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視俄羅斯人的性格》的研究內容。摘 要:舒克申是當代蘇聯文藝界的"/>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項目課題:該文為2015年齊齊哈爾大學研究生創新科研項目《透過<盲音樂家>審視俄羅斯人的性格》的研究內容。
摘 要:舒克申是當代蘇聯文藝界的一個特殊現象,才華橫溢,集作家、導演和演員于一身,并取得極大的成就。他的眼光永遠著眼于農村,農村中的人們及他們的命運。他對農民的歷史十分感興趣,尤其是那些離開了農村的農民的歷史。作家以其敏銳的洞察力感覺到離開了農村的農民的人之本性的丟失,以警醒當時的農民們,也為當今的我們留下啟示。
關鍵詞:舒克申;農民;命運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30--03
戰后蘇聯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物質生活得到極大豐富,隨之也出現一系列新的社會矛盾。舒克申,一位對現實生活十分敏感的作家,“看到了當代社會生活中一股巨大的,而且難以阻遏的潮流:農村人口(特別是青年人)往城市里流動,以及由此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和道德問題?!盵2]
舒克申自己寫道:“當代集體農莊農民的命運令我非常不安和激動。我思考著這個問題。我這樣想象著目前農村的景象:——一部分農民(大部分是青年)毫不痛心和惋惜地拋下土地,離開農村,試圖在城市里尋求命運。也許不能責怪他們,但不說出有關他們的真實情況是不應該的——多數情況下他們充實的是蕓蕓眾生的小市民隊伍,開始拼命地追求盧布、單獨的衛生設備、沙發床、涼臺以及鬼知道什么東西。令人憂慮和痛心?!盵3]
《怪人》中的嫂子索菲婭便是這樣一個離開農村,丟失了農民的美好品德,又沾染上了城里小市民不良習氣的“鄉下人”。被妻子稱為“怪人”的瓦西里與哥哥闊別多年,特意到城里去看望他們??擅慨敻鐐z聊得高興,唱起以前在村里唱的歌時,嫂子便來掃哥倆的興,潑他們冷水,“不知為什么,她一看到怪人就討厭他。”[4]哥哥的哭訴告訴了我們原因:“她為什么要討厭你呢?到底為什么?她是討厭你,……可是為什么?……就因為你不是個負責干部,不是個領導。我可知道她,這個蠢貨?!贿^是機關食堂里一個賣飯的,芝麻大的人物還自以為了不起。在那兒看當官的看多了就開始……她呀,連我都恨得要命,說我不是個負責干部,是個鄉下人?!盵5]
希望擺脫農村人身份、不想與過去扯上半點關系,渴望做個真正的城里人的嫂子索菲婭,不痛恨和討厭渾身散發著鄉土氣息還以自己是農村人為豪的“怪人”瓦西里才怪。離開農村,來到城市,丟失了農村人的本真,又沒有學到城市真正的文明,如此可悲的一類“非城非鄉人”——這就是令作家舒克申憂慮和心痛的第一類農民。
“還有一部分人盡管離村他去,卻又無法脫離農村,他們的臍帶還連在農村,于是一種孤獨感便油然而生。這些人需要同情和諒解,他們人雖走了,可夜里做夢都還想著農村,他們在城里不可能真正找到自己的去處,在那被剝蝕得赤裸、光禿的心靈發出呼喊的時刻,他們感到世態炎涼、人心可畏。他們將會得到住宅,還有嬌妻……可是他第一次突然感到,當他需要幫助的時候,人們卻冷酷無情。于是,他第一次這樣發問:“世情怎么竟會這樣?……”[6]
《妻子送丈夫去巴黎》的主人公柯利卡是個西伯利亞的農村小伙子,部隊復員后與莫斯科的姑娘瓦利雅結了婚,留在了城市。很快,他發現妻子“特別愛錢,她的貪婪大得令人吃驚,他很痛苦。他曾試圖影響她,勸她別這么太過分,但碰了一鼻子灰?!盵7]為了讓妻子滿意,他委曲求全,放棄了自己復員后讀完十年制中學的夢想,四處奔波只為找到一份讓妻子滿意的工作。但是,他還是無法讓妻子及其父母滿意,他也無法消除他們對農村和農民的鄙視。他在城市里唯一的不舍和精神寄托便是年紀尚小的女兒。他清楚“倘若他再心甘情愿受這種苦刑,非得把自己弄成神經病和酒鬼不可。事情也該到頭了。”[8]
離開農村,獨自生活在冰冷的城市,感受不到人性的溫暖和生活的美好,只感覺到了生活的無望與迷茫,柯利卡最終選擇了一條通往巴黎的道路:打開煤氣灶,自殺身亡。
