要及時發現,運用政府職能進行經濟的調控,幫助銀行度過危機。培養銀行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解決流動性風險管理的問題。
四、結語
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銀行不能過度追求資金收入,對于銀行內部的流動性風險要及時進行監測,提高銀行工作人員的流動性風險管理的意識。政府可以健全流動性風險管理的制度體系,促進銀行的生存和發展,以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提高國家經濟水平。
參考文獻:
[1]袁平,任杰,韓麗,李輝西.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研究綜述(一)[J].金融博覽.2008(1).
[2]謝志華,楊瑾.商業銀行動態流動性管理研究[J].國際金融研究.2007(9).
[3]張衛東.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與防范對策探析[J].財會月刊.20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