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班主任工作為依托,以學生的人格發展作為主要研究對象,意在根據兒童學習特點,探尋利用童話故事完善學生人格的策略并展開實踐,從而不斷完善學生的人格。在班級管理工作中,通過適時運用童話故事,促進學生人格的完善,當童話故事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時,學生的身上就會漸漸烙上童話的印記,會越來越清楚什么是真善美。
【關鍵詞】班主任;童話運用;完善人格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50-0039-02
【作者簡介】于鰲,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小伊中心小學(江蘇連云港,222200)教師,一級教師。
心理學研究成果告訴我們,人格的形成是由多方面因素影響及決定的,其中有一個方面便是教育。中國的一句古話“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則從另一方面極為深刻地道出了人格形成的重要規律──童年的經歷帶有關鍵性的意義。要培養人格完善的學生,童年的學習經歷和生活經歷非常重要。幻想是兒童的天性,而童話正是以生動曲折的故事、大膽奇特的想象,牢牢地吸引著小學生們的注意力。童話貫穿了小學生生活的吃、穿、玩,看的書大多也是從童話開始的。基于這樣的原因,創編童話故事就成為一種值得推廣的班主任工作方式。
一、創編童話,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有一位教育家說過這樣一句話:“一種好的學習習慣比學到的膚淺的知識更為重要,它是學有所得的前提和保障。”將童話故事與日常教育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在聽、講、編童話故事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習慣,讓人受益終身。
1.利用童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剛入學的小學生各方面的紀律性意識都不強,沒有明顯的上課意識,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等等,這就需要教師的細心引導和耐心教育。比如,針對班里學生不愛護文具的現象,我給學生們講了個《文具的哭聲》的故事:
丁丁睡覺了,他的書包里傳出來哭聲。是誰啊?原來是一塊橡皮,他說:“小主人每次用完我,就將我隨手丟在桌上,有時我滾到地上,被小朋友踩到了,疼死我啦。小主人還用刀子在我身上隨便亂刻,你看我渾身是傷,嗚嗚……”“你沒有我慘,你看我還好好的,主人就不要我了,天天讓我躺在一大堆書里。”鉛筆說話了。“你們別說了,遇到這樣的小主人真是倒霉,你看我身上還有一頁是完整的嗎?連面子都撕了,不知被扔哪兒去了。”書也在訴苦。小主人,你聽到了嗎?
學生們聽了這個故事以后,對文具的態度轉變了很多,越來越愛惜學習用品了。
2.利用童話,培養正確的書寫習慣。
一年級的學生剛接觸筆,如何掌握正確的握筆姿勢、寫字姿勢等,這是個難題,而且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很短,怎么辦呢?我用故事引路。我給學生們講了個《小猴戴上眼鏡了》的故事:
小猴剛入學,山羊老師帶著它讀書、寫字,告訴它正確的姿勢(這時,帶著孩子將正確的坐姿、握筆姿勢訓練一下),你看我們小朋友做得多好。可小猴不樂意了,這樣多累呀,它偷空就趴在桌子上,寫字時姿勢也不端正,還經常走路看書。有一天它對媽媽說:“媽媽,我怎么看不清你的臉了?”媽媽帶它到醫院一查,小猴子近視了,戴上了一副厚厚的眼鏡。小猴這時心里會怎么想?我們小朋友要不要像小猴一樣呀?
這樣的故事使學生不斷提醒自己應該怎么做,對于幫助小學生養成正確的書寫習慣有很好的效果。
3.利用童話改掉錯誤的生活習慣。
針對新升一年級學生容易遲到的問題,我講了《小熊上學》這個故事:
熊寶寶上學了,他背著書包向學校走去,路上看見有個猴子在表演雜技,他看了好一會兒,想起還要上學,繼續往前走,走著走著,看到牛伯伯在表演武術,看呆了,想我要是也會武術該多好啊。他又想起自己要上學,趕緊向學校走去,走到校門口,看到小鹿在玩吹泡泡,就央求小鹿讓他玩玩,他又忘記了上學,等到他想起要上學的時候,學校已經放學了。如果你是熊寶寶的同學,你會對他說什么?
