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雖然企業的工會組織工作諸多方面與改制之前有了很大的差異,但工會工作的根本性質并沒有變,工作對象、工作任務沒有發生太多的變化。因此,工會既要在新的社會形勢下開創性地開展工會組織工作,又必須認真地履行企業工會工作的職能。盡管股東會和職代會的內容也有重疊的地方,但它們所代表的利益卻不相同。職代會除既代表職工的經濟權益之外,更多的則是代表職工的政治權利。
關鍵詞:企業;工會工作;對策
工會要明確自己的相應位置,更加適應企業的經營特點以便創造性地開展工會組織工作。在與企業經濟改革發展不相背離,更好地提高企業經營管理的同時,繼續履行好工會的工作職能,充分調動職工的工作熱情和創造性,推動企業穩定健康地協調發展。同時按照《公司法》規定,工會組織要更好的履行自已的管理職能和監督職能。必須有適當比例的職工代表進入到董事會和監事會層面,使得工會組織的地位和作用通過法律的形式得以貫徹落實。
一、企業產權性質改變。工會維護職工權益方式也應改變 " " " "根據《勞動法》、《工會法》、《職代會條例》等賦予工會組織的職權,不僅要切實維護好職工的經濟利益和其他應有權益,而且強調廣大職工的全員參與、民主管理的政治權利。
企業職工切身利益的維護,要置于職代會的組織保證之下。企業改制后,企業職工的身份發生了質的變化,由原來的企業職工變成了企業的所有者,即股東。盡管上述法律條例繼續適用,但企業職工的權益維護更多的屬于《公司法》的保護范疇。職工群眾從希望享受更多的政治權益轉為更多地維護其應有的經濟利益。股東大會是企業最高的權力機構。因此,企業工會組織要引導職工更好地學法,懂法、守法,在法律的柜架內,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力,支持董事會、監事會和管理層更好開展工作。
二、企業隸屬關系發生了變化,工會的工作重心也應改變
改制企業原來的控制方是各級政府和國有大中型企業。改制前。職工的利益訴求不僅通過本企業來實現,很多問題還要通過控制訃幫助解決。企業改制后,走上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發展道路,和原有控制方隸屬關系解除了,控制方對改制企業的具體幫扶也相應消除或減少了。對于改制企業來說,尤其是對于絕大多數的企業職工來說,會感到失去了強大的依托,有很強的失落感。在這種情況下,廣大職工對工會組織的依靠感與歸屬感就更強了。
工會組織要盡快適應形勢,找準自己位置。一方面要腳踏實地認真解決職工面臨的實際工作問題和生活中的困難。尤其是對一些改制后參加工作的非股東職工,他們的身份和股東不同,自身利益也和股東有所不同,工作中遇到的困難要大大地多于股東,思想壓力也大于股東。因此,對于工會組織而言,就要建立健全起原有股東的激勵機制、新職工的入會及參與機制、弱勢群體的幫扶機制等,盡可能多地解決不同群體的不同利益訴求,充分調動不同職工群體的工作熱情,促使企業走上良性循環的發展道路。
三、社會主義的根本性質不改。黨對工會的領導也不改
企業改制后,中國共產黨在企業依然發揮著政治核心作用。在保證社會主義的性質、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不變,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等方面,工會組織依然是不可替代的堅強力量。企業工會組織歷來起到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工會工作是黨的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企業日常經營管理過程中,必須自覺主動接受黨的領導,經常向黨委匯報企業職工的生產和生活情況,在黨組織的幫助和帶動下,不斷強化工會組織在企業的引領地位,更好的發揮工會在企業中的強大作用。
四、工人階級是先鋒隊的作用不改,指導方針也不改
企業改制后,企業的產權性質發生了改變,但由于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并沒有變,黨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并以其為主導的指導思想沒有變,因此職工在企業的主人翁地位依然沒有變。
從職工長遠利益來說,企業的不斷發展是職工的生存之本。因此,企業工會組織應引導職工保證企業的發展壯大,一方面主動支持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開展工作,教育廣大職工在關注自身利益的同時,也要關注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另一方面,要建立一系列的鼓勵競爭機制,充分調動企業職工在經營管理中的主力軍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揮職工的聰明才智,促進企業提高經濟效益,使企業價值最大化,職工的合法權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證。
五、工會的根本性質不改,其基本職能也不會改
股代會代表的是全體股東利益,職代會代表的是廣大職工利益,改制后,盡管企業職工是企業的所有者,工作積極性較改制前有了很大提高,但不通過有效的組織協調仍然得不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因此,工會應采取不同的工作形式,有針對性地開展勞動競賽、合理化建議、崗位練兵和技術比賽,以便更有效地保證各項生產任務的順利完成。
盡管《公司法》為職工權益提供了基本的保障,但不能涵蓋職工利益的方方面面,更不可能涵蓋廣大的弱勢群體。因此,工會組織不能完全照搬改制前的工作方法,一定要因時、因地、因條件靈活地開展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既更好地維護企業廣大職工的切身利益,又能促進企業生產的順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