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真正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應該是既能掌握和運用實用技術又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既掌握熟練的操作技能又善于運用智力工具,具備較強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是這類人才的明顯標志。高職院校應善于捕捉社會發展趨勢和行業企業實際需求,培養出與時俱進、具備職業素養和富有創新精神的高級實用型人才。在園林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中,以職業素質教育為基礎,以職業能力為本位,從而在基本操作技能、職業綜合能力、職業道德人文素養、實踐創新能力等不同教學層次努力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從“一專多能、樂業創新”的專業培養目標出發,遵循園林綠化行業從園林設計、園林工程到園林管理的基本工作過程,強調通過產學研用結合來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企業社會的能力以及自主創業能力。
[關鍵詞]技術技能人才;園林工程;人才培養體系;職業素質;職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 G710;C9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04-0149-03
《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二五年規劃》明確指出:“高等職業教育重點培養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技術創新需要的發展型、復合型和創新型的技術技能人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既不是卓越的工程大師,也不是僅掌握單一技能的賣油翁,而是既能腳踏實地工作又能創業創新的現代魯班。要想培養出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就需要我們在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與教材建設、教學模式、實訓教學、師資隊伍建設、技術研發和服務社會能力、就業能力培養等諸方面進行教學改革,這樣方能取得實際成效。本文以園林工程專業為分析對象,從專業建設的具體實踐出發,以期為培養工程專業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探索有價值的經驗。
一、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及意義
傳統技能型人才主要指在企業生產加工一線中從事技術操作,具有較高技能水平,能夠解決操作性難題的人員。與此相比,技術型人才要有一定的理論基礎,與技能型人才的區別主要在于前者應用智力技能來工作,而后者主要依賴操作技能來完成任務。[1]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對各類人才知識能力水平的要求大幅提高,職業崗位不斷分化細化,新職業崗位層出不窮,需要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2]這種新型的技能技能人才應該是既能掌握和運用理論技術又具備一定的實用技術,既掌握熟練的操作技能又善于運用心智技能;同時具備較強實踐動手能力和創造思考能力是這類人才的突出標志。高職院校應及時跟上時代發展需要和企業實際需求,從人才培養的能力素質結構和規格要求出發,培養出與時俱進、具備時代氣息和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3]
以園林工程專業為例,近年來隨著生態文明建設和房地產業的迅猛發展,合格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大量缺乏這個問題嚴重困擾著園林行業企業。高職院校園林工程專業要想能秉承“就業導向、能力本位、產學合作”的專業建設理念,緊密面向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培養出行業急需和社會滿意的高素質人才,就必須從行業職業崗位要求從業人員具備“一專多能”的技能知識結構這一重要前提出發,在人才培養中遵循園林綠化行業從園林設計、園林工程到園林管理的基本工作過程,強調學生在完成整個行業工作鏈的技能學習的同時,突出某項關鍵崗位要求的知識結構和創新能力培養,從而培育出具備“職業基本技能+職業綜合能力+職業道德文化素質+職業創新能力”的園林工程建造師、園林設計師、園林綠化管理員、園林工程資料造價員等園林行業職業崗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二、園林工程專業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教學改革探索的具體內容
(一)按照“一專多能、樂業創新”的教學改革方向,與行業企業共同制訂人才培養目標和計劃方案
園林工程專業在專業建設過程中,以服務區域園林相關產業為宗旨,構建校企社政合作辦學、合作育人的新辦學模式,緊密面向深圳及珠三角地區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通過走生態化、信息化、城市化的專業建設道路,與鐵漢園林、深圳園建、四季青園林等行業龍頭企業一起緊密合作,與行業龍頭企業著名專家共同組建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按照“就業導向、能力本位、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培養思想,根據行業和企業發展的服務需求、主要面臨的技術難題以及實際工作崗位的職業要求,共同確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質量標準,制訂人才培養計劃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以實現行業無縫對接, 建立“教”、“學”、“做”一體化的職業教育體系。