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曾數度入選央視春晚及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晚會等節目,洋溢著多少家國情懷,唱出了幾代人的心聲。隨著當年歌曲創作源泉“小戰士”是奉化溪口人身份的揭曉,詞作者鄔大為和演唱者蔣大為兩位一致認同:“那”就是奉化!
好歌緣起在奉化
奉化同一條水道有三個名稱,上為剡源,中為剡溪,下為剡江,同屬溪口鎮。
2006年蔣大為在蔣氏故居溪口演唱《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掌聲雷動。但人們未曾想到這歌詞緣起溪口蹕駐村,直到2015年水蜜桃節后才告白于天下。
1966年,溪口蹕駐村有位19歲的小青年王武位應征入伍,1969年他上珍寶島前線執行潛伏任務。在零下40多攝氏度的冰雪中,就算衣服被雪浸透結冰也不能顯露目標,腳凍僵了,也不能抖動一下。當時沈陽軍區歌舞團創作員鄔大為到珍寶島前線體驗生活,機緣巧合得與這位奉化小戰士聊天。鄔大為回憶說:“我問他冷不冷,當時感覺怎么樣?他說這種冷的感覺就像被貓咬一樣疼。但是一想到此刻自己的家鄉正桃花盛開,心里也變得溫暖了。”這番話一直縈繞在鄔大為心間。說來也巧,這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音樂家也是奉化人。兩人同飲一江水,小戰士家在剡源蹕駐村,鄔大為老家在剡江禾家橋村。只是鄔大為14歲便離開家鄉,直到2015年再訪故里。小戰士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通過小戰士的身心言行,鄔大為精心作詞,蔣大為縱情演唱,美妙的歌聲唱響四方。
桃花爛漫接天涯
驚蟄初過,剡源、剡溪、剡江兩岸,春光明媚,桃花盛開。這塊古老的土地,屬四明山脈,兩千年前,山民賞桃,竟到神仙洞府,與仙女結伴,引來古今多少名士慨嘆!那里已成為浙東唐詩之路。“自從劉阮遇仙后,溪上桃花幾度紅。”溪口鎮上有剡溪九曲,古人稱“山川景物之盛”,“亦不在武夷九曲之下也!” 剡溪九曲的第一曲為六詔村,乃書圣王羲之隱居之地;二曲即蹕駐,就是奉化小戰士出生之處。宋代有詩描敘“夾岸桃花勝舊年”,元代有“清溪白石映桃花”,明代桃花之盛,詩稱“溪上栽桃滿洞花,洞門石壁映丹霞”。
時至當代,溪口鎮有個新建村,是奉化最大的水蜜桃村,建有水蜜桃觀光處,亭臺樓榭,曲徑回廊,田園風光,美不勝收,待到桃花綻放,更是別有風光。
地處溪口與江口之間有蕭王廟街道,不僅有全球生態500佳之一的滕頭村,還有“天下第一桃園”,林家村的王家山,奉化桃花節就出自那里。2003年,蕭王廟街道黨委辦事處整合傳統文化和特色產業,推出了首屆“耕人桃花筆會”,以書為橋,以花為媒,發展產業,擴大了影響。2008年“耕人桃花筆會”升格為“中國(奉化)桃花節”。每當三四月間王家山3000畝桃花盛開,紅霞爛漫成花的海洋、連接天涯。
王家山腰有3000米游步道,高底起伏于桃花林中。桃花節期間游客如云,穿行在王家山桃花林中踏青賞花。
游步道中有醉仙亭,海內外游子在亭中賞桃花沐春風。眼前桃花灼灼,火紅一片,相映遠山藍天,可揮毫潑墨,可即興賦詩。青少年學生在老師帶領下,融入桃花林中,與火紅的青春為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享受的是快樂與健康。至于老年人群,邁入桃花相簇的望果亭,會想到花開花落春風至,又續風騷垂青果,遺憾親友未能一起賞花,卻又想到還可送上水蜜桃以釋情懷。桃花節有更多的俊男靚女,人面桃花相映紅,漫步在桃林幽深山徑,桃花嫣然伴身影,似開未開最有情。
蜜桃甜香飄萬里
春天桃花節飽人眼福,攝影作品將人留在美好的春光里。待到初秋將至,還有可飽人口福的水蜜桃節!