這是讓舒克申痛心和擔憂的第二類農民,他們在城市沒有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歸宿,他們的心還惦記著農村,他們孤獨、迷茫,找不到精神寄托,也得不到尊重。
“第三部分是最可貴和最可愛的一部分人。他們留在農村。這里艱苦。是的,但他們從心底里不能擺脫年輕時就習慣、年輕時就熱愛的一切。沒有那一切,總的來說,生活就不成其為生活了,因此異鄉并不能吸引他們……”[9]
“舒克申生于農村,對終日在田間勞作的農民充滿了無限的敬意,尤其對默默無聞勞累了一生的老人們更是滿懷深情。”[10]
在《太陽、老人、少女》中,作者通過對老人深褐色干枯的手、滿是皺紋的臉進行細致入微地描寫,表達了對這位在農村勞累一生的老人的崇高敬意。老人堅強剛毅,樂觀平和?!八囊簧悄菢雍唵?,那樣平常,而其中又含有某種不簡單,某種了不起的意義深長的東西。”[11]普通平凡的他以做木工為生,含辛茹苦地將6個孩子拉扯成人,其中4個兒子在衛國戰爭時期將生命奉獻給了祖國,他用難以想象的毅力和精神力量克制失去孩子的悲痛,忍受晚年的孤獨和悲涼。他雖然生活艱辛,但對社會、他人沒有提出哪怕一丁點需求,并且以一顆平常心看待生活中的一切。
少女用自己柔軟的小手撫摩著老人那醬色的干枯的手說:“您很美,老爺爺,真的?!盵12]是的,老人很美,他的心靈,他的精神很美。飽嘗了人世的艱辛,他卻說“我們一直生活得不錯,不該有什么埋怨”[13]他熱愛自然,贊美家鄉,喜愛火紅的太陽,對生活充滿喜愛與向往。
當少女從他兒子口中得知老人已去世,并且已經失明十年時,少女“靠著籬笆哭了,她為老爺爺感到難過,也為自己怎么都沒能把他畫好而難過。不過,她現在對人生和功勛的意義與奧秘有了更深一層的感覺,因此不知不覺地長大多了。”[14]人生與功勛的意義,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老人為這兩個詞作了最好的詮釋。
“太陽,它也是平平常常地升起,平平常常地落下。但難道這是平平常常嗎?”[15]這是少女對自然規律的反思,也是對老人一生的評價。老人簡單平常的一生,真的平平常常嗎?不,它還含有某種不簡單、某種了不起和意味深長的東西。
這是舒克申最為贊賞的一類農民,扎根于土地,將一身奉獻給農村和祖國。他們愛自己的家鄉,愛大自然,對外界的誘惑巋然不動,是值得尊敬的一類人。
舒克申自己也曾說,“起初我力圖挽留農民于農村,大膽地寫了這一類題材的作品,向農民發出呼吁?!盵16]
離開農村,失去人的價值之本的并僅僅是那些生活在城市底層的農村人。舒克申清楚地知道,那些進入城市中上層的農民子弟的精神世界同樣遭到了腐蝕,他們對于名利的渴求,對物質生活的追求遠不比底層的城市農村人弱,甚至比處于底層的人欲望更強。同時,他們寶貴的農村人精神品質的丟失、人的價值之本的丟失同樣嚴重。
И﹒格林伯格說:“舒克申把自己的老鄉——農村人寫進文學作品,后又搬上銀幕,這是無可爭議的。同樣明顯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他散文作品的主人公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城里人——一些很久以前或者不久前才從農村出來的已經成為學者、工人、企業領導的農民的子弟。顯而易見,作為自己也是從這條路走過來的敏感的藝術家舒克申感到有必要認真地思考和評價這種過渡以及由此產生的一些社會現象的意義。他對生在農村、工作在城市的這些人面前出現的問題苦苦思索已經不是一天了?!盵17]
這就是舒克申筆下從農村到城市的上層知識分子,他們是農民子弟,因為他們的根在農村。他們在城市有工作,有一定的社會地位,物質生活充足,但他們的精神世界同樣免不了受城市不良習氣的腐蝕。他們愛慕虛榮,好面子,極度渴望表現自己,行為動作模仿電影里的美國人,對上阿諛奉承,對下吆五喝六。農村人的淳樸、善良的精神道德品質在他們身上越來越少見,他們已經走在了丟失人之價值之本的路上。而這正是舒克申痛心的。
這種現象,正如И﹒格林伯格所說:“這里反映的是一個廣泛的,可以說不僅在俄羅斯,而且在蘇聯其他加盟共和國也普遍存在的社會發展過程。”[18]但是,正如舒克申自己說的:“作為一位藝術家,我不能欺騙自己的人民——譬如說,把生活只描寫成幸福的,真理有時是令人痛苦的?!盵19]因此,他把他所看到的現象用筆記錄下來,讓人民認清事實的真相,同時也表達了他對農村人失去美好品質,淪為城市不良習氣受害者的痛心和無奈。
