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意象繪畫中的心理元素不僅對繪畫風格流派的解讀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意象繪畫的創作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在不同的藝術主張的意象繪畫中,觀念、審美和心理元素在不同的風格流派畫面中的運用和表現各有偏重。心理意象繪畫就是把主觀的認知、情感經驗與客觀物象相結合的繪畫。心理意象繪畫可以大概分兩類:“我想”與“我感覺”。“我想”主要體現在象征主義、超現實主義繪畫中,“我感覺”主要體現在表現主義繪畫中。
關鍵詞:意象繪畫心理;想象;直覺;感覺;情緒;感性
一、意象繪畫觀念、審美和心理
在以寫實和模仿為基礎的西方繪畫傳統中,在“模仿自然”的繪畫傳統的最后階段——印象主義之后,現代主義藝術開始注重藝術中的象征性、表現性和抽象性。西方美術家開始把藝術眼光轉向東方,學習運用中國的年畫、日本的浮世繪和印度工藝品中的表現語言,探索意象繪畫的形式語言,意象從此在現代主義藝術中占有重要位置。
意象,顧名思義是寓意之象,是用來寄托主觀思維情感的客觀物象。意象在繪畫方面主要包括觀念意象、審美意象和心理意象。觀念意象以表達哲理觀念為目的,以內容和形象的象征性和荒誕性啟發或引起人們哲理思考和觀念認同。審美意象藝術家在藝術創作中,將主體的審美趣味、美學觀念與客觀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表現手段為媒介,所形成具有某種審美觀念傾向的藝術形象。觀念意象和審美意象,都是表達某種抽象性的觀念和哲理的藝術形象。心理意象它是以感覺知覺積累的經驗意識在心中的回憶或重現為心理基礎而創作出的感性形象。觀念、審美、和心理貫穿在現代主義藝術的始終,在有些意象繪畫中這三方面密不可分。例如裝飾象征主義大師克里姆特,他是一位對人生有著哲理性思考的藝術家,把人類的情愛、生老病死作為繪畫內容題材,試圖探索和表現深刻的人生哲思。在藝術的表現方式方面,作品強調個人的審美風格,主張形式主義和東方裝飾元素的運用,同時又注重情緒的表現和想象的創造。
在大部分意象繪畫中,觀念、審美和心理元素在不同的風格流派畫面中的運用和表現各有偏重。在心理學中,心理過程包括認知、情感過程和意志。認知過程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情感過程情是人在認知基礎上所產生的喜愛與憎惡、歡樂與痛苦的主觀體驗。想象聯想、潛意識和直覺是普遍的思維方式。心理意象繪畫就是把主觀的認知、情感經驗與客觀物象相結合的繪畫。心理意象繪畫可以大致分兩為類:“我想”(想象、潛意識、直覺)與“我感覺”(感覺、情感、情緒)。“我想”主要體現在象征主義、超現實主義繪畫中,“我感覺”主要體現在表現主義繪畫中。
二、意象繪畫之“我想”
藝術想像是從生活所提供的材料中創造出現實不存在的“第二自然”來。法國藝術家盧梭是一個未曾受到過專業訓練的畫家,他似乎總是生活在一個想象的世界,天賦的奇異想象補償了在視覺、觀念、技術上的單純。畫面中神秘的熱帶風景具有原始童話般的魅力,以獨特的夢幻藝術風格背離了當時的藝術潮流。
想像是創造藝術形象的重要能力。19世紀末的象征主義繪畫主張藝術表現不應以理性客觀的觀察為基礎,而是要注重運用超越外在的內在的直覺和想象。雷東的美學觀念認為繪畫更多的應該是運用想象的結果,而不單純是單一維度視覺的復制和印象的再現。童年詩意的田園生活和熱忱的宗教信仰不僅賦予他非凡的想象力,而且成為他創作重要的素材來源。他反對印象主義模仿自然的色光追求,創造了許多離奇的夢幻的形象,例如花叢圍繞的人物,飛在天空中的馬,帶有眼睛的植物,半人的蜘蛛和開出頭顱的花等。
個別的具體意象構成藝術想像的基本元素,意象的粉碎和重組是藝術想像的主要方式。馬克·夏加爾是白俄羅斯裔法國畫家、版畫家和設計師,被理論家認為是游離于印象派、立體派、抽象表現主義等流派的牧歌作者。他主要描繪飛在天空中的情侶、兩張兩幅面孔的人物、撐雨傘和彈奏樂器的牛、當坐騎的巨大的公雞等。夏加爾出生于俄國一個貧窮的猶太人家庭,在家庭影響下,大量精彩的俄國和猶太民間故事給了他童話般的幻想和詩意的力量。他的作品排除了寫實的一般規則,運用內在的想象邏輯把個人生活經驗、象征的表現風格和美學思想結合到一起。法國的馬爾什索稱夏加爾為“醉心夢幻意象的畫家”,而夏加爾也自述,他的畫是對他內心形象的鋪陳。
