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自我認識;感恩
【中圖分類號】G635.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50-0070-01
看了這個案例,我不由想到一些全職媽媽,她們為孩子規劃了美好的藍圖,然后自己付出時間和精力去做鋪墊。她們要求孩子按照她們的計劃做這做那,而且要達到她們所規定的目標,一旦出現任何小差錯,她們就會變得非常焦慮,甚至歇斯底里或寢食難安。可想而知,有這樣一個焦慮的母親,孩子的壓力會有多大,而一旦孩子反抗,親子關系就會變得緊張,矛盾也就變得更多。這時,這些全職媽媽會特別的委屈,自己明明是為了孩子好,但孩子卻一點也不領情。其實,很多時候,對于我們的師生關系而言,也是如此。
這個案例中的班主任從一開始就給自己和學生描繪了一幅想當然的良好關系圖,并且還一直給予她“格外的關注”,卻不知學生根本不吃這一套。競選班干部時故意跟班主任唱反調,經常不按照校規佩戴胸卡,軟硬不吃,一次又一次地讓班主任“下不來臺”,到最后,班主任還迫于其母親的壓力而為自己的“格外關注”道歉。
毫無疑問,不論是那些全職媽媽,還是案例中的班主任都是愛孩子的。但這種想當然又充滿委屈的愛實在讓我不能茍同。我想說,要愛孩子,愛學生,我們首先要學會愛自己。
我們要接納自己。教師的職業病中有一項就是愛挑毛病,我們不光挑別人的毛病,更會挑自己的毛病,這往往就是痛苦的根源。當我們發現,事情并沒像預期的那樣往好的方面發展時,我們往往就會自責:為什么我不能做得更好?我一定還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到位。其實,有些事情是超出我們能力范圍的,是我們解決不了的。我們只要盡力了,不管結局如何,他人怎樣評價,我們都可以為自己點贊。我們需要接納那個“無能為力”的自己,因為這也是我們真實的一面。而且,只有在接納了自己的這一面之后,我們才會更有勇氣直面困境、勇往直前。因此,我們要在緊張忙碌的每一天里,留出那么一點點的時間和空間,和自己好好地相處一會兒,體察自己,欣賞自己。我們要對著鏡子給里面的自己一個甜甜的微笑,為自己輸入一些正面的信念:我愛我自己,我贊同我自己!
我們要擺正位置。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由于跟學生相處的時間長,教師又都愛著這些學生,常常會出現界限不清的情況。于是,班主任開始什么都管,有時甚至一不小心觸及了某些家庭的“禁區”。其實,我們只要保留著“代理家長”的覺知,就可以避免這些矛盾的發生。世間萬事都有利弊兩面,因此,當家長的做法和我們這些“代理家長”有沖突時,我們決不能武斷地認為自己就一定是對的,更不要總試圖去說服對方。我們需要坐下來,冷靜地分析一下不同做法的利弊,本著愛學生的心,好好溝通,就一定能和家長一起找到更好的方法來幫助這些學生。
我們要學會感恩。當我們遇到一些與我們預想中象不一樣的學生,或者觀點與我們沖突的家長時,可能暫時會因為雙方無法好好合作而苦惱,但我們要相信,我們遇到的困難,最終都會變成成長的動力。所以,要感謝學生的家長給了我們挑戰自我、改變自我、升華自我的機會。
我想,當班主任真正地做到了愛自己,也就一定會更清楚如何去愛學生。■
(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市婁江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