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不斷演變,適應不同時代發展需求,然而近20年來高校學生體質卻持續下降,問題值得反思。高校學生體質測試執行的效果不甚明顯,高校學生體質測試在學生宣傳中缺乏嚴謹性和科學性,學生體質測試結果反饋存在問題,在高校體育工作中得不到針對性解決。高校體育工作應該由重體質測試向重如何提高學生體質健康轉變,測試后由注重成績向注重針對測試結果而制定的體育教學工作轉變。
[關鍵詞]新標準;學生體質健康;體質健康測試
[中圖分類號] G6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04-0045-02
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便于對不同地域學生體質健康進行縱向、橫向比較,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增進學生體質健康水平,2014年教育部頒布了《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版)》(簡稱“新標準”)。“新標準”的實施,統一了學生的測試內容和項目,更能客觀地反映學生的體質健康現狀。
“新標準”測試初衷是貫徹執行“健康為第一”的指導思想,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提高體質健康水平。然而,在多年實施過程中我們卻發現學生體質健康是逐年下降的,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學生體質水平與“新標準”實施的初衷背道而馳?本文試從學生體質測試中的不同維度進行觀察分析,以找出學生體質健康下滑的原因,為全面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提供理論依據。
一、“新標準”實施對學生現實生活的影響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經歷了不同時代的演變,對各個時代學生的體質健康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現階段下學生體質健康問題依然嚴峻,特別是伴隨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學生們的學習、升學、就業壓力增大,鍛煉時間減少,有些學生還過度沉迷于電子產品的使用,學生中近視、肥胖、營養不良、高血壓、鍛煉不積極,身體素質不佳等現象普遍存在。
“新標準”是在以往標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符合新形勢下國家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的要求,具有時代性和合理性,有利于不同地域學生體質健康的橫向比較。權重加分政策有利于激勵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懲罰措施實施也有利于學生形成參與運動的危機感。理論上說,通過“新標準”的實施,可以激勵學生的鍛煉積極性,繼而養成體育鍛煉習慣。然而課題組在通過調查問卷和對廣西高校的走訪觀察,卻發現“新標準”在現實生活中對高校學生影響不大,不僅大部分高校學生沒有通過參加“新標準”測試形成體育鍛煉的習慣,而且在“新標準”實施中大部分高校學生還同以往一樣,以“走過場”形式對待。
二、“新標準”在執行中存在的問題
“新標準”實施后對學校體育工作、學生鍛煉積極性和體質健康發展還有待觀察。但在當前執行中出現的各種現象則應引起我們認真思考。
(一)“新標準”在高校中的宣傳力度不足
“新標準”在高校中宣傳力度的強弱,直接影響到學生對體質健康測試的認識,也間接影響他們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目前,廣西高校在“新標準”宣傳上力度不強,大部分高校以文件翻版的形式向學生傳達,教師在課堂上也缺乏針對性宣傳和講解。學校中沒有形成關于“新標準”較為完整的宣傳體系。
(二)高校學生“新標準”測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文件的定性要求,每年“新標準”測試和數據上報時間都顯得較為緊迫和倉促。大部分高校體育師資力量有限,要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這么龐大的工作量有較大的難度,在此情況下有些學校就需要得到學生的協助。由于學生沒有得到系統的培訓,學生協助教師在測試過程中,測試儀器是否正確操作存在不確定性,加之測試過程中存在一定的主觀因素,因此有些數據可能也會失真。對于一些不需學生協助的學校,教師們為了完成測試任務會存在趕工的現象,如沒有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準備活動,測試次數不夠,測試數據記錄不夠嚴謹等,無形中給學生造成了應付了事的錯覺,嚴重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容易導致測試數據失真。
(三)高校師生對待體質測試存在的問題缺乏針對性
學生體質測試結果直觀上反映了學生的體質健康現狀,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師都注重于測試后簡單的向學生公開測試成績,師生們都過于注重測試成績而不注重測試后對身體鍛煉進行規劃。絕大部分高校沒有建立學生測試完成后的后續服務體系,在后續的體育教學干預中也無實質性體現,因而學生在“新標準”測試后存在的不足沒能得到有效解決,成績得不到針對性提高,并年復一年、循環以往。
三、結論
高校“新標準”測試中存在雷聲大、雨點小的現象,大部分學生體質健康沒能取得實質上的突破,與其初衷相悖。“新標準”測試過程中宣傳手段較為單一,學生缺乏足夠認識。大部分學校在測試過程中只流于形式而不注重實質,測試后存在的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學生體質得不到有效提高,并循環往復。
四、建議
(一)加強對“新標準”的“四化”宣傳
“新標準”教育離不開強大的輿論宣傳,在高校校園體育文化中應加強對“新標準”的“四化”宣傳,即宣傳手段時代化、信息化、創新化、常態化。要與時俱進優化宣傳手段,充分借助學校廣播媒體、校內文化宣傳長廊等工具,并建立學校學生體質測試網站,實行數據信息化。成立學校實體體質測試服務站,方便學生咨詢以及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科學鍛煉。要把“新標準”宣傳形成常態,與此同時,還可以借助相關社團活動,大力推廣“新標準”實施的意義,使學生能對體質測試標準有新的了解和認識。另外,還應充分發揮學生骨干作用,以點帶線、以線帶面地宣傳、鋪開。
(二)規范測試手段提高學生測試積極性
建立健全規范的學生體質測試制度。在測試中應端正態度,做到科學嚴謹,盡量保證學生測試數據的公正客觀性,對需要學生協助的學校,要加大對學生的培訓力度,以利于操作的準確性。教師應指導學生充分做好測試前的準備活動,有效防止肌體受傷并使身體機能在較好狀態下完成測試。
(三)有針對性地做好后續服務工作
當前,“新標準”對高校學生只是一種測試手段,并不能有效的促進高校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而每年學校的體育工作都把測試當成最重要事情來抓,卻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體質健康下滑的趨勢,對此我們應轉變學校體育工作重心,由重體質測試向如何提高學生身體素質轉變,由重學生體質測試成績向重測試后的后續服務轉變,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應對學生的測試數據進行科學統計分析,并制訂相應的后續服務工作計劃。體育教師要對學生體質測試的不足,進行有計劃、有針對性的教學改革,把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的要求貫穿到課堂中去,堅持課課練。要改善教學教法,提高教學手段,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寓教于樂。要加強對學生鍛煉的理論指導,讓學生科學掌握鍛煉方法,提高鍛煉效率。
總而言之,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高,需要學生在求學路上的每個階段都得到教師的良好指引。中小學教師重測試輕后續服務的觀念也同樣需要轉變,只有這樣層層遞進,形成良性循環的工作方式和健康理念,方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
[ 參 考 文 獻 ]
[1] 江崇民,張一民.中國體質研究的現狀和發展[J].體育科學,2008(9):25-32.
[2] 王鳳仙.《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與數據上報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解決策略[J].體育學刊,2013(3):90-92.
[3] 肖國良,王冬梅,肖國棟.對《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理性思考[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6(6):106.
[4] 唐宏貴.俄羅斯《勞衛制》的歷史發展與面臨的挑戰[J].中國學校體育,2000(4):66.
[5] 王獻福.實現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最大評價效能的路徑研究[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2015(3):24.
[6] 劉海忠.山西省獨立學院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研究——以山西大學商務學院數據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15(10).
[7] 豆貴紅.遵義市航天中學學生體質狀況的調查與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5(10).
[8] 單舜.長沙市高校學生體質測試工作的突出問題[J].湘南學院學報,2010(2).
[責任編輯: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