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小羊:
我父母關系不好,從我懂事起一直吵架。后來我去外地上學,故意找了一個離我家很遠的男朋友,畢業以后跟他回老家。可憐我妹妹,在離家鄉一百多公里的省城。大學的時候,我爸媽一吵架,我媽就去找她,住在她的宿舍里,兩人擠在一張一米寬的床上,一擠就是一個月。有一次我爸去接我媽,不知怎么下樓就打起來了。我妹妹在樓上看到,不敢下樓,害怕學校的人知道。我媽后來還把她罵一頓,說她不孝順。
現在我妹在省城工作了,父母還是經常吵架就鬧到她那兒去,妹妹不敢找男朋友,害怕男朋友看到丟人。有時候她會半夜三更接到父母的電話,大清早請假趕回去處理糾紛,我讓她別管,她擔心父母做出極端的事情,比如我爸把我媽殺了,或者我媽自殺了。
我很少在老公面前提父母的事,也不接父母來我這邊玩。但每年春節,我會回老家。就那么短短十幾天,父母還是會吵架。每次母親都遷怒于我跟妹妹,說是我們毀了她一生,她為了我們才不離婚的。可是出生的時候,也沒人問我們的意見啊!
我現在想給妹妹在老公家鄉找個男朋友,把她嫁到這邊來,又擔心引火燒身,畢竟有我妹妹這道屏障,我現在過的還算安心,但心疼我妹妹,小羊姐,你說這樣的父母,該怎么對待?
小狐貍
小狐貍:
我不想給你開容易的藥方,比如耐心勸導你的父母,花錢為他們找心理醫生,因為我知道這些對于糊涂了一輩子的人來說,沒用。
你父母這種癥狀,在心理學上叫“巨嬰”。巨嬰就是長著成人的身體,有著嬰兒的心理。主要特征有兩個:一是把想象等同現實。比如你母親,因為沒有勇氣或者實力離婚,就把自己想象成一個拯救孩子的偉大英雄。而事實是,父母離異家庭的孩子,都比你們過得輕松。
第二,無法分清自我與他人的界限。巨嬰極度自戀,常常認為自己的感受就是所有人的感受。所以你母親可以住在女兒宿舍一個月,而無視女兒同學異樣的目光,你父親也可以跑去學校跟你母親打架,他們才不在乎世界怎樣,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就是世界。
人的心理分為三個層次:本我、自我、超我。極度自戀的嬰兒處于本我階段,認知處于只要餓了就有奶吃的水平,直到經過很多次挫折,他們才明白,自己與奶的分離關系,這時候“自我”開始萌芽。再長大一點,有社交了,搶玩具被打了幾次,他們開始探索人與人之間的規則,此時,就發展出了超我。
超我逐漸完善,就是成熟的成年人。
這鏈條看上去簡單,卻有相當一部分成年人,固守于本我,排斥接受成人世界的規則。
成人世界最重要的規則是什么?你是你,我是我。即使我們的關系是太太與丈夫,父母與子女。每個人首先要為自己負責,才可能為他人負責。所以,我們要盡最大的可能選擇能夠給我們帶來幸福的伴侶,而不是為了父母結婚,為了生孩子結婚,為了同事的議論結婚;如果盡心盡力挑選以后,還是避不開彼此傷害的結局,首先問自己是否能忍、想忍,如果想,繼續,如果不想,分開。
其次才輪到考慮孩子問題。決定忍下去的,底線是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決定不忍的,底線是盡最大可能給孩子更多的愛,絕不在孩子面前說對方的壞話。
有人生孩子,是與孩子一起成長,有人生孩子,就是為了讓孩子背鍋,。所有生活的不幸福,最后都歸結到孩子身上,這鍋你們當然不能背。讓巨嬰成長的唯一辦法是讓他們經受挫折,明白即使親人之間,也存在游戲規則,不是你想怎樣就能怎樣。
娛樂圈有個背鍋大王叫蔡少芬,為給母親還賭債,出道賺錢,賺了很多錢,母親卻越賭越大,窟窿填不上。最后,她公開宣布與母親斷絕關系,結果呢,她母親戒賭,如今母女關系還不錯。
對待巨嬰,殘忍即是慈悲。如果你永遠依著他們,他們就永遠不會成長。
我們在西方電影里經常看到,已成年子女對父母強調:我是我的家。無論基礎關系是什么,分清你我才能成就健康關系。你與你妹妹必須掌握主動權,拒絕再做巨嬰的安撫奶嘴。如果春節他們再吵架,如果你母親再說她這一生是被孩子們毀掉的,你可以正色告訴她,下個春節別想見到你了。你妹妹,當然應該搬個新家隱藏個地址,晚上關掉手機,由自己來決定見不見父母,而不是父母可以隨時跑來騷擾。
如果有人跳出來說這是不孝,對不起,為人父母的兩個大人,能把自己的生活毀成這樣,子女有權利選擇跳出火坑,而不是一起毀滅。
艾小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