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知識經濟時代需要知識復合、能力復合、思維復合的實用型人才。如何培養游戲產業的高素質的游戲軟件開發實用復合型人才是個重要問題。結合民族院校的特色和資源,將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教育,以及數字媒體、藝術教育融入計算機教育體系中,以學位論文檢驗游戲開發人才培養效果。
[關鍵詞]復合型人才;游戲軟件開發;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4;C9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04-0102-02
一、前言
目前,我國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強。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要求知識復合、能力復合、思維復合,在普通本科各個專業教學過程中,應該滲透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思維。
游戲產業是目前飛速發展的高新產業,但目前產業亟須的具有高素質、能夠策劃和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游戲軟件開發人才匱乏,這已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本文主要探討計算機科學領域游戲軟件開發這個特色專業方向的復合型人才培養和構建模式。[2]結合我校民族院校的特色和資源,我們將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教育,將數字媒體、藝術教育融入計算機教育體系中。本項目從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人才培養過程等方面進行具體論述。
二、游戲軟件開發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一)人才培養目標研究
我校計算機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掌握計算機學科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術,具有較好團隊合作意識和職業素養、較強工程實踐能力、一定的創新能力和國際化能力,能夠滿足社會和經濟建設發展需求,能夠勝任軟件開發和相關工作的高素質計算機應用型人才。游戲軟件開發實用復合型人才應具備理解和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游戲軟件開發的流程,具有一定的藝術基礎與計算機專業素質、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具有一定創新設計能力,能從事游戲軟件開發方面的工作。[1]
(二)課程體系建設
課程體系的定位以通識教育和程序設計類課程為基礎,以游戲軟件開發理論與技術為核心,構建一條以培養游戲設計開發能力為主線的核心課程序列,并將藝術教育、素質拓展等課程有機地貫穿到專業教學和實踐過程中。[2]在整個課程體系中,引入圖像處理軟件、場景設計軟件等場景設計類課程,注重藝術教育。同時引入人工智能、人機交互等高階課程,拓展能力培養,引導學生在游戲設計中加入人工智能元素。游戲軟件開發方向課程如表1所示。

(三)專業能力培養體系建設
實踐教學是培養實用復合型人才的重要環節。目前,實踐教學內容沒有做到或者很少做到課程體系內不同課程的相互銜接。我校開展多種實踐教學模式以解決目前實驗教學的問題,同時提出傳承式實踐教學模式的新概念。
1.傳承式實踐教學模式
工作室教學起源于德國的“作坊訓練”,在國外的藝術設計類學院中有許多成功的教學經驗。[3]工作室機制是通過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充分發揮指導教師和學長的示范輻射作用,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同時開展與教學密切相關的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研究。工作室傳承式教學模式借助工作室中的學生年級梯隊,形成縱向學習和輔導梯隊,突出團隊協作的開發模式。這種模式結合工作室課題,以高年級學生帶低年級學生的實踐教學模式來推進學生學和做。實驗內容以一個項目組的團隊形式完成,高年級學生作為項目經理,負責整個項目的設計和分工,并根據項目組內學生學習狀態和能力進行特色分工,督促項目按進度完成。實驗內容的設計以當前教學內容知識點為基本要求,但具體實驗內容以拓展到的綜合性項目為準,包括游戲策劃、游戲設計、UI設計和游戲邏輯。通過工作室中的梯隊形式,高年級學生可以通過項目引領低年級學生熟悉項目開發,提高他們的開發能力。
2.游戲開發專題講座
游戲公司開展一個游戲開發項目的第一件事就是市場調研,也就是說,游戲開發必須關注市場動態,了解前沿知識和技術。可以定期邀請游戲公司開發人員到學校開展專題講座,使學生了解行業情況,了解就業形勢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通過學生與游戲公司開發人員的直接對話與接觸,學生能夠了解自身狀態,明確學習目標和方向,在學習的過程中少走彎路。例如在目前國家文化產業“走出去”的戰略背景下,在國內游戲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局勢下,海外市場成為中國游戲產業的重要增長來源。這種環境對開發人員的技術要求有哪些變化,這些都是學生需要了解的內容。同時,作為民族院校,我校少數民族學生比例達到60%以上,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如何在游戲產業中發揮特色并進行傳承、傳播,也是學生需要思考的問題。游戲開發人員如果能結合自身民族特色,將民族文化遺產滲透到游戲中,將民族游戲發揚光大,這既是一個新穎的游戲策劃創意,又是民族產業信息化的良好契機。
3.畢業設計(論文)1+1模式
在每個游戲軟件開發方向的大四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執行期間,都有一個大二或者大三學生跟從進行設計。大四學生的另一部分任務是指導跟從學生的學習,讓低年級學生有參與項目和實踐的機會。同時這也是解決游戲項目從資源收集到具體編碼工作量繁多這一問題的有效方法。因為在畢業設計(論文)的規定時間內,一個學生要獨立完成一個游戲項目的開發,工作量過大。
4.與我校設計學院動畫專業開展教學和實踐對接。通過工作室交流、畢業設計題目合作、在線學習平臺共享、開設Photoshop和3Ds max課程,邀請動畫專業教師客座講授和交流。
(四)游戲課群共享在線學習平臺建設
課群共享學習平臺不僅能夠實現目前通用教學平臺的所有功能,包括教學資源的上傳下載、作業上傳、在線交流等,還能實現整個游戲課程體系的融會貫通。此平臺注重資源的存檔和版本控制,有效實現了資料的傳承和不同課程間的共享,為配合復合型人才培養機制下游戲軟件開發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技術支持。
(五)結合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的考核評價方式
工作室教學的內涵,是要對現行課程進行重新整合,打破課程間的獨立性,建立課程之間的相互支持關系。[4]針對游戲軟件開發課程特點及實踐教學思路,我們提出不同權重的模塊化考核機制,即不再以傳統教學過程中多次課程實驗的成績和期末考試得分相結合的方式來評定學習成績。而是以模塊化,以一個游戲的策劃、設計、開發、運行為一個模塊的概念,從教學初步的簡單游戲,到學習深入后的中型游戲開發,每個游戲的設計實現過程為一個考核評價模塊。隨著課程內容的深入,專業技術和開發能力成熟后可以實現原有項目的優化,以迭代式項目開發方式將之前的游戲重新架構,或者增加人工智能理論指導下的智能模塊,優化碰撞檢測、尋找最優路徑等方案,或者是加入全新游戲場景。教師可對游戲項目進行重新評估,并以此為模塊化考核評價方式。最終成績評價結果為多次模塊化考核成績×模塊權重,再求和。
(六)學位論文檢驗游戲開發人才培養效果
在本科教育中,學位論文是學生學習效果的最終體現。學位論文的命題和檢查需充分考慮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鼓勵學位論文的選題源于游戲開發,但要高于游戲開發,一般論文命題和任務布置中都加入人工智能或算法設計元素,以此激發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總結
本文通過從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建設等不同角度對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研究,結合專業特點,提出了我校計算機軟件開發人才培養新思路。未來工作應以此研究為基礎,積極探索符合我校實際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實現軟件開發人才教學效果的優化、固化。
[ 參 考 文 獻 ]
[1] 黃銳.游戲軟件專業實用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4(4):22-25.
[2] 于延,王建華.游戲軟件設計專業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計算機教育,2010(7):104-107.
[3] 張語捷.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工作室教學研究與實踐[D].廣西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4.
[4] 吳亞峰,杜化美,張月霞,索伊娜.Unity4 3D開發實戰詳解[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陳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