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闡述了拓展訓練和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內涵,并從職業規劃,熔煉團隊、激發潛能,深度體驗、發現潛能,反思分享、引導升華四個方面來建構大學生就業能力拓展訓練體系,并提出高校應將大學生就業能力拓展培訓設置為長期課程,以期提升和完善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從而實現其高質量就業。
[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能力 拓展方案體系 建構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22-0114-02
一、拓展訓練概述
拓展訓練又稱心理拓展訓練,是讓參與者在自然地域和相應設施的環境下,通過體驗精心設計的活動來促進其反思,從而獲得知識和行為的改變。拓展訓練是一種有效培養良好心理品質和綜合素質的動態教育模式。拓展訓練讓學生通過參與實踐活動來理解知識、領悟道理,在實踐的反思中獲得心理成長,從而培養其果敢、頑強、自信的品格。學生通過對拓展訓練活動進行反思,可以挖掘個人的潛能及培養創新精神,并在團隊活動中學會定位自身角色,承擔集體責任。拓展訓練有助于改革傳統教育模式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是傳統教育形式的有力完善和補充,推動了素質教育的發展。
近年來,我國高校引進的拓展訓練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大學新生開展體育拓展訓練。高校利用拓展訓練來加強學生對自我的認知,幫助學生改變個性和習慣、認識團隊和集體。二是在大學必修課中開展素質拓展訓練教育。高校通過環境影響和教育訓練來完善學生的身心特征和基本品質結構,獲得內在的、穩定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質結構,這主要包括人的道德、智力、身體、審美和勞動技能等素質。三是將素質拓展訓練作為就業指導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從而指導大學生提高就業能力。
二、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內涵
就業能力又稱核心能力或就業技能。按照就業能力的普適性和特殊性,就業能力可以分為一般就業能力和特殊就業能力。特殊就業能力是指不同行業所特有的能力。一般就業能力就是所有行業都需要的能力,即對所有行業具有普適性的能力。文章中探討的是通過拓展訓練來提升大學生一般就業能力的相關問題。大學生一般就業能力是大學生就業中必須具備的綜合能力,具體包括:思維能力、自我意識發展能力、適應能力、實踐能力和應聘能力。
三、基于促進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拓展訓練方案體系建構
戶外拓展訓練對大學生心理、身體素質、社會適應能力、就業觀念等方面有積極的影響。因此,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來建構拓展訓練方案體系:
1.職業規劃。在拓展訓練之初,教師應針對大學生的專業方向進行目標定位,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對職業能力進行探討和分析。例如:工作中需要哪些能力?我已經具備哪些能力?我還欠缺哪些能力?我欠缺的能力可以通過什么途徑得到提升和彌補?因此,可以通過“高臺演講”“職業生涯之旅”等小項目讓大家重新審視自己的能力,并就有疑惑的問題一起討論、分析;對于暫時不能解決的疑惑和問題應牢記在心,在后續拓展訓練中予以了解并解決。在這個過程中,應注重讓大學生對自己和職業進行目標定位,更加客觀理性地認識自我、了解自我,引起大學生對就業能力的關注和重視,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拓展訓練。
2.熔煉團隊,激發潛能。第一,熱身。熱身主要采取團隊熱身操、熱身游戲、暖場游戲等形式。一是提高大學生的身體活動能力,把身體的運動能力調節到最好的狀態;二是可以調動學生參與拓展訓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產生對拓展訓練的興趣;三是引導大學生迅速融入環境、適應環境,為團隊建設打好基礎。
第二,團隊建設。一是要遵循民主和自愿的原則選出隊長。隊長候選人要用簡潔概括的語言進行自我描述和推銷,并規劃如何與組內成員和諧相處、帶領好隊伍。在團隊建設中,可以培養敢為人先的競爭意識、推銷自我的能力,帶好團隊的職業規劃能力,調動和組織成員積極參與活動的社交能力。二是在隊長的領導和組織下通過隊員的合作,共同確定隊歌、隊訓、隊旗與隊徽,這對于大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組織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制度執行能力都是很好的歷練和考驗。三是團隊展示。各隊在隊長的領導下以團隊的形式來展示自我和團隊,這不僅有利于建立集體歸屬感,也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