園林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為:培養懂設計、能施工、會管理的園林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具體崗位為園林綠化設計師、園林綠化工程建造師、城市園林綠化管理員、園林工程資料造價員等職業崗位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從行業職業崗位要求從業人員具備“一專多能”的技能知識結構這一重要前提出發,按照“一專多能、樂業創新”的教學改革方向,圍繞“職業基本技能+職業綜合技能+職業道德文化素質+職業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目標,在人才培養中,遵循園林綠化行業從園林設計、園林工程到園林管理的基本工作過程,強調學生在完成整個行業工作鏈的技能學習的同時,選擇其中一個環節,重點掌握崗位要求的職業技能。強調通過產學研用結合來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企業社會的能力以及自主創業能力,學生同時獲得計算機工程繪圖員、綠化工、園林工程施工員、園林造價員等職業證書。
(二)以“小靈通”的教學模式開展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
在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方面,與園林綠化行業協會和企業合作,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制定核心課程的課程標準,按照“重點突破,以點帶面”的原則,實施課程體系改革,構建“寬平臺、多模塊”的課程體系。引入深圳市園林綠化行業企業技術標準,共同開發專業特色課程;將綠化工、繪圖員、施工員等崗位技術標準融入教學內容中,重點開展專業優質核心課程建設;開發校本特色教材,與行業企業合作建設一批反映最新技術成果和真實生產工藝或業務流程的精品課程;開發緊密結合生產實際的特色教材和教學課件,建設園林綠化行業共享型教學資源庫。
在課程教學中,開展“小靈通”教學模式的課程改革。其中的“小”,指的是小而精的教學內容和活動安排,其內容不求過深、理論不求過難、技能不求過多。通過設置短小實用有趣且針對性強的教學內容,重點提高學習效率,增進學生的主動性。所謂的“靈”,指的是靈活多樣的教學和能力培養形式,以此激發學生學習和實踐的興趣,積極適應社會和市場需求。所謂的“通”,指的是打通課堂和社會、理論和實踐,以就業為導向,突出教育的職業性,注重培養具備綜合素質和多種能力的一專多能的行業通用性人才。在教學方法上,采用自主探究、案例教學和問題導向式學習(PBL)等教學形式,注意多元化教學方式,這有利于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加大教學條件建設力度,通過“校企雙導師”等教學制度切實提高實訓教學效果
在教學條件建設方面,根據產學研用結合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本著“校企共建,互利互惠”的原則,通過與深圳城建集團公司等行業龍頭企業深度合作,共同建設高水平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實現行業無縫對接。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主要由校內實訓、校外實習、專業實踐、課程設計、頂崗實習與畢業設計等教學環節構成,以行業技術規范、職業鑒定標準和企業崗位工作規定的核心內容與職業資格證書考核指標為導向,制訂實訓教學文件,由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制定校外頂崗實習管理辦法等制度,確保校內外實訓基地的運行質量,實現校內實訓基地生產化,校外實訓基地規模化。專業采用“2+1”的培養模式,強調加大校內生產性實訓的比重,專業教師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設計,以企業真實任務為出發點,以項目為載體,推行生產性的實訓項目,課程均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注重過程考核。在實訓教學與人才培養中建立“校企雙導師”制度,引入學徒制教學內涵,從職業基本技能、職業綜合能力、職業素質意識、職業創新能力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全程指導。通過建立集教與學、校內與校外、課內與課外為一體的實踐教學基地及運行模式,實現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
(四)從產學研用結合入手,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校內外優秀教師隊伍
園林工程專業建設緊密面向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針對深圳及珠三角地區進一步打造花園城市、推進低碳發展建設生態城市的迫切要求,以產學研用深度結合為專業建設突破口,重點開展校企合作和工學結合,打造一支由行業專家、企業能工巧匠和學校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共同組成的結構合理、校企共育互通的專兼職結合的優秀教師隊伍。以“專業教師下企業,能工巧匠進課堂”為途徑,實現與深圳園林行業企業聯合培養教師機制,其中行業企業兼職教師人數與專任專業教師之比達到1∶1以上。通過產學研用合作下的企業生產與技術研發,讓教師普遍成為具有較強實踐教學能力、技術研發能力和較高專業理論素養的雙師型教師,活躍在本區域的行業和企業之中。專業通過與行業龍頭企業、研究院所一起建設高質量的技術中心、實踐教學與社會服務基地,開展高水平產學研用技術開發合作,打造高水平園林技術創新團隊。通過開展產學研用合作,為行業和企業提供高水平園林綠化技術服務和職業資格培訓,強化自主創業教育,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五)以產學研用合作為突破口,大力提升專業技術研發與社會服務能力