意象與直覺和潛意識關系密切,潛意識形成的夢不僅具有的形象性、象征性和模糊性、與意象十分相似,而且夢的運作是直觀的,與意象的生成方式是一致的。弗洛伊德以夢的解釋開創了精神分析的時代,他指出,夢的程序的最明顯的特征就是“某種思想,或某些意識的思想在夢中都物象化了,且以某種情景來表現,就像親身體驗過”。在此理論基礎上,1922年前后產生了對整個歐美影響巨大的現代畫派——超現實主義,代表畫家有達利、米羅、馬森·克利、恩斯特、馬格里特、伊夫·唐吉、保羅?德爾沃等人?。超現實主義畫派主張夢境與現實統一起來才能達到“藝術的真實”,結合生死、戰爭、民族文化和象征性的題材,以夢境般的荒誕感作為表現形式,展現出對當時社會的困惑和精神的危機?。畫家充分地運用潛意識描繪了一種輝煌的夢幻氣氛。在達利《記憶的永恒》作品中,運用寫實的手法描繪了一個死寂般寧靜的曠野,但畫中象征時間的正在融化的鐘表和吐著舌頭的怪異的生物形象展現出了一種荒誕的夢幻效果。另一位畫家米羅則充分地運用潛意識描繪了一種輝煌的夢幻氣氛。米羅的《哈里昆的狂歡》是一幅有趣的超現實主義的圖畫,在一個奇特的空間里,各種抽象的符號和象征性的形象舉行著狂熱的集會。正如米羅說:“當我畫畫時,畫在我的筆下會開始自述,或者暗示自己,在我工作時,形式變成了一個女人或一只鳥兒的符號……第一個階段是自由的,潛意識的。但是,第二階段則是小心盤算。”。
三、意象繪畫之“我感覺”
相對于寫實的繪畫傳統,意象繪畫具有明顯的直覺化和情緒化特征而不具有硬性的邏輯規則和形式范式,這樣使得畫家能夠根據自我經驗進行藝術創造,充分發揮其藝術的主體性。受情感、經驗和性格的影響,畫家主體視角下的客體之象,在畫家的創作下,展現出不符合客觀物象固有的比例形象,或者為強調某種色彩感受被改變了原始的色彩關系。在19世紀文化和精神混亂的社會背景下產生的表現主義受到唯心主義哲學的影響,認為真實并不是指現實世界的客觀性,主觀相比客觀更具真實性,藝術應以表現主觀感覺和感情為目的。對客觀物象的夸張變形、解構重組、對色彩情緒感的凸顯和個性的表達使主觀外化為寓意的視覺物象。表現主義先驅代表畫家是梵高、勞特累克、蒙克和霍德勒。他們以張揚的色彩、情緒化的線條、厚重剛性的用筆和個性化的藝術語言、通過一些情愛的和悲劇性的題材表現出自己的主觀主義和強烈的感情色彩。
意象繪畫具有明顯的情緒性和形象的鮮明性,受思想的指導并服從于創作的動機和需要。在的《星月夜》這幅畫中,天地間的山川、月亮、星云、樹木似乎隨著筆觸的跳動扭曲旋轉成漩渦,這種具有迷幻感的意象反映出畫家內心世界的騷動不安和痛苦迷茫。畫家蒙克深切感受到人類生命的痛苦。他相信,當面對強大的自然力量如死亡、愛以及相關的種種情緒——孤獨、恐懼、欲望、絕望,人是無能為力的,而這些也成為他大部分作品的主題,用蒙克自己的話說,他的目標是描述“現代精神生活”的狀態。他的作品《吶喊》中感性的色彩表現了緊張惶恐的情緒。蘇丁是旅法俄裔畫家,早年離家遠走各地,最后死于狂躁癥。作為早期現代主義者,他研習古代大師倫勃朗,當年倫勃朗畫過一條倒掛在屠宰場的牛,已開膛破肚,蘇丁如法炮制,畫了同樣的牛,也是開膛破肚,但不同于倫勃朗那種冷靜的分析解剖,狂暴的自我表現是畫家對自己內心世界的。
意象繪畫中藝術家的主觀認識和情感成分往往大于客觀物象的真實再現。意象作品通常采用解構重組的手法,打破單一的時空程式,多維的結構特點營造出一種頗具意味的視象。安塞姆·基弗,德國新表現主義代表畫家之一,他的作品無論是創作手法、作品呈現的面貌還是晦澀而富含詩意內涵都極具現代精神。他創造性的大膽運用各種材料,他的大多數作品通常采用攝影作為平面的依托,再加人油彩、泥土、沙子、稻草、蟲膠等其他天然的或有機的材料,也因此在畫面中創造了一種浮雕般的立體維度、巨大的量感和復雜的肌理觸感。作品呈現出晦暗和壓抑的風格極具視覺沖擊力和藝術感染力。基弗成長于被分裂的德國,有“成長于第三帝國廢墟之中的畫界詩人”之稱,對戰爭心理創傷的表現、對痛苦的歷史的追索和反思是他的藝術主題。
四、結語
意象繪畫是以客觀約束主觀,竭力避免改變客觀事物的形狀和性質,可以感知的表意的典型的視覺物象。同時意象繪畫強調描繪客觀事物必須表達主觀的情感和生命體驗。意象繪畫心理的“我想”和“我感覺”中具有的虛擬性、想象性、感性、情感性貫穿在現代主義繪畫的始終。虛擬性,既畫面中描繪的物象的非現實性,意象一方面可以用想象和直覺潛意識去描繪現實中不存在的形象,另一方面也可以用經夸張變形重組的手段處理的非現實的形象去象征、隱喻和表現現實。想象性是意象繪畫的重要特征,想象作為一種典型的思維方式同時與直覺和潛意識聯系緊密。感性,區別于理性,是指創作方法過程和結果均不具有強勢的邏輯規范和統一的規則程式,藝術表現上具有主觀主義傾向。情感性是意象繪畫創造主體的認知、體驗和主觀情感在畫面形象中的流露和體現,具有強烈的個人感情色彩,同時也是藝術創造的重要動力和導引。心理意象區別于觀念意象和審美意象,分析意象繪畫中的心理元素不僅對繪畫風格流派的解讀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創作意象繪畫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