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害流行原因
1.1 高溫高濕 氣候逐年變暖,田間溫度高、濕度大,高溫高濕易引起病害流行。
1.2 連作重茬 近年來,辣椒種植面積逐年增加,重茬現象非常普遍,土壤病菌數量逐年積累,發病概率加大。再加上有的辣椒田土壤鹽堿多、瘠薄,植株長勢弱,抗病性下降,也易引起病害的發生和流行。
1.3 品種退化 有的品種由于多年種植,品性退化、抗性下降,易感疫病、白粉病等。
1.4 管理粗放 大水漫灌、低洼積水,造成土壤板結,導致辣椒植株抗性下降,病害流行。同時,菜農對辣椒病害的發生規律和特點認識不清,盲目選擇防治藥劑,并長期單一使用農藥,產生抗藥性,而且往往忽視預防為主的方針,錯過最佳的防治時期,導致病害流行發生。
2 主要病害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
2.1 辣椒病毒病
1)癥狀。辣椒發生病毒病主要表現為花葉、葉片畸形、矮化或病株部分組織壞死,嚴重時落葉、落花、落果,甚至整株枯死。
2)發病條件。溫差較大、氣溫不穩定或夏季氣溫較高時辣椒病毒病發生較重。長勢較弱的植株,特別是將幼苗移栽到大田后緩苗慢的植株,定植較晚的植株,辣椒病毒病一般高發或最先發生。鹽堿地和沙性較大的土地或低洼地、缺肥地,辣椒病毒病一般高發。重茬病重,輪作病輕;早栽病輕,晚栽病重。適當密植病輕,稀植病重。病毒病主要靠刺吸式口器昆蟲如蚜蟲、白粉虱等傳播,其發生情況與蚜蟲、白粉虱等的發生情況密切相關,蚜蟲、白粉虱等傳毒介體大發生年份,病毒病發生也重。
3)綠色防治技術。①選用抗病品種,輪作倒茬。②種子消毒。播種前可先將種子用清水浸泡3~4小時,然后再用10%磷酸三鈉溶液或0.1%高錳酸鉀溶液浸泡30分鐘,撈出后沖洗干凈后播種。③及時澆水施肥。在發病過程中加強肥水管理,可以減輕病情,增強作物的耐病力。④防治蚜蟲、白粉虱、薊馬等傳毒介體,及時噴灑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或2.5%多殺霉素懸劑1 000倍液,殺滅傳毒介體,減輕病毒危害。⑤用藥預防。育苗時、定植后,每10天左右噴灑1次0.1%~0.2%硫酸鋅、4%寧南霉素水劑500倍液、7.5%菌毒嗎啉胍水劑200倍液、1.5%植病靈乳劑1 000倍液,連續3~4次,輪換用藥。
2.2 辣椒疫病
1)癥狀。辣椒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病,葉片發病,病葉上有圓形水浸狀的暗綠色斑點,后擴大,葉片軟腐脫落。莖、枝發病,呈水浸狀的暗綠色條斑,并逐漸軟化,折倒。果實發病,從蒂部開始,初為水浸狀,與健部界限明顯,后迅速擴大,全果腐爛,不變形,干后掛枝上不脫落,潮濕時可長出白色霉狀物。地下部的胚軸或接近地表的莖部發病,發病部位呈暗綠色水浸狀并向皮層部發展,引起整個植株萎蔫、青枯。根部發病,表現出根腐癥狀。發病初期,莖或胚軸處并無癥狀,最后萎蔫、青枯。
2)發病條件。①幼苗帶菌。通過近幾年田間調查,凡田間辣椒發病多的一般與苗床帶菌有關。②重茬、低洼地、排水不良,氮肥使用偏多,密度過大,植株衰弱,均有利于該病的發生和蔓延。③天氣與發病的關系。該病發生與天氣的關系十分密切,多雨、潮濕是關鍵因素,有利于病菌侵入與流行,其次是溫度,平均溫度25~30 ℃,最有利發病。凡雨前灌水、灌后降中雨常導致毀滅性發病。④一般甜椒類抗病性較差,辣椒類較抗病。
3)綠色防治技術。①選用抗病品種,采用無菌土育苗,培育適齡壯苗。②輪作倒茬。③發病期及收獲后徹底清除病殘體,播前翻曬土壤。④高畦深溝種植。⑤勿過量偏施速效氮肥,宜適當增施磷鉀肥。⑥合理密植,適時整枝,通風透光排濕。⑦合理灌水,改進灌水方法。⑧藥劑防治。用50%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2.2%普力克水劑800倍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其他一些銅制劑,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2.3 辣椒白粉病
1)危害特點。僅危害葉片,老葉、嫩葉均可染病,病葉正面有褪綠斑塊,背面產出白色粉狀物,病害流行時,白粉迅速增加,覆滿整個葉片,葉柄產生離層,大量脫落形成光稈。
2)發病條件。該病菌在田間主要靠氣流傳播蔓延,一般20~25 ℃和相對濕度45%~75%容易流行。在山東鄆城一般發生在辣椒生長發育的后期、田間停水以后。
3)綠色防治技術。①選用抗病品種。②選擇通風、排水良好地塊種植。③增施磷鉀肥,生長期避免施用過多氮肥。④藥劑防治。農抗120水劑2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1 500倍液、50%硫懸浮劑300倍液、78%科博可濕性粉劑600倍液、12.5%腈菌唑乳油2 000倍液,每7~10天噴藥1次,連噴2~3次。
2.4 辣椒炭疽病
1)癥狀。果實受害,初呈水漬狀褐色圓形病斑,稍凹陷,斑面出現環紋狀的橙紅色小點,后轉變為黑色小點。潮濕時溢出橙紅色黏稠物,干燥時病部干縮變薄成紙狀且易破裂。葉片染病多發生在老熟葉片上,出現近圓形的褐色病斑,其上有輪狀排列的黑色小點。
2)發病條件。高溫高濕易造成該病發生。如平均氣溫26~28 ℃,相對濕度大于95%時,最適宜發病和侵染,空氣相對濕度在70%以下時,難以發病。調查發現地勢低洼、土質黏重、排水不良、種植過密通透性差、施肥不足或氮肥過多、管理粗放引起表面傷口,或因葉斑病落葉多,果實受烈日暴曬等情況,都易于誘發該病害的侵染與流行。
3)綠色防治技術。①選用無菌種子,或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種1小時,沖洗干凈后催芽播種。②及時清除病殘體,收后播前翻曬土壤。③施足優質有機基肥。④合理密植,做到行間不郁蔽、果實不暴露。⑤避免連作,與瓜類和豆類蔬菜輪作2~3年。⑥適當增施磷、鉀肥,促使植株生長健壯,提高其抗病力。⑦高畦深溝種植,以便澆灌和排水,降低畦面濕度。⑧及時采果,辣椒炭疽病菌為弱寄生菌,成熟衰老的、受傷的果實易發病,應及時采果可避病。⑨藥劑防治。56%嘧菌酯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6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80%大生M-45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等,7~10天噴1次,連噴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