針對當前高職院校普遍存在著難以吸引行業企業,尤其是行業知名龍頭企業參與開展深層次合作的核心難題,園林工程專業從加強專業自身技術研發與服務實力入手,大力提高專業教師隊伍的技術研發和服務實力,積累經驗。通過與綠化行業企業在產學研用方面的緊密結合,開展校企間的深度交流與工學結合,不僅在人才培養計劃的制訂、職業證書的考評、實訓基地的合作建立、頂崗實習等人才合作培養過程中實現高水平的產學研用融合,更著重提高專業的技術研發和服務社會實力。目前,園林工程專業與深圳市行業知名企業四季青綠化公司、鐵漢園林、深圳城建集團等已有長期開展深層次技術合作的經驗,通過組建園林科研團隊,共同申報科研立項、實施了“垃圾填埋場綠化植物生態恢復技術”、“珠三角節約型綠化技術集成示范”等國家、省、市級各項科研項目和橫向課題的技術合作研發,合作獲得多項國家專利,專業在本地區行業的知名度不斷提升,已成為全國園林行業產學研技術創新聯盟的重要成員。通過實施產學研合用全面合作模式,學校利用企業生產過程培養學生能力,利用企業設備降低辦學成本,利用企業消化畢業生;企業利用學校教育資源,進行員工培訓,利用學校科研能力,合作進行項目開發和課題研究,開發出合適項目可以盡快進入生產。這種產學研用結合的模式是高職院校與企業合作人才培養的理想模式。
(六)建立校企合作的畢業生就業指導機制,提升學生就業能力和質量
在學生就業方面,通過城市園林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高效運作,建立校企合作的畢業生就業指導機制,對學生在行業龍頭企業重要崗位、企業管理崗位和個人創辦企業等方面的就業進行指導幫助和長期跟蹤關注,實現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高水平就業。通過專業不斷提高服務企業和社會能力來促進人才培養質量和學生就業質量,實現技術成果為社會服務和培養人才適應企業需求的良性互促循環。專業學生通過緊密參與產學研用合作,不僅有效掌握了工作崗位的關鍵職業技能,而且鍛煉了實踐創新研究能力,公開發表了學術論文,積極參與國家專利技術的研發,一批同學獲得了廣東省大學生“挑戰杯”課外學術成果獎等獎項,學生的職業創造性實踐能力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在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過程中,我們除對學生提出嫻熟運用技能的要求之外,對包括職業態度、職業習慣、職業道德等在內的職業素養也高度重視。我們按照職業標準和現代企業管理的要求,營造培養學生良好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的環境,注重把技能和素養相融合具體落實到課程教學中。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可以切身體會到職業意識的重要性并形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包括自信意識、責任意識、協作意識和創新意識等在內的職業綜合素養不斷提高。學生就業率保持在98%以上,在行業龍頭企業的就業人數不斷增加,社會滿意度較高。
三、結論與展望
把高職教育定位于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這是我國高職教育的重大政策轉折,也是理性回歸,高職院校應積極應對這一轉變。[4]真正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應該是既能掌握和運用實用技術又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既掌握熟練的操作技能又善于運用智力工具,具備較強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是這類人才的明顯標志。高職院校應善于捕捉社會發展趨勢和行業企業實際需求,培養出與時俱進、具備職業素養和富有創新精神的高級實用型人才。[5]我們在園林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中,以職業素質教育為基礎,以職業能力為本位,從而在基本操作技能、職業綜合能力、職業道德人文素養、實踐創新能力等不同教學層次努力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從“一專多能、樂業創新”的專業培養目標出發,遵循園林綠化行業從園林設計、園林工程到園林管理的基本工作過程,強調通過產學研用結合來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企業的社會能力以及自主創業能力。實踐證明,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具有良性循環機制的、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組合的產學研合用全面合作模式,在最終將高職教育資源的勢能轉化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力,實現高職院校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和高水平辦學方面能發揮非常好的作用。[6]
[ 參 考 文 獻 ]
[1] 張德琦.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與教學[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 Daugherty JL,Custer RL. Secondary leve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Content,pedagogy,and challeng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Design Education,2012,22(1):51-64.
[3] 應金萍.論高職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及作用[J].職教論壇,2011(6):125-129.
[4] 俞國良.職業教育發展新趨勢[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5] 張健.論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職教通訊,2014(3):459-462.
[6] Gattie DK,Wicklein RC. Curricular value and instructional needs for infusing engineering design into K-12 technology education. Journal of Technology Education, 2007,19(1):6-18.
[責任編輯:陳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