學生們聽到這個故事受到了很大的啟發,遲到的次數也逐漸減少了。
二、創編童話,教育學生學會感恩
通過創編童話故事,潛移默化地內化學生的行為,凈化學生的心靈和空間,讓學生的人格日趨完善,這也是一條適合小學低年級德育的新途徑。
1.教育學生懂得尊老愛幼。
班里的很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是百依百順,這就難免會讓孩子養成任性驕縱的脾氣,不尊重父母,我行我素。針對這種現象,我講了《孝順的小烏鴉》的故事,讓學生們懂得了孝順父母、尊重父母的道理。
2.教育學生懂得各盡所能。
我們的語文課本上很多都是學習童話的優秀范本,比如《三個小伙伴》里面的對話就富有童趣。我讓學生熟讀,背誦,分角色朗讀,將童話故事很好地展現出來,學生們對這樣的學習方式特別感興趣。然后我又讓學生們模仿小樹對三個小伙伴說話,學生們有的說:“謝謝你給我澆水”,有的說:“謝謝你給我培土”……能轉換角色說出符合情境的話,說明學生讀懂了,內化了。孩子們懂得感恩,懂得互相幫助,懂得合作,這是一種成長。
3.教育學生懂得心存感激。
讀《小河與青草》后,我讓學生們寫一寫鮮花與根的對話。學生們很好地理解了鮮花和根的關系,創編了有趣的對話:
根對花說:“你真漂亮,你是最美的風景。”
花對根說:“不,你才是最美的。沒有你提供水分和營養,就沒有我的美麗。”
根對花說:“你的心靈才是最美的。”
三、創編童話,教育學生養成集體觀念
由于學生們還小,沒有很強的集體觀念,所以我在接手班級時就注意培養他們的集體觀念。如我在班會課上講了一只小鴨子不聽媽媽的話,自己游到很遠的地方,遇到一只狡猾的狐貍的故事。學生們聽后知道了要考慮集體,自己不能單獨行動。我又讓學生自己編一個這樣的童話。有一個學生編的是小雞跟著雞媽媽找食吃,結果跟丟了,差點被大灰狼吃掉的故事。在以后的班級活動中,我就會提醒那些掉隊的“小鴨子”,學生們很小心地不被我“點名”,逐漸地他們開始有了集體的概念。
我們剛學過《三個小伙伴》這篇課文,孩子們都很喜歡課文里的三個小動物,因為他們都有自己的本領,而且合作得很好。于是我又借機講了《山羊和長頸鹿》的故事:
山羊和長頸鹿都說自己的本領大,山羊說自己能吃到青草,長頸鹿說自己能吃到樹上的嫩葉。他倆爭論不休。這時,大象伯伯過來了,他倆請大象伯伯評理。大象伯伯說:“誰能吃到河對岸的桃子就算誰的本領大。”山羊和長頸鹿來到小河邊,長頸鹿一下子就跨過去了,可山羊為難了。長頸鹿回過頭來說:“你到我背上,我背你過河。”山羊爬上了長頸鹿的背,兩人過了河。來到桃樹下,可桃樹被高高的圍墻擋住了,只有一個小小的門,長頸鹿進不去。山羊說:“我進去幫你摘桃子吧。”就這樣長頸鹿馱著山羊,山羊拿著桃子來到大象伯伯面前。他們的臉都紅了。
引導學生熱愛生活,把生活看成七色陽光,即便是學生中間的沖突、矛盾、誤會、爭吵等都可以看成是生活中的一朵朵小浪花,一種生活的樂趣,這些都是學生思考寫作的好題材。
童話閱讀,把學生帶進美妙的語文天空;創編童話,讓學生描繪出了屬于自己的獨特世界。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們通過滲透、熏染、內化等形式,以童話育人,這種德育方式能寓教于樂,突破了簡單的說教和粗暴的強制訓練。事實證明,經受過童話洗禮的學生,比其他學生更懂得關心人、體貼人,能更多地為別人著想。讓我們一起通過利用童話,創編童話,為兒童的人格完善奠基。■
【參考文獻】
[1]宋艷蘭.創編童話故事[J].江西教育,2010(8).
[2]袁春蓮.幼教的“童話”,小學的“素材”[J].小學教學研究,2013(8).
[3]玄武.童話的解讀[J].全國新書目,2003(12).
[4]朱紅平、陳天金.提供有趣的想象話題,指導學生編寫童話[J].新課程(教研版),2009(3).
[5]郭雅書.童話創作與童心——對童話創作有關問題的看法[J].錦州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