兩千多年來,奉化桃文化沉積在獨特的水土上,人們一直為栽培好桃而努力。用現在的話說,桃文化與桃科技相伴。史料記載,1883年清光緒年間,溪口三十六灣村園藝老人從上海黃泥墻引種水蜜桃,回到溪口繁殖嫁接,在當地氣候、土壤條件下,經過十多年的精心培育和不斷選種,水蜜桃變異成新品種,肉質細軟、汁多味甜,取“瓊漿玉露”之義,稱謂玉露水蜜桃,很快傳授到蕭王廟、江口、白杜一帶,桃樹培植成片,桃苗還銷往江蘇、上海、福建等地。江蘇《武進縣志》記載,武進“所產水蜜桃……為桃中上品,脫穎于浙江奉化水蜜桃。”《無錫陽山鄉志》也記載,“無錫水蜜桃優良品種,是上世紀20年代初從浙江奉化引進的‘玉露’水蜜桃。”一批商人在上海、寧波紛紛開設水果行銷售奉化水蜜桃。上世紀20世紀30年代方志記有奉化水蜜桃栽培面積4010畝,年產量1500噸,獨占上海市場。每擔(50千克)售價銀幣35至50元,為當時米價的12至15倍。
1949年以后,奉化水蜜桃經歷恢復和發展時期。到20世紀末,水蜜桃在溪口、蕭王廟、錦屏三處各有5千畝以上基地,千畝以上的專業村11個,奉化全市栽種總面積達4萬畝。1980年農業出版社出版的《落葉果林分類學》一書中,稱奉化水蜜桃是“我國水蜜桃中最有名的品種”,國內外專家聲稱那是“中國第一桃”。1990年奉化決定將每年的8月2日定為桃子節。1996年改稱為奉化水蜜桃節。從桃花節到水蜜桃節,一株桃樹竟有兩個節日!同年,奉化市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部門聯合命名為“中國水蜜桃之鄉”。2002年奉化水蜜桃獲國家質監總局原產地保護標記。
如今,奉化水蜜桃研究所集“科技、生產、示范、服務與技術推廣”于一體,先后與我國有關高校、科研部門合作,引進蜜桃新種,研究高效栽培,開展典型示范。研究所還與國外專家開展技術交流。近20年前來奉化考察水蜜桃的專家團,據不完全統計有60批次,分別來自日本、韓國、新西蘭、德國、意大利、美國、荷蘭、捷克、西班牙等地。
奉化水蜜桃研究所有種質資源園20畝,保存了200多個品種。在長期培育、篩選良種過程中,選育出可推廣應用的有10個品種。在上山大玉露、花玉露、遲開花玉露等傳統品種基礎上,又篩選出早臺蜜、赤月、太白玉鳳、湖景蜜露桃等優質高產良種,配套成熟期早、中、晚品種,使鮮桃上市時間從原來1個多月延長到3個多月,通過現代化的物流,24小時內可達全國主要城市。
只有品嘗過正宗的奉化水蜜桃,方知因產地品質不同,大有高低優劣之分。每當水蜜桃上市季節,入奉化地界,路邊售桃攤位比比皆是,紛紛堆成寶塔形,白中透紅,煞是好看。奉化水蜜桃品種之多,各有千秋,卻又有共同點,外型美觀、皮薄肉軟、汁甜味鮮、清香撲鼻。水果大多要削皮或剝皮,而成熟的水蜜桃只要用拇指和食指輕輕撕下桃皮,露出甜口的晶瑩肉質,即可隨口品嘗美味。
如今的奉化為最宜人居城市,唱響《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有的是美歌、美景和美食,實乃美不勝收!
(感謝奉化市水蜜桃研究所為本文提供資料)
責任編輯:吳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