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還要教學生“會學”。學生如果具備較強的自學能力,就可使他們的學習具有較高的效率,從而獲得更多的知識。
【關鍵詞】會學;自學;指導;愛學
如今的英語教學往往存在教師用足了勁卻收效甚微的現象,而身為教師的我們,卻時常會抱怨學生自身的種種原因。其實究其原因,學不得法才是癥結所在。不少教師注重知識的灌輸而忽略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和自學能力的培養,是原因之一。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學生如果具備較強的自學能力,就可使他們的學習具有較高的效率,從而獲得更多的知識。于是在我工作這幾年的教學生涯中,我始終認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我主要從以下幾個要點出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一、指導學生預習
孩子在小學階段的讀書往往是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因此,預習更需要教師的指導。預習的開始階段,我要求學生能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這幾點。同時還要教他們把生詞、重點詞組、語句以及有困惑的地方用不同的符號勾畫出來,促使學生養成邊讀邊思考邊動筆的習慣。在預習時,引導學生養成聽錄音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閱讀課文在預習中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學生通過閱讀掌握課文的大概內容,還能在閱讀時及時發現自己存在的語音方面的問題。
但是,如果預習的任務只是一味地閱讀或聽錄音跟讀的形式,學生肯定會對預習缺乏興趣,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我在布置預習時,會巧妙地設計一些難度不大的任務。如我在教授動物單詞前設計了這樣的預習任務:
1.嘗試模仿幾樣你所知道的動物的叫聲,在下節課進行表演,讓同學猜猜“What is it?”
2.用學過的語句來介紹或描述自己最喜愛的其中一種動物,下節課進行小組交流。
這樣一來,學生就比較有興趣去完成,同時我會及時地表揚這些預習充分地學生,樹立了他們學習的信心。
二、指導學生“記憶”
常聽到學生對于背單詞、記單詞感到十分苦惱,背了又容易忘的現象更是很普遍。人們常說:“是藝好學,一竅難得。”我們要幫助學生找到記憶的竅門。平時我會指導學生采用多種方法記憶,如聯想法、區別法、歸類法、循環記憶法等。例如在學習“elephant”這個單詞,我引導他們這樣來記,大象有兩只大耳朵和一個長鼻子,看起來就和單詞的前三個字母“ele ”很像,這樣,學生對于難記的單詞就找到了形象的方法。久而久之,在引導之下,學生還自己摸索出了記憶小竅門,如在教授“family”時,就有學生提出來可以用“father,mother ,I love you.”來記憶,其他學生頓時恍然大悟,學習的氛圍也就越來越濃厚了。
三、指導學生會“問”
其實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常會發現不少學生沒有提問題的習慣。究其原因,問題少的根源是在于沒有自信心,缺乏“安全感”。怕自己的問題太簡單,問老師會覺得不好意思,又或者害怕同學笑話……
首先,必須打破學生的依賴思想,“逼迫”學生發問,哪怕是膚淺的問題,只要敢問,就應該給予肯定和鼓勵。
其次要創設豐富的問題情境,使學生“愛問”。例如我在教授 “there be ”句型時,為了使學生能不感到枯燥,我利用課件呈現了我自己的書房圖片,讓學生進行討論。學生都饒有興趣地觀察我的書房,然后運用“ What’s in / on / near the ……”“There is / are ……”來進行問答,效果很不錯。
最后還要加強學生提問方法的指導,教他們“會問”。學生提的問題中有不少是缺乏思考價值的,這就需要我們加強提問方法的指導。例如:我在課堂讓學生猜一猜我的好朋友是誰,學生一下子被調動起了興趣。接著我引導學生來詢問我關于這位好朋友的一些外貌特征。學生馬上就有了思緒,“Is she a girl? / Is her hair long?/Is her eyes big? ”一連串的有效提問不僅使學生感到趣味無窮。
四、指導學生查閱資料
在英語學習中,資料查找也是一個重要的自學過程,教師應多鼓勵學生勤查字典,這樣學生可以從字典中知道單詞的讀音及其含義,從而去理解句子。同時我還鼓勵學生收集一些簡單易記的英語小句。我平時利用每周的英語課外“小百花”活動的時間,讓孩子分享他們所收集到的課外小知識,對于他們的英語知識的積累,對于他們能力的形成也是潛移默化的。
五、指導學生的課外學習
眾所周知,只靠課堂上的時間來學好英語是肯定不夠的,課堂教學應該與課外學習是相輔相成的。我要求學生在私底下也盡量能用英語來進行交流,并鼓勵學生要敢說、敢表達。同時重視指導學生勤于練筆。英語的書面表達需要多做練習,勤于積累。四年級以上的學生,我經常會要求孩子寫英語小短文的方式來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如教授4B Unit 9 Breakfast 時,在學生通過課件了解到了多啦A夢的早餐情況后,我就引導學生大膽地運用所學句型來描述自己的早餐。事實上,學生寫的小短文時常會給我驚喜,他們能得心應手地運用“I have……for breakfast. I like ……very much. I don’t like …… I want to eat…… for breakfast.”這樣的句型來寫。每次批閱時,我總會標出學生寫得出彩的語句,寫上激勵性評語。高年級的學生,還可以輔導他們用英語寫日記、寫明信片、寫信等。
對于自學取得效果的同學,我經常給予積極的評價。如給孩子一些“自學小能手”“小老師”等稱謂,讓學生們都體驗到學習英語的成功和快樂。
總之,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還要教學生“會學”, 從而讓學生真正達到“Learning is interesting. Learning is fun.”的愛學境界。
【參考文獻】
[1]何琳.小學英語教學的研究與思考[J].校園英語,2014(15)
[2]劉淑娟.小學英語教學的幾點教學經驗[J].考試周刊,2011(92)
[3]嚴玲.淺析如何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教研),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