而今,我們所處的時期又是否與舒克申筆下的蘇聯時期多多少少有些相似?隨著改革開放,城市建設發展,大量農民涌入城市,農民的精神道德和60、70年代蘇聯的農民一樣,遇到了不可避免的沖擊。面對城市富足的物質誘惑,我們應該在融入城市,吸收城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時,保持作為一個人的價值之本,恪守一個人應有的道德品質,保存那些本已具有的美好品質,而不是淪為工業文明的犧牲品,成為一個庸俗物質的工業機器。
舒克申了解農村,了解農民,他希望農民能夠在城市中不丟失其美好的品質。他將他看到的現象真實地記錄下來,不僅為蘇聯、為俄羅斯的農民提以警示,更讓當今的我們反思并牢記,“不要失去作為一個人的人格、個性和性格。一旦失去了這些——意味著道德上的死亡”。
注釋:
[1]劉宗次.舒克申短篇小說選[M]. 北京:外國文學出版社,1983年版,附錄,第464頁.
[2]金鐵峰.從黑土地上走出來的文壇奇才——俄羅斯當代作家舒克申的短篇小說解讀[J]. 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1期第28卷.
[3]石國雄.追蹤心靈的大師——瓦.舒克申短篇小說[J]. 俄羅斯文藝,1994年,第3期.
[4]劉宗次.舒克申短篇小說選[M]. 北京:外國文學出版社,1983年版,第157頁.
[5]劉宗次.舒克申短篇小說選[M]. 北京:外國文學出版社,1983年版,第158頁.
[6]陳慧敏.舒克申和他筆下的農村人[J]. 沈陽教育學院學報,1999.12, 第1卷第4期.
[7]劉宗次.舒克申短篇小說選[M]. 北京:外國文學出版社,1983年版,第272頁.
[8]劉宗次.舒克申短篇小說選[M]. 北京:外國文學出版社,1983年版,第277頁.
[9]石國雄.追蹤心靈的大師——瓦.舒克申短篇小說[J]. 俄羅斯文藝,1994年,第3期.
[10]姜雪華.舒克申筆下“不落的太陽”——讀《太陽·老人與少女》[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第15卷第1期.
[11]劉宗次.舒克申短篇小說選[M]. 北京:外國文學出版社,1983年版,第108頁.
[12]劉宗次.舒克申短篇小說選[M]. 北京:外國文學出版社,1983年版,第102頁.
[13]劉宗次.舒克申短篇小說選[M]. 北京:外國文學出版社,1983年版,第105頁.
[14]劉宗次.舒克申短篇小說選[M]. 北京:外國文學出版社,1983年版,第109頁.
[15]劉宗次.舒克申短篇小說選[M]. 北京:外國文學出版社,1983年版,第108頁.
[16]劉宗次.舒克申短篇小說選[M]. 北京:外國文學出版社,1983年版,附錄,第464頁.
[17]劉宗次.舒克申短篇小說選[M]. 北京:外國文學出版社,1983年版,附錄,第479頁.
[18]劉宗次.舒克申短篇小說選[M]. 北京:外國文學出版社,1983年版,附錄,第479頁.
[19]劉宗次.舒克申短篇小說選[M]. 北京:外國文學出版社,1983年版,附錄,第459頁.
參考文獻:
[1]陳慧敏.舒克申和他筆下的農村人[J]. 沈陽教育學院學報,1999.12, 第1卷第4期.
[2]金鐵峰.從黑土地上走出來的文壇奇才——俄羅斯當代作家舒克申的短篇小說解讀[J]. 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1期第28卷.
[3]姜雪華.舒克申筆下“不落的太陽”——讀《太陽·老人與少女》[J]. 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第15卷第1期.
[4]劉宗次.舒克申短篇小說選[M]. 北京:外國文學出版社,1983年版.
[5]石國雄.追蹤心靈的大師——瓦.舒克申短篇小說[J]. 俄羅斯文藝,1994年,第3期.
[6]王宏起.他在城鄉交叉地帶耕耘——舒克申小說的審美指向[J].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9.6,第22卷.
[7]張建華.談談舒克申筆下的“怪人”和“外人”[J]. 蘇聯文學,198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