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上,寧波保稅區積極謀劃國際貿易轉型升級,通過不斷突破創新,大力推動“互聯網+外貿”“互聯網+市場”融合發展,為區域經濟注入新動能、增添新活力。2015年保稅區完成進出口額131.6億美元,在全市各縣(市)區保持前三位,在全國保稅區位列第四位。在近日寧波市商務委發布的“2015年寧波市進出口、出口、進口前200位企業排行榜”上,保稅區企業入圍全市進出口、出口、進口前200強的數量分別達到29家、18家、50家。
跨境電子商務:從先行引領到做大做強,打響電商發展“寧波模式”
跨境電商是“互聯網+外貿”最主要的發展模式,被業界認為是電商領域的最后一片藍海。2012年8月,寧波成為全國首批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試點城市,其中進口試點落在寧波保稅區,2013年11月27日,保稅區啟動跨境電商首單運行測試,成為全國較早、寧波最早開展跨境電商業務的區域。
2014年,試點后的第一個整年,保稅區跨境電商銷售額3.66億元,引進電商企業113家,居全國試點城市首位;2015年,跨境電商銷售額26億元,引進電商企業268家,同比分別增長6.1倍、1.37倍,占比全市的90%以上;2015年9月,保稅區再次啟動跨境電商出口試點,僅僅4個月,交易額達3.6億美元,占去年全市的45%,是寧波市跨境電商發展最好的區域。
在過去兩年多的探索中,保稅區通過搭建平臺、完善模式、培育主體、創新監管、優化服務等一系列舉措,構建了較為完整的跨境電商產業鏈,在全國打響了跨境電商發展的“寧波模式”。目前,已經搭建“跨境購”綜合服務平臺,與阿里巴巴天貓國際、美國零售商巨頭Costco等知名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引入阿里巴巴1688全球貨源平臺建設進口B2B平臺,引進了網易、京東、蘇寧、蜜芽寶貝等重大跨境電商項目和招商物流、中興興通、嘉里大通等大型物流供應鏈項目,跨境倉儲物流基地從5萬平方米拓展到30萬平方米;電商模式實現進出口并舉,B2C、B2B、O2O等多模式運作,建成了跨境電商人才培育和孵化基地,綜合監管、質量保障、金融服務等綜合配套大幅改善。
2015年6月,寧波保稅區與中國互聯網協會合作,在寧波成功舉辦“2015中國互聯網大會電子商務專場暨首屆跨境電子商務博覽會”,一批行業領軍人物參加主題論壇,眾多知名企業參加展覽,進一步增強了寧波跨境電商在海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借助中國互聯網協會的行業影響力和資源優勢,寧波保稅區與中國互聯網協會在保稅區合作共建中國國際電子商務產業園、互聯網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園,并引入了互聯網信用評價中心,保稅區跨境電商產業的綜合競爭力也大大提升。
前不久,寧波獲批成為第二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再次為保稅區跨境電商發展帶來重大機遇。2016年,保稅區將深入探索與跨境電商相適應的管理服務模式和綜合監管制度體系,重點建設國際電子商務產業園、跨境進口電商基地和跨境出口電商基地“一園兩基地”,加快推進網易、京東、順豐等“十大電商項目”,爭取全年跨境電商交易額超過百億元,成為跨境電商全國知名品牌示范區和“互聯網+外貿”創新園,形成寧波對外貿易增長新引擎,為全國跨境電商發展提供樣板。
進口市場:從“一枝獨秀”到線上線下多點齊發,構建智慧市場新體系
2008年,寧波保稅區從進口葡萄酒起步,開始打造進口商品市場,短短三年,成為全國最大的進口葡萄酒實體市場,并逐步向進口食品、進口日用消費品領域拓展。啤酒、乳制品、蜂蜜、水果、堅果、肉類、水產品、零食、保健品和日用百貨都成為保稅區進口商品市場的主打產品。
2013年,寧波保稅區在寧波國際展覽中心設立寧波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踏出跨區發展市場的第一步。 2014年,按照“一個市場、兩片分區”思路,保稅區進口商品市場和寧波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整合,設立了寧波進口商品市場,總面積30多萬平方米,入駐企業1000余家,產品涵蓋食品飲料、服飾箱包、個護化妝、孕嬰童用品和文化用品等多種門類。
為進一步提升市場輻射功能,近兩年,保稅區在全國布局設立進口商品市場直銷中心,從寧波的寧海、象山到浙江的溫州、臺州、金華等地,再到江西南昌、湖北武漢、四川成都、安徽蕪湖等省外城市,目前已建成直銷中心22家,“一個市場、兩片分區、輻射全國”市場布局基本成形。2015年,進口商品市場實現銷售額25億元,成為全省網上網下融合示范市場,全國誠信市場、全省五星級市場。
