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一: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治黨治國治軍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從“守紀律講規矩”到“加強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從“讓人民對改革有更多獲得感”到“引導大家爭當改革促進派”,從中國經濟發展“四個沒有變”“五個更加注重”到“供給側改革”,從“貫徹強軍目標出實招用實勁”到“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供了重要指引。
這一年,領導干部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活動在廣度和深度上不斷延伸。《習近平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論述摘編》《習近平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論述摘編》《習近平關于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論述摘編》等重要學習讀本先后出版;全國黨校系統等干部教育培訓單位將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一直列為專題課程,做到進書本、進課堂、進頭腦;系統學習研究宣傳習近平總書記十八大前后重要講話和著述,豐富和發展了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活動;各級領導干部始終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科學指南和基本遵循,更加自覺、更加深入地用講話精神統一思想、指導實踐、解決問題、推動工作。
熱點二:供給側改革
2015年11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講話,首次提出“供給側改革”。11月11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以消費升級促進產業升級,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擴大內需。11月17日,李克強在“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會議上強調,在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11月18日,習近平在APEC會議上再次提及“供給側改革”。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綜合分析世界經濟長周期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礎上,集中全黨和全國人民智慧,從理論到實踐不斷探索的結晶。這是大勢所趨、形勢使然,是正確認識經濟形勢后選擇的經濟治理藥方,也是問題倒逼、必經關口,是解決中長期經濟問題的根本之道。從國情出發,不妨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樣一個公式來理解,即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熱點三:精準扶貧
2013年10月,習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概念。在貴州,他又講了六個精準,“對象要精準、項目安排要精準、資金使用要精準、措施到位要精準、因村派人要精準、脫貧成效要精準”。簡言之,要謀劃好“十三五”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確保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脫貧,“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新年首個調研地點選擇了云南,總書記強調堅決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精準扶貧”成為2015年度熱詞。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共中央還召開了“史上最高規格”的扶貧開發工作會議。扶貧會議名稱從“全國”上升為“中央”,更是十八屆五中全會以來召開的首個中央會議,其重要性可想而知。扶貧開發,顯然已經上升到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戰略新高度。習近平在會上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脫貧攻堅戰的沖鋒號已經吹響。我們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干實干,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他指出,要解決好“扶持誰”的問題,確保把真正的貧困人口弄清楚,把貧困人口、貧困程度、致貧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戶施策、因人施策。
轉載自2016年1月7日《學習時報》
責任編輯:陳 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