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要順應時代要求,在提高大學生管理工作績效方面有所創新,有所發展。要以此為目標,強化服務意識,幫助學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要寓教于管,在管理的同時進行教育,從而提高工作績效。
關鍵詞:大學生;管理;工作效率
為了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優秀人才,大學生管理工作必須把握時代脈搏,貼近培養目標,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從而提高大學生管理工作的績效。
一、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提高服務質量
(一)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發點。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人才、科技的內力作用。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逐步提高,推進教育改革,實施素質教育,成為當前一大主題。大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素質的高低關系到祖國所需人才素質的好壞。我們要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本,著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綜合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知識素質、身體心理素質等,學生教育管理應從各個方面,努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水平。
(二)把提高服務質量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大學生既是教育管理對象,又是我們學院服務工作的對象。大學生生源的入口是高中畢業生。專業知識比較扎實,特別是數學、英語、語文等專業課有一定基礎。學生的層次是不一樣的,掌握的知識也不平衡。另外,城市學生與農村學生,富裕家庭學生與困難家庭學生的觀念、思想也存在差異。因此為學生服務必須因人施教,形成多層次、多形式、針對性強的服務體系。應樹立服務意識,采取多種形式,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目的,真正做學生們的良師益友。
(三)把提高教學質量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我們抓學生教育和管理的目的是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管理過程中要樹立以質量為核心的管理理念,以學生的全面發展、全面提高作為工作標準,樹立素質教育質量觀,為教育管理工作的持續開展確立目標,增強學生在高考和人才市場上的競爭力。
(四)把預防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舉措。預防性工作是做好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環,是在了解學生思想狀況及行為表現的基礎上,預見和防止學生中即將發生的問題,對這些問題及時采取措施,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由于學生較多,性格各異,層次不同,工作中要針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教育方式和預防措施,實施重點管理和教育。
二、強化民主與法制管理,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一)加強法制教育,實行依法管理。學院穩定是各項工作順利進行的前提和保證。要認真抓好法律安全教育,做好基礎防范工作。首先,要在高中學生中要開展法制和校規校紀的教育學習,引導他們牢固樹立法制觀念,自覺遵紀守法。其次要進行安全防范教育,增強防范意識。要通過提高學生的思想意識,使他們做到防治結合,從而形成良好的院風,為管理工作奠定扎實基礎。
(二)加強民主管理,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管理。大學生是學院的主人,應該教育他們自覺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服從學校管理,充分發揮主人翁的作用。我們應使學生明白自身不僅是被管理的對象,同時也是搞好學風、院風建設的主力軍。學校的一切工作宗旨是為了學生,服務學生,每個學生應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參與各項管理工作。也要使學生明白,加強管理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管理不只是學生管理部門、學生會等工作部門的事,而要全體師生共同參與、共同關心,形成良好的氛圍,促進學生工作良性循環。
(三)充分發揮學生干部、黨員的中堅作用。大學生管理工作單靠學生工作者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要做好學生工作,首先,要依靠廣大的學生骨干。學生骨干是學校、教師與學生相互聯系的橋梁和紐帶;是團結學生、實現教育方針、完成學院各項任務的一支重要力量。其次,注重對學生骨干的培養和鍛煉,造就一支德才兼備、敢于負責、善于負責的骨干隊伍。讓他們積極配合學生管理部門做好管理工作。再次,要積極發揮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學生黨員是學生中的優秀分子,在學生中雖占比例雖然不大,但有較強的影響力和號召力,要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增強他們的責任感。
(四)發揮社會環境的影響作用。社會環境對學生的教育管理有很大影響。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注重學生的綜合索質的提高。這就要求學校在培養人才時應當注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如專業理論知識、實踐能力、消防安全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社交能力等。因此,學院要把對人才的培養與社會需求有機統一起來,圍繞目標培養人才。在大學生管理工作中,針對種種社會環境的壓力對學生進行管理教育,讓學生明確自己的緊迫感、使命感。學院可以通過思想道德教育和實施“兩課”教育,使學生明白自己所負使命,不斷增強愛國主義教育和集體主義意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綜合素質,為建設祖國作出貢獻而學習。
三、著力提高管理者素質,寓教于管,管中施教
做好學生的工作,一方面要提高管理者自身的綜合素質和知識水平。我們要加強自身教育,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質,充分發揮自身人格力量的教育作用。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應是純粹的行政管理者,最起碼應了解所負責學生的課程,具有一定的知識和實際工作能力,能夠獨擋一面地開展工作;有一定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決策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另一方面,我們要寓教于管、管中施教。由于在以往的學生日常管理中,管理者一味地強調管理,缺乏引導環節,學生表面上雖然服從,但違反校規校紀的現象照樣發生,使管理工作很被動。因此,在管理中可以通過變“堵”為“疏”,如:思想政治工作可以通過班會、座談會、個別談話等形式向學生曉之以理,告訴他們為什么要搞好管理工作及加強管理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性,這種方式有利于穩定學生情緒,變被動管理為主動管理,可以收到良好的預期效果。在平時管理中我們要做到管理和教育融匯結合。教育是管理的目的,管理是教育的手段和保證,對學生的錯誤不能一味指責,而是通過說服教育,使學生信服,從而達到提高管理績效的目的。
作者簡介:李愛軍(1969-6-30),男,漢族,君山區人,湖南農業大學農業政策與法規專業,政工師,現任岳陽市職業技術學院保衛處消防科長,研究方向: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