為對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2015年,保稅區還重點打造了中東歐國家特色產品常年展,集聚中東歐貿易商200多家,建成中東歐國家館16個、特色館5個,同時推進了中東歐(寧波)貿易物流園建設,全力推動面向中東歐16國的經貿物流活動。
而今,在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快速普及的背景下,進口商品市場將“互聯網+”與市場發展充分融合。在天貓、京東等平臺設立了進口市場旗艦店,鼓勵企業觸網銷售,目前90%以上企業已經開通了網上渠道;開啟線下體驗線上購物的O2O模式,建成O2O體驗店50多家,其中與銀億集團合作打造的“億彩購”購物中心,位于寧波天一商圈,總面積達到 3552平方米,集跨境貿易O2O體驗中心和精品超市于一體,是寧波最大的跨境電商體驗中心,或將成為寧波市民跨境購的新地標。
值得一提的是,在進口市場的另一重要領域——進口大宗商品市場,同樣可圈可點。近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大宗商品交易持續低迷,保稅區大宗商品貿易在逆勢中實現上漲,2015年大宗商品市場營業額1715億元,同比增長4% ,鐵礦砂、煤炭、塑料粒子等主要品種進口量達到1600萬噸,同比增長47%……
面向“十三五”,進口市場將以“智慧市場”建設為方向,依托市場大數據,搭建貿易大平臺,成為進口商品指數定價中心、跨境網貨結算中心、360展示交易中心、一站式窗口服務中心、智慧電商O2O綜合體驗中心五大中心,形成服務浙江、輻射全國、深度融合“一帶一路”的貿易促進平臺。在大宗商品貿易領域,不斷拓展交易品種,建設大宗商品交易分撥中心,爭取大宗商品期貨保稅交割功能,成為華東地區重要的大宗商品交易集散基地。
貿易監管:從單兵推進到協作聯動,樹立寧波貿易便利化新標桿
2012年12月,寧波保稅區獲批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開始著力推動進口貿易便利化;隨后,寧波啟動進口貿易便利化試點,保稅區又成為寧波貿易便利化先行先試區域,一批貿易便利化舉措在保稅區加速出臺。海關推行無紙化通關、分類通關、分送集報、進境貨物“提前報關、貨到驗放”等新模式,設立便利化特快窗口,開辟綠色通道,通關效率大幅提升;國檢實施預檢驗,實行“集中報檢、分批核銷”檢驗模式,檢驗周期成倍縮短。進口貿易便利化水平走在全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前列。
2013年以來,隨著上海自貿區設立和保稅區跨境電商試點的實施,海關、檢驗檢疫、工商、外管等部門加大協作力度,利用現代化智能化信息化技術手段,推出一批投資貿易便利化新政。海關推出智能化卡口放行、保稅展示交易、境內外維修、保稅貨物區間流轉、集中匯總納稅等20余項創新措施,國檢全面實施無紙化報檢、第三方檢驗結果采信、全球維修產業監管等10多項新政;外匯管理部門推行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試點,深化跨境貸款試點,簡化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流程;工商部門積極落實“先照后證”等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推動“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等制度創新。多部門合作建設“政企通”平臺,推進“單一窗口”建設和“通關一體化”改革,全面實施“聯合查驗、一次放行”等通關新模式,實現口岸部門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貿易便利化的水平再次走到了全市前列。
同時,在多部門努力下,貿易多元化試點實現“點上突破”,循環經濟試點正式啟動,寧波入境再利用產業檢驗檢疫示范區正式獲批,入境檢測維修、入境再利用等產業功能實現拓展……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未來五年,圍繞“開放度最高、便利化最優”的目標,建立與國際高標準投資和貿易規則相適應的管理方式,形成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的一流營商環境,是寧波保稅區的重要使命和不懈追求。
(作者單位:寧波保稅區管委會)
責任編輯:陳 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