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宮本輝是當代日本文壇的代表性作家。其小說《避暑地的貓》以別墅長工兒子修平的視角,描寫了別墅長工和別墅主人兩個家庭間的愛恨情仇。該小說含有懸疑推理的成分,又超越了推理小說,其主旨不在于解開謎團,而在于解釋人的復雜性。推理小說式的展開方法引人入勝,使讀者體會到解密的快感。限知的敘述視角使故事可以擁有無限種所謂的“事實”,至于“事實”到底如何全憑讀者的理解和判斷。
關鍵詞:宮本輝;《避暑地的貓》;敘述者;敘述視角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30--01
宮本輝是日本新一代國民作家。1978年,31歲的他以憑借處女作《泥水河》獲得第13屆太宰治獎,從此登上日本文壇并活躍至今。其代表作之一《避暑地的貓》從一開始就謎團叢生,引人入勝。直至小說的結尾,諸如修平的姐姐為何要瞞著母親拿錢遠走高飛、修平的父親為何執意要殺死妻子和金次郎、修平的母親是否愛著金次郎等謎團尚未解開。讀完整個故事,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文本中的線索做出莫衷一是的揣測。可以說,許多未解之謎的存在正是該作品的獨特魅力和趣味所在。與其說這是作者煞費苦心做出的安排,不如說是該小說的敘述者和敘述視角使然。
一、小說的敘說者
小說《避暑地的貓》的構成簡單明快,描寫了鍋野醫師在8月18日那天的經歷,重點是他的病人·久保修平向他講述了一個長達8個多小時的故事。該故事以修平為敘述者,以第一人稱的方式講述了自己的少年往事。他從下生活在動輒受辱的環境下,幼小的心靈發生畸變。17歲那年夏天,憤怒驅使他制造假事故殺害了布施夫人·美貴子。以此為契機,一步步發現了主人布施與母親和姐姐通奸的事實。這樣的事實讓他陷入虛無,在地下室演練了一場慘絕人寰的殺人計劃。事故后,他因懺悔而痛苦絕望,更因虛無而活下來。
小說的主人公兼敘述者修平,出生生長在輕井澤,對當地人的虛榮和虛偽如數家珍。且修平作為別墅長工的兒子,從小切身體會著屈辱和卑下,為了保護自己,不自覺地養成了撒謊的習慣。再加上,當時的修平十幾歲,正處于從青少年時期。這個年齡的人叛逆,容易沖動,而且以自我為中心,鄙視周圍所有的人,享受自己的謊言捉弄他人的快感。小說中的修平欺騙所有人,甚至騙過了經驗豐富的絹卷刑警。這樣一位愛撒謊的敘述者所講的故事很難讓讀者完全信服。小說的行文中也明確表示:“無法判斷修平說的是謊言,還是真話。”這句話雖出自鍋野醫師之口,但間接表現出作者對修平話語的真實性持懷疑態度。
第一人稱敘述者“我”(修平)身上,事實上有兩種自我。一種是生活在布施家別墅里的少年時期的“我”,即正在經歷那段往事是的“我”,稱為經驗自我;一種是15年后以過來人的口吻敘述少年往事的“我”,即目前敘述那段往事時的“我”,稱為敘述自我。在敘事時,敘述自我和經驗自我是明顯不同的,這樣的安排,人物角色給讀者的印象就呈現出一種錯落感。也就是將“我”散發成了另一個人物角色的存在。敘述者的視角自然就會存在不同時期的變換,多了一層自我審視。將主人公修平的完整情緒變化清晰地表現出來。總的來看,敘述自我和經驗自我在文本中呈現出對立、交叉和統一的復雜關系。經驗自我和敘述自我的對立,其實是少年視角與成年視角的對立。作者并沒有刻意渲染這種對立,而是讓敘述自我以一種審視的、自省的眼光來對待經驗自我。從而使故事在“敘述自我”和“經驗自我”的不斷轉換中向前推進。
二、小說的敘述視角
小說《避暑地的貓》通過第一人稱敘述者講述整個故事的方式展開。從整體來看,故事中的每件事都是從“我(修平)”的視角去觀察,去描寫的。只能是“我(修平)”所見、所聞、所感的有限世界。由于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很難解開所有的謎團,更難看清所有人的真面目,敘述者也不例外。更何況,當時的修平僅僅十幾歲,雖然聰慧,比同齡人要成熟,但畢竟涉世未深,很難看透大人們的世界。因此,作品中殘留一些有失偏頗之處和未解之謎也在情理之中。
一般來說,人在向他人講述某件事時,受某些主觀因素的影響,大抵不會講述那些對自己不利或不愿為人所知的部分。這種現象多次出現在該小說中,給讀者的理解造成困擾。例如:修平向姐姐盤問父母與金次郎之間的秘密時,姐姐不是岔開話題,就是避重就輕地講一些細枝末節。不完全的信息誘導了修平,使他在關鍵時刻誤判了父母和布施夫婦的內心并犯下難以救贖的罪惡。
該小說的一大亮點在于:小說只敘述修平所見,所聞,所感的世界,并不對結局妄下定論。例如:對于姐姐美保為何要走下地下室,與金次郎發生不倫關系一事,各個登場人物都有自己的說辭。他們同敘述者修平一樣,從自己的視角來觀察,并通過自白或對話的形式將自己的看法表達出來。幾個視角的重疊產生了多聲部的效果。多聲部相互作用使每個人的敘述都成為不可靠敘述。讀者可以從他們敘述的“事實”中找到連接點,進而還原事實的真相。
三、結語
作者通過層出不窮的謎團吸引讀者跟隨其腳步去求索、去解密。第一人稱敘述者具有視角限制,而且敘述者修平本來就愛好撒謊,更重要的是,局部存在登場人說自說自話、相互矛盾的內容。因此,直至小說的結尾也不明確真正的事實到底如何。如此,讀者便可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解讀該小說、來還原自己心目中的“真相”,享受作為一名“偵探”的樂趣。
參考文獻:
[1]宮本輝著:『避暑地の貓』,日本:講談社,1988年3月。
[2]野間正二著:『小説の読み方 論文の書き方』,日本:昭和堂,2011年4月。
[3]劉家鑫主編:《日本當代小說導讀》,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
[4]宮本輝著,林皎碧譯:《避暑地的貓》,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