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勞動教育在學生身心發展和人格成長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針對勞動教育在學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軟化”,在社會中被“淡化”的現象,我們的勞教育要從培養學生生活技能、手工實踐、科學文化素質、個性特長發展等方面著手,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彰顯勞動教育的綜合育人功能。
【關鍵詞】勞技教育;生活技能;文化素質;綜合育人
勞動教育在學生身心發展和人格成長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現實生活中卻對勞動教育存在很多誤解和偏見。針對勞動教育在學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軟化”,在社會中被“淡化”的現象,2015年7月教育部聯合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印發了《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指出義務教育階段,要切實開設勞動與技術教育課,要讓學生直接參與勞動過程,增強勞動感受,體會勞動艱辛,分享勞動喜悅,掌握勞動技能,養成勞動習慣,提高動手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發揮,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新,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一、勞技教育要從生活技能著手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生主張生活教育,提出“生活即教育”。一個人的生活技能是能夠使自己獨立生存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是一個人能征服自然和適應自然的能力。現在的學生,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家中極少做家務,有的連最起碼的生活起居也由父母代勞。在學校,給學生鍛煉生活技能機會就更少了,所以學生生活技能的培養是一個薄弱環節。早在1992年8月和2004年8月,由中、韓、日三國幾十名青少年組成的國際草原探險夏令營在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大草原進行過兩次活動。其間中國孩子的表現令人失望。活動中充分暴露出中國孩子在生存能力方面和中國青少年教育中的諸多問題。
學生生活技能的培養,一方面靠家庭去培養,另一方面也離不開學校的培養。然而,在我們學校的有關的教育中卻規避了學生培養生活技能的機會。如生活中離不開電,學校在對學生的安全教育中大都是告誡學生不要玩電,不要靠近電源等等,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安全作用,但也奪去了培
養學生生活技能的機會。人的生活既然不能離開電,那就應該采取多種形式、多種方法讓他們真正懂得出危險的原因和避險的方法。保障安全的最佳方式就是讓學生熟練掌握防險避險的各種本領,積極預防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生活技能的過程。例如我們在初中勞技課上開設了電子制作課程,從理論到實踐,讓學生了解了電的習性,學生弄懂“電路”和“觸電”的概念,學會了測電筆的使用方法,學生會用測電筆測量家用電器是否漏電,規避了家用電器中由于漏電出現的觸電現象;在電路焊接中學會了用電烙鐵焊接電路,從測謊器的制作中,了解了物體越潮濕,電阻越小,越容易導電等知識,從而讓學生知道平時不導電的物體在一定條件下也會導電,學生從怕觸電而不敢碰電,到敢碰電會用電,老師從“戰戰兢兢”讓學生接觸電,到放手大膽讓學生使用電,提高了學生生活技能的同時,提高了課堂教育效果,也讓學生掌握了一門焊接技術。
生活技能訓練,如縫衣、訂扣、洗衣、簡單的燒菜等,我們是通過勞動課或社團活動的模擬演習做起,讓學生從實踐中學習,讓勞技教育成為培養學生生活技能的途徑,增強學生勞動感受,體會勞動艱辛,分享勞動喜悅,掌握勞動技能。
二、勞技教育要從簡單的手工實踐著手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說過,沒有頑強的細心的勞動,即使是有才華的人也會變成繡花枕頭似的無用的玩物。勞動教育的內容構成決定著它的實踐性特點,“做中學”、“學中做”是其基本的教學方式。通過勞動課讓學生學會基本生活技能,無疑對學生本人和家庭都有益。我們的勞技課還可選擇一些以學生的生活、學習為主線的勞動實踐,制作簡單的生活用品;學會自制一些簡單的學習用具和娛樂用品的簡單生產勞動。
例如我們組織學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包裝等其它廢棄物,開展街景和園林模型制作活動,學生利用家里本應該扔棄的牛奶包裝盒,洗發水瓶等等雜七雜八的包裝盒以及硬紙板盒,通過剪、裁、雕刻、粘貼、繪畫等手法,制作出城市街景、學校校園模型、農家小院等作品。我們通過紙藝制作,將學生本應扔棄的廢紙做成紙藝花、三角插紙作品,一朵朵紙藝花,一件件三角插紙做成的小動物,給學生帶來了勞動的喜悅,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正如高爾基所說的:勞動它是世界上一切歡樂和美好事情的源泉。通過勞動制作,一是培養了學生的勞動意識,二是提高了學生的勞動技能,更是讓老師感到高興的是學生養成了收集廢棄物的習慣,為以后的制作籌備原材料,統籌規劃意識在學生頭腦中生根,有用的生活廢棄物不再亂扔,校園環境也得到了清潔。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學生道德水準。
