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保溫技術
1)建設地面下沉式溫室大棚。建設果蔬溫室大棚時。將大棚內部的地面向下挖0.5 m以上,降到凍土層以下,有利于保溫。
2)選用透光性能好的棚膜。生產上應用最多的是0.1~0.12 mm聚氯乙烯長壽無滴膜,其透光保溫性能較好,另外醋酸乙烯膜、PO涂層膜均有良好的透光、消霧、除滴、保溫等效果。同時,每周對薄膜表面進行清理,以保持良好的透光性能。
3)利用多層覆蓋進行保溫。在日光溫室和大棚外加蓋防寒膜,在內部搭建簡易二重或三重拱棚進行多層覆蓋保溫防寒。一般日光溫室可以搭建1層拱棚,大棚可以搭建2~3層,每增加1層可增加溫度2 ℃左右。
4)挖防寒溝保溫。在溫室后墻100 cm處、棚前10 cm處順棚各挖一條寬40 cm、深50~ 80 cm的防寒溝,溝里填充雜草、鋸末等物,塑料薄膜覆蓋,以隔覺室內土壤向室外凍層傳導的散熱作用,從而起到保溫目的。
5)燃放煙霧劑。冷空氣來臨或突遇強降溫時可在棚內燃放煙霧劑,可起到既防病又保溫的作用,一般燃放煙霧劑可增加溫度1~2 ℃。
6)覆蓋無滴白色地膜。一般增溫1~3 ℃。
7)注意澆水時間、方式和澆水量。保證澆水后有3~5個晴好天氣,并于晴天上午澆水,且應采取滴灌、暗灌,并控制澆水量,每次澆水量控制在8 m3左右。
8)合理通風換氣、揭蓋二膜三膜。一般應每天及時揭蓋保溫被和內膜。棚內溫度達到28 ℃以上通風換氣,降到25 ℃及時關閉通風口。溫度較低時,可以短時通風或隔天通風,保溫被和內膜可晚揭早蓋。保證棚內溫度保持在作物要求的最低溫度以上。
2 增溫技術
1)利用秸稈生物反應堆增溫。按照栽培畦的大小挖寬60~70 cm、深25~30 cm的溝,內填秸稈,并放置專用微生物菌劑8 kg/畝,在秸稈上面覆土約20 cm,灌水至秸稈能夠澆透。秸稈在微生物作用下可逐漸分解,并釋放熱量與二氧化碳,此措施可提高根層土壤溫度2~4 ℃,提高氣溫1~10 ℃,還可改善土壤物理結構和生態環境及增強植株抗逆性,增加棚內二氧化碳濃度500~1 000 mL/m3,是冬季日光溫室蔬菜生產的最佳增溫和提質增效措施。
2)利用反光幕增溫。將反光幕張掛于溫室栽培畦北側或靠后墻部位,使其與地面保持 75°~85°角為宜,可增加光照約5 000 lx,不僅可提高提高地溫1~3 ℃,還可提高室溫氣溫。
3)及時清理棚膜上的積雪及污染物。
4)增施有機肥。一般可使用腐熟的牛糞、 雞糞、羊糞等熱性有機肥,畝用量1 000~ 1 500 kg。
5)鋪設地熱線。地熱線距離栽培苗5~ 6 cm,深度8 cm左右,可一側鋪設,也可兩側鋪設,可增加地溫2~3 ℃。
6)在苗頂部20~30 cm高處架設空氣加溫線,水平間距1 m左右,可臨時增溫。
7)利用熱風爐、木炭盆、燃氣罐、電暖爐等臨時加溫設備加溫。
8)利用專門的增溫燈進行加溫,一般1個200 W增溫燈可滿足30~40 m3空間苗子不受凍害。
3 增光補光技術
1)注意科學建造日光溫室和大棚,并注意設施方位、遮光透光率等問題,保證最大限度利用太陽光。
2)利用燈源人工補光。人工補光,燈源應選擇日光燈、高壓汞燈、弧氙氣燈和植物生長燈為好。40 W日光燈3根合在一起,離苗45 cm處照射,光強為3 000~3 500 lx。100 W高壓汞燈離苗80 cm處,光強為800~1 000 lx;補光時間應在日落后和日出前進行,一般每天補光3~4小時,棚內自然光增強后關燈,雨雪大霧天氣可全天補光。
3)利用反光幕(膜)補光。在溫室后墻懸掛1.5 m寬的反光幕,距離地面50 cm。同時在地面上可鋪設反光膜進行補光。
4)定期清掃棚膜上的灰塵;根據溫度需求適當早揭晚蓋保溫被,增加陽光照射時間;應用透光率高、無滴、防霧的棚膜,并及時更換,一般普通膜1年一換,PO膜2~3年一換。
5)合理整枝打叉,及時去除老化病死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