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主任核心素養是基于學生、基于自我的一項終生修養,其包括道德素養、尊重關愛素養、自我管理素養、閱讀素養、創新素養等。而班主任專業素養養成,一定要經歷一個反思、實踐、再反思的過程,“反思與實踐”是班主任對教育管理和自我發展過程的再認識、再思考、再實踐、再創造,它是班主任其它一切素養形成的基礎。
【關鍵詞】核心素養;反思;實踐;自我管理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50-0011-03
【作者簡介】陳海寧,南京市江寧實驗小學(南京,210000)教師,一級教師,首屆南京市德育工作帶頭人。
一、話題的疑惑與思考
教育在發展、在改革、在進步、在創新,衍生出的新名詞也越來越多。初次接觸“班主任核心素養”一詞,心中甚為疑惑。“素養”在《漢典》中解釋為“由訓練和實踐而獲得的技巧或能力;平日的修養”。多年班主任工作經歷,讓筆者覺得班主任應該具有的素養如果細化一下,應該包括:思維、創新、語言、溝通、科研素養等,“核心”一詞就事物之間的關系說,是指“主要部分”。那么,在如此眾多的素養中,何謂“班主任核心素養”呢?
我們發現,不同的教師對班主任的核心素養認識就截然不同。不同學歷背景的班主任、年紀大的與年輕的班主任、鄉村學校的與城市學校的班主任、小學的與高中的班主任……只要有時間、空間、年齡等差異,表現出來的核心素養就存在差異。可見,核心素養是有特定維度的。
這些年來,我們感覺教師難做,班主任更難做。人們對未來社會、對孩子未來的不確定性,引發著對未來的擔憂與恐懼,于是將對未來的恐懼、希望,轉化為對學生的希望,轉嫁到學校身上,把對未來的不確定,轉化為對學生的教育、對學校的要求。未來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我們能將一個什么樣的未來交給學生?學校、班主任承擔著“社會再制”重任。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感覺班主任的核心素養仿佛是由社會建構的。
學生為主的教育觀,要求班主任做班級管理的幫助者;教育逐步開放,要求班主任做學生學習與思想觀念的引導者;國家大力推行終身教育,要求班主任做學生終身學習意識的培養者和學習方法的指導者;教育越來越具有個性化,要求班主任尊重學生的個性,做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者;教育走向科學與人文的平衡發展,要求班主任做學生科學與人文精神的培養者。
有學者提出班主任核心素養關鍵在于如何看待教育、如何理解人。班主任要用自己的努力去踐行自己的“存在感”與“價值感”,做一個純凈的教育人,回歸到教育,回歸到人本身。那么班主任的核心素養也應該是自我建構的。
鑒于以上思考,筆者覺得班主任核心素養就是基于學生、基于自我的一項終生修養,能夠在生活中凸顯的一種素養,一種在任何教育教學過程中都不能被拋棄的素養。
二、班主任核心素養的構成
教育部2014年的文件中提出:教育部將組織研究提出各學段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體系。在此背景下,作為中小學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實施者、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中小學生的人生導師——中小學班主任,應該具備哪些核心素養,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更好地引領學生的成長呢?
1.道德素養。
我們的德育具有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這樣的目標下,教師的核心素養是應用本學科知識和技能進行分析、推理判斷、有效溝通的能力,在不同情境中解決問題、解釋問題的能力。以德治教是班主任的道德修煉、道德思想和實踐基礎。具備了良好的道德素養,班主任才能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做到從教育的實際出發、從學校發展和學生健康成長出發。班主任核心素養如果沒有道德的依托,那么一切都是蒼白無力的。
2.尊重關愛素養。
有了尊重,才會有和諧,才會有發展,人生和社會不能缺少“尊重”。
在學校教育中,不僅要提倡學生尊重教師,還要提倡教師尊重學生。在教育活動中自覺地尊重學生,這是教師基本的職業道德。作為班主任,尊重與關愛素養就格外重要。只有愛學生,尊重學生,才能讓他們敞開心扉,才能讓教育走向成功;只有愛學生,尊重學生,才能讓教師真正無愧于這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愛,是一種慰藉;尊重,是一貼心靈的良藥。它們可以消除一切不和諧之音,能為學生創建一個生命的樂園,在他們的心靈上匯聚成一曲旋律優美的樂曲。
3.自我管理素養。
面對形形色色的學生個體,面對方方面面的壓力,班主任之路走得極其辛苦。有些年輕的班主任,年輕氣盛、血氣方剛,處理事情比較剛性。班主任一旦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很可能兩敗俱傷。所以,班主任要有自我管理素養,做好自己的時間管理、溝通方法管理、情緒管理、自身健康管理、行為管理,管理好自己,才能管理好班級。
4.閱讀素養。
教師作為文化、精神傳播者,堅持閱讀是不可缺失的核心素養。每個教師的閱讀取向折射的都是作為個體的教育價值取向,它是一個人教育信念、信仰、理想的整合。當下教育價值多元、教育書籍也趨于紛繁復雜,如果我們沒有自己的教育內涵、教育哲學,就會迷失在多元化的教育叢林中,找不到方向。只有明晰個人需要的教育閱讀內容:專業的、理論的、人文經典的、社會政經的,或休閑的,我們才能從中不斷呼吸到“生命”的氣息,內心充盈著“人”的觀念。基于此,我們的教育也才能成為立德樹人的事業。
5.創新素養。
在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公布以后,“教育創新”這一概念在開展創新教育和倡導教育教學改革中一直引發著人們的關注。現代科技飛速發展,大量的新知不斷涌現,教師不應僅滿足于在學校所學的知識,而應對新知有“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意識,要充分認識到創造型人才的培養對于民族未來的重要性,有獲取新知識的意識和能力,站到新知識的前沿。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特殊身份使其自然而然地承擔著對學生實施創新教育的重任,更要努力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培養創新素養,讓自己具有廣博的文化知識與創造能力,具有科學的創新教育思想和方法。