從我們的教學實踐來看,這些簡單生產勞動主要包括紙工、泥工、小木工、小金工、種植、養殖、編織、縫紉、刺繡等這些手工勞動,要充分利用學校地理資源和教師人力資源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開發了大腦的潛力,提高了生活的技能。
三、勞技教育要從培養學生科學文化素質著手
勞技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必須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起來,我們學校的勞技課建有獨立的勞動教室,有電子制作室,金工勞動室,紙藝創意室、繩帶編織室等幾個時間教室,配備了常用工具和物資以及數碼網絡設備,為學生開展勞動實踐提供保障,將課堂知識與動手實踐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接受自然科學知識和人文科學知識。
理論和實踐是相輔相成的,要完成一個勞技作品,必須要有一定的技術知識的支撐,所以我們在進行勞動技術課的教育的同時必須要進行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授。在我們的電子制作勞技課上,要完成一個電子小制作,學生必須要了解這個制作電路的簡單原理,從中要學習電路元器件知識,電路知識,焊接裝配知識等等,只有這樣才會制作出合格的作品,所以每開始做一個制作,我們首先要向學生傳授相關的電路元件知識和電路知識,使學生對電路做一個最基本的了解,保證制作的順利進行。我們組織學生制作了光控小夜燈、聲控旋轉愛心燈、數字電子鐘、LED充電臺燈、紅外迎賓器等等,這樣日積月累,使每一個學生都對電子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實踐制作的同時提高了科學文化素養。電子制作成品的出現,增加了學生學習的成就感,對電子知識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好多學生在初、高中畢業后的升學志愿中,選了電子類的專業。勞動課上的興趣培養引導了學生就業方向,使勞動教育在課程上為學生長期發展提供所需要的智慧空間。
四、勞技教育要從學生個性特長發展著手
我國教學論專家胡克英教授說過:“教育的偉大力量正在于發展個性,教育的最高價值也在于發展個性。”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最主要的是在每個孩子身上發現他最強的一面,找出他作為人發展機源的‘機靈點’,做到使孩子能夠最充分地顯示和發現他的天賦素質,達到他的年齡可能達到的最卓越的成績”,他認為教育的重大使命就是幫助學生“找到一條最能鮮明地發揮他的創造性和個性才能的生活道路”。
我們的勞動教育要尊重學生個性的特點,青菜蘿卜各有所愛,學生勞動的愛好也是各有不同的,只有符合學生的愛好,學生的勞動才會積極而有成效,否則將會讓學生感到厭煩。
在我們的勞動技術課的教育實踐中,我們發現只要學生感興趣,學生就會積極努力完成學習任務。例如有的學生喜歡航模活動,那他在航模這方面的制作非常用心,而且常會有創新火花產生;有的學生喜歡電子制作,那他的焊接和電路就會做得非常規范;還會自備工具,什么電烙鐵、萬用表等都舍得購買,喜歡攝影的學生往往對相機之類的器械非常關心。所以我們在自己的教育中要充分注意這一點,要讓“興趣”成為勞動教育的最好的“老師”。
多年的勞動教育實踐使我們認識到,勞動技術教育與其他學科一樣,都擔負看傳授知識、培養技能和發展能力的任務。但它有獨持的要求,就是學生必須學習有關的生活和生產勞動的知識、技術原理和在智力、能力諸方面培養學生觀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維力,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也就是勞動具有綜合育人功能,所以我們要重視勞動課的教育,努力使學生認識到勞動創造未來,奮斗成就“中國夢”。
【參考文獻】
[1]《教育部 共青團中央 全國少工委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
[2]楊長興.《初中勞技教育的意義及其途徑》 中國論文網
[3]陳彤彤.《對勞動教育的重新認識》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年第1期
[4]《國際青少年草原探險夏令營考驗中國嬌娃》 新華網新聞中心http://news.163.com
[5]徐長發.《勞動教育是人生第一教育》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研究員
[6]《胡克英教育文集》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第1版,2003年1月1日
[7]龔大榮.《尊重個性 培養特長 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13c29b0100e9t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