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讀鄒元輝新推出的長篇歷史小說《水師管帶》,首先想到的是,他正在做著重拾記憶、補寫歷史這樣一件有意義的事。歷史的宏觀架構,會讓人們忽略、錯失許多珍珠,而從民間、文學的角度,恰好把這些缺損的章節撿起來、補上去。
管帶即艦長。中國史上第一艘機械(蒸汽)動力艦誕生在寧波,第一位機械動力艦長是寧波人?!端畮煿軒А窋⑹龅恼沁@位寧波籍管帶貝錦泉的成長故事與傳奇經歷。
歷史與文學區別在于,前者旨在敘事,后者著墨于人物塑造。歷史之于貝錦泉,也許只需要一筆——清首艘機械動力艦萬年清號艦長(管帶)——即可。文學中的貝錦泉是從街頭四小混混之一開始的。之后,他受父母之命,在他一位堂叔引領下前往上海一葡萄牙籍外輪學做水手替班,他的傳奇經歷就這樣開啟了。在船上,他結識了德籍大副左凱弟尼并因此學會了司舵。在外輪遭受變故后他上岸,在甬江置船擺渡,因此又結識了胡雪巖,后經胡舉薦成為寧波商號出資購置的史上首艘機械動力輪船“寶順”號的司舵。之后又先后結識了當時的閩浙名將左宗棠、沈葆楨,并受兩位的賞識,最終出任大清首艘自制機械動力戰艦艦長(事實上貝錦泉官至定??偙?。這就是文學。當然,文學不是原生態生活的復制,所以需要巧合,需要技巧,無論這巧合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只要有益于形象塑造,那就是成功的。從中不難看出作者不俗的故事構架與敘述掌控能力。
作品視野宏闊,結構縝密,選取寧波商界合力購置寶順輪打擊盜匪、護衛商船,到后來受邀入職水師、打造第一艘中國戰艦以御敵衛國為線索,全方位描繪了十九世紀中晚期大清朝野廣闊的社會圖景及其走向衰落的必然趨勢。故事脈絡清晰,情節飽滿,從而使遙遠、抽象、冷硬的歷史漸漸有了溫度,讓人在閱讀過程中,在細節與情結的層層遞進中獲得共鳴與體悟,從而使這段歷史具有真實的現場感。
作者是個有心人,創作這部小說歷時五年,他用作品告訴今天的人們,歷史永遠不缺少英雄,即便是在積貧積弱、風雨飄搖的清王朝中晚期,依然涌現出丁汝昌、鄧世昌以及左宗棠、沈葆楨等眾多載入史冊的民族英雄,也不缺乏貝錦泉這樣的無緣史冊的“無名”英雄。這對于今天立志走向深藍、在?;€以外迎接來犯之敵的人民海軍,也不無啟示。
(作者:寒 石)
責任編輯:毛思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