三、班主任核心素養的養成
無論是道德素養、閱讀素養,還是創新素養、自我管理素養,班主任的這些專業素養的養成,一定要經歷一個反思—實踐—再進步的循環過程。反思是班主任自我發展、專業化發展的重要保證;實踐是班主任專業能力提升、專業素養形成的有效途徑。班主任的專業成長是一種自主構建和自我發展,對自己所從事工作的理性認識,對工作的把控掌握,都需要自覺自愿地去反思,發現問題與不足,從而去學習、去實踐、去改進,這樣才能培養班主任的核心素養。
“反思與實踐”就是對教育管理和自我發展過程的再認識、再思考、再實踐、再創造。它具有研究性質,是班主任專業成長的最基本力量和最普遍形式。只有將其轉化為班主任的自我意識和自覺自愿行為,班主任的專業核心素養才能得以養成。
班主任的“反思與實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踐行:
1.一葉知秋,勤于反思。
拉丁美洲有一句俗語:“每個人都知道鞋子擠腳的地方。”穿起鞋子,方知問題。我們在教育學生、管理班級時,也應積極去實踐,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從而反思不足。著名的教育家魏書生曾經說過:“對待教學工作要敢于質疑,多打問號,再去解決問號。”我們在處理事情時,需要從問題入手,反思教育。比如說自己的教育是否注意到了以學生為本?是否采用了最好的方法?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如果我是學生,希望教師怎么做?如果是我的孩子,我希望教師怎么教育?諸如此類的問題反思,可以讓我們在班級管理、班級德育上做得更理性、更科學一些。
2.以伴為鏡,互助反思。
自己獨立反思,有時可能產生“模糊”的反思現象,這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同行之間進行交流與合作,并肩作戰,互幫互助。“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對于同一個問題,往往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班主任通過相互交流,將教育中的某些現象說給其他教師聽,請他們分析現象產生的原因、改進的意見。大家各抒己見,共同探索,往往能尋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從而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因此,在工作實踐中,每個班主任都應該積極主動地為自己創造機會,借鑒其他經驗豐富的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學習他人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班級、建設集體的能力,認真對照反思,取長補短,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3.以生為師,教學相長。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禮記·學記》中的這句話告訴我們,學生也可以成為我們的老師,可以促使我們提高業務水平。
在互聯網背景下,時代的發展賦予“教學相長”以新的內涵。多媒體和信息技術的發展讓我們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廣泛,在這一環境下生長的學生,在面對新知識、新元素時,接受能力強、接受速度快,獲得的信息可能比教師還多。作為教師,應該正視這一現實,重新審視師生關系,培養教學相長的心理情緒。班主任不僅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努力完成“立德樹人”任務,還要針對學生的反饋進行反思,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情感體驗。
4.手不釋卷,閱讀反思。
古人云:“君子一日而三省吾身。”每日三省,方可去弊存利,提升自我。在此意義上講,班主任作為學生發展的“重要他人”、主要精神關懷者,更要通過閱讀,純凈自己內心,明晰自己思緒。
記得一位教育家說,“閱讀,就是讀別人的故事,發現自己的不足”,閱讀是一個吸收與反思的雙向過程,對教師的精神世界的豐富與成長大有益處。閱讀反思不僅是自我成長的途徑,也是教育學生的一種方法。教師在閱讀中使自己強大、豐滿,同時可以用閱讀和閱讀指導來為學生指引方向。有時候我們無須正面回答學生的問題而可以推薦、指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自我感悟。
著名教育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一個著名公式:經驗+反思=成長。閱讀是教師反思的有效手段。
5.筆耕不輟,寫作反思。
葉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這句話真是入骨三分,一下子點到了影響教師專業成長的要害之處。蘇霍姆林斯基成為著名教育家的秘訣,就是他從成為教師的第一天起,就養成了寫教育日記的良好習慣,并且一記就32年。這32年的教育日記,不但成就了一位偉大的教育家,而且也把這位教育家的教育智慧留給了后人,讓我們得以窺見一位教育家執著教壇,矢志不渝的人生追求和超凡的教育成就。古語說“飛瀑之下,必有深潭”。這“深潭”是“飛瀑”長年累月沖擊而成的。通過持之以恒的閱讀和寫作,教師心靈深處的教育反思,會如急流“飛瀑”,激蕩著教師的心靈世界,激發著教師豐富的教育智慧,進而把教師帶入一個出神入化的教育境界,讓教師們享受教育的快樂。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一個人的生命史,是一部不斷追求進步的奮斗史、也是一部心靈成長的發展史。作為一名班主任,每天都在與學生的思想交流中,在情感與智慧火花的碰撞中,進行著精神上的交流。班主任的核心素養不需要表述,只要確定自己在追求什么,明確自己具有什么素養,在心中問自己“我的學生,我拿什么影響你”,一切回歸到“人”,回歸到教育本身,貴在反思、貴在實踐、貴在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