第三,破冰。破冰是拓展訓練課程體系開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為了消除人與人之間在心理上的壁壘以及身體上的距離,從而建立互信,融入團隊,提升凝聚力。破冰可通過齊眉棍、不倒森林、螞蟻搬家等項目來進行,鼓勵個體敞開心扉、尊重他人,并通過成員之間的通力合作看到自身的價值和團隊的力量,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制度執行能力。
3.深度體驗,發現潛能。在深度體驗、發現潛能環節常用的拓展訓練項目有很多,下面介紹幾個常用的典型項目。第一,高空斷橋。高空斷橋是一個以個人挑戰為主的較高風險的拓展項目,對大學生具有較高的心理沖擊,整個過程都需要個體獨立完成。“斷橋一小步,人生一大步”就是對高空斷橋的精辟描述。在跨越斷橋的過程中,一是有利于培養大學生克服恐懼、勇于面對困難的態度,學會調節控制自己的情緒;二是高空斷橋每上升一步都是接近成功的全新挑戰,有利于大學生認識自我、挑戰自我、超越自我;三是有利于大學生學習分析風險和化解風險的能力,培養其應對危機和抗挫折能力。教師按照“挑戰基于選擇”的原則鼓勵全員參與,并按照成功導向的方法進行鼓勵支持。在學生受阻時教師不但要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還要調動團隊的力量激勵隊友參與。
第二,信任背摔。信任背摔是個人挑戰與團隊配合相結合的項目,一個人站在高臺上,反手互握、身體筆直地自然落下,其他隊員站在高臺下為背摔者提供保護,并且安全地接住背摔者。背摔者需要高度信任組內成員,相信大家會拼盡全力保護和接住他,這對于大學生學會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增強心理承受力和抗挫力是一個很好的契機。信任背摔也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責任感和團隊合作精神,只有每一個人對他人負責、對團隊負責、大家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好信任背摔這一項目。在活動中每一個人都有機會體驗和感受背摔者、外圍保護、負責接住背摔者這三個不同的角色,領會到不同角色所負有的不同責任,從而讓大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學會換位思考。
第三,電網。電網是在無聲狀態下,團隊成員在規定的時間內合力將所有成員從電網一側穿越到另一側,任何人的身體部位都不能觸網。電網需要大學生有目標理解、分析判斷、策略謀劃、解決問題以及根據實際情況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對于培養大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具有顯著的效果。同時,這一訓練也有助于培養學生處理沖突的技巧,鍛煉了學生的溝通能力。
第四,畢業墻。畢業墻也叫海難逃生,是組織融合類項目。這一項目的難度系數比較大,因此經常被安排在最后一項進行。畢業墻要求在預定的時間內所有成員都爬上畢業墻,如果有一人沒爬上去則視為團隊未成功。經過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在最后一名成員順利爬上畢業墻的瞬間,大家異常興奮。大學生在訓練中充分體會到集體的力量,從而學會感恩他人、感恩集體。
4.反思分享,引導升華。每一個拓展訓練項目完成后,教師都要引導大學生總結、反思與分享。分享的方式多種多樣,常見的分享方式有:圓桌分享、先開放式分享后閉合式分享。無論何種分享方式,都要確保每個學生都有分享的機會,對于不太主動分享的學生要給予鼓勵和支持,教師在學生分享之后可以適當地給予引導或者提出一些思考的方向及需要注意的問題。分享要堅持求同存異的原則,結合具體的問題進行分析,一般不做定性的評價,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好與壞。
四、結論與建議
高校應把拓展訓練設置為長期課程,以促進學生在體驗、反思與分享中,不斷提高其思維能力、自我意識發展能力、適應能力、實踐能力和應聘能力。這就要求高校應加強拓展培訓教師的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其業務水平與能力,鼓勵其學習心理學、行為學、管理學、領導學等知識,并在實際工作中從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學生的不同專業設置相應的訓練項目,讓大學生在拓展訓練中看到自身的優勢與不足。這對于提升和完善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培養大學生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和心理素質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謝恩杰,李萍美,程麗珍.學校拓展訓練[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2]孫玲,王峰.拓展訓練與傳統體育項目對大學畢業生就業能力影響的差異性[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3(1).
[3]劉廣路,石磊,王輝.論戶外拓展培訓對大學生人格的影響[J].教育與職業,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