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未來產業
未來產業目前尚無公認的概念界定。一般認為,未來產業主要是前景十分廣闊、但正處于商業化突破前的技術領域。《世界前沿技術發展報告》的研究表明,新一代信息、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和節能環保、航空航天、海洋高技術以及先進制造等領域的技術在未來5至10年內,將有可能取得突破。
一般來說,未來產業主要包含以下特點:一是突破性,未來產業能大大拓展、深化人類的認知和行為的疆界與方式,如深空深海探測技術,包括腦科學、死亡、發育和疾病診治等的生命健康技術等。二是未來產業對傳統產業具有極強的替代性和顛覆性,如量子通信是信息技術的革命,靶向技術等精準醫療技術對傳統醫藥的替代。三是集群性,未來產業需要多領域技術集群的支持。四是產業鏈長、應用領域廣、帶動性強,未來產業一旦突破,將在研發、應用、制造、服務等多方面生成多類的產業集群和廣泛的商業機遇。
為什么未來產業是“先手棋”
提前布局未來產業是抓住新科技和產業革命機遇的需要。自上世紀80年代信息技術革命帶動全球經濟繁榮以來,世界經濟正處于一個新的技術周期內,多領域的科技革命正處于商業化的前夜。抓住新科技革命的機遇是區域和城市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抓住了機遇,就能乘勢而上,實現彎道超車、跨越發展,抓不住機遇,就可能面臨分工格局固化的現實風險。但抓住新科技革命的機遇,不是一句寫在紙上的套話,必須有實實在在的有力、有效舉措。
提前布局未來產業是應對區域競爭和遵循科技規律的需要。工業化時期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是替代性和遷移性較強的成熟的產業技術和商業模式,區域經濟發展主要靠成本優勢和優惠政策。對未來產業,一方面其技術策源地具有區域“鎖定效應”,一旦技術成熟進入商業化階段,技術策源地將首先獲得巨大的商業紅利,并成為該技術和產業的中心。另一方面,區域招商中優惠政策的空間日益有限。因此,對未來產業必須主動謀劃、提前布局,以避免未來陷入被動招商的劇烈競爭。
提前布局未來產業是推進我市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需要。實現創新驅動、推動轉型升級是我市的戰略任務和迫切要求。傳統產業已逼近生產率前沿,區域經濟增長的潛力、速度和商業利潤,將主要地來源于創新產生的產業和技術紅利。為此,必須以清醒的認識、堅定的決心、更大的力度,來招智、引新、促創。發展未來產業,是我市著眼新一輪發展的“先手棋”,有利于掌握未來發展的主動權。
深圳發展未來產業的經驗借鑒
目前,深圳、上海、北京、武漢等地都十分重視發展未來產業,尤其是深圳明確提出將未來產業作為全市四大產業發展方向之一(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勢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未來產業),并在規劃、政策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做法。
一是明確重點方向。深圳未來產業主要包括生命健康、海洋、航空航天、軍工、智能裝備五大產業,每個產業門類中又細分若干具體行業。如,生命健康產業重點是生命信息、高端醫療、健康管理等領域,海洋產業包括海洋電子信息、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裝備及海洋資源利用等領域,航空航天產業包括航空電子、無人機、衛星導航、航空航天材料、精密制造技術及裝備、衛星研制等航空航天產業領域。
二是編制規劃、計劃。2013年12月,深圳市政府出臺了“1+3”的未來產業發展規劃,即《深圳市未來產業發展政策》和生命健康、海洋產業、航空航天三個產業發展規劃(2013-2020年)。相關部門每年編制未來產業發展計劃,排定具體的技術項目。
三是加強戰略合作。深圳在發展未來產業中十分重視與大院大所大企的戰略合作。如,在航空航天領域與民航局合作成立航天技術研究院,在軍工領域加強與二炮等的合作。同時,與國內相關大企業加大戰略合作。
四是加大政策扶持。深圳市設立市未來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自2014年起至2020年,連續7年,市財政每年安排10億元,用于支持產業核心技術攻關、創新能力提升、產業鏈關鍵環節培育和引進、重點企業發展、產業化項目建設等。同時,在龍華新區建設專門的未來產業發展園區,成立未來產業促進會、未來產業論壇等。
我市布局未來產業的若干思考
我市在部分領域具有發展未來產業的一定基礎,如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高技術裝備的配套器件(如密封件等)。因此,可以從五方面進一步整體謀劃發展我市的未來產業。
摸清家底。盡早開展對我市制造業、高新技術企業的摸底排查,梳理出技術和產品處于國內領先、國際前沿的企業,并對其技術前景和商業潛力進行評估,以摸清我市未來產業發展的總體基礎和分類支持的重點方向。
找準切入點。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與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戰略部署和新科技革命前沿加以對接,按照“少、精、準、實”的原則,從重點領域(主要的技術和產業領域)和關鍵環節(成套裝置、配套器件、技術研發、檢驗測試等)兩個方面找準我市發展未來產業的切入點,明確主攻方向。
制訂發展規劃。圍繞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研究我市未來產業發展的目標、思路、主要任務、空間布局、細分領域和具體措施,編制出臺未來產業發展規劃。同時,分解落實相關部門職責,制訂年度推進的計劃和任務。
加強戰略合作。明確我市未來產業發展重點,以國內外領軍人才和研發團隊為準心,在“十三五”時期著力引進國內外領軍型人才和團隊入駐我市。同時,結合重點發展領域,精選處于行業前沿的國內外大院、大所、大企,引進或合作設立高端研發機構為我市未來產業的發展提供服務。
加大扶持力度。在現有相關政策的基礎上,圍繞領軍人才、研發團隊、高端機構三方面,通過設立發展專項資金、優化政策等途徑,打造未來產業發展的政策高地,增強未來產業發展的動力和信心。
(作者為寧波市委政研室副主任)
責任編輯:陳 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