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補短板問題作了一系列重要論述。今年初,省、市委吹響了補短板的“集結號”,要求各級各部門“認認真真找準短板、扎扎實實補好短板”。這次省委夏寶龍書記在寧波調研時更是指出,要拿出管用實用的招數,努力把相對短板轉化為后發優勢,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加快由量變向質變的飛躍。我們深刻認識到,補短板絕不是權宜之計,而是著眼長遠發展的戰略之舉;補短板絕不是零敲碎打,而是立足全面發展的系統工程;補短板絕不是淺嘗輒止,而是致力高位發展的關鍵所在。這就要求我們切實把補短板作為海曙早日建成更高水平的現代化中心城區新的發力點。
在“十二五”期間,海曙始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委決策部署,著力提升城市品質,基本建成和諧發展的現代化中心城區。注重抓好產業升級。實施電商強區戰略,寧波(國際)電子商務產業園開園運營,獲評“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和“省首批電子商務示范產業基地”。加快構建金融生態示范區,積極建設月湖金匯小鎮,在全市率先爭創保險創新綜合示范區。注重抓好城市建管。推進鄞奉路濱江商務居住區、新星商業中心等功能區塊建設,實施南塘老街、月湖西區等歷史街區改造,鐵路寧波站、新汽車南站等重大交通工程建成投用。建成全省首個光網城區,榮獲2014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工作成就獎。深入推進治水拆違,河道保潔率達100%,全面完成奉化江、姚江截污納管改造,成功創建省首批“基本無違建區”,系全省唯一獲此榮譽的中心城區。注重抓好民生保障。海曙外國語學校、文體中心、廣安養怡院等民生工程建成投用,建成保障性住房12765套。獲評全國首批義務教育發展均衡區,戶籍人員養老保險參保覆蓋率連續4年居全市第一,獲評省老齡工作示范區。
對照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人民群眾新期待、中央和省、市委新要求,我區在城市品質方面還存在一些短板:在城市產業發展上,產業層次總體還不夠高端,產業結構以傳統行業為主,新興產業還需進一步壯大;在城市建設管理上,城市基礎設施配套還不夠完善,交通高峰期擁堵、老小區停車難等問題尚未根本緩解,“海綿城市”建設尚待加強,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在城市公共服務上,資源整合與有效供給還有欠缺,公共服務優質均衡程度有待進一步提升。
立足“十三五”新起點,我們將始終堅持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以省、市全會精神為指導,勇于擔當、主動作為,著力補齊城市品質短板,進一步提升中心城區核心功能和形象,為推動寧波躋身全國大城市第一方隊貢獻應有力量。
一是要強筋健骨,有力做強城市產業。統籌區域東部商貿商務產業、中部文化旅游產業和西部新興產業三大區塊建設,加快構筑具有中心城區特點的現代產業新體系。以天一商圈為核心,發揮軌道交通樞紐優勢,注重地上地下空間聯動,全面提升區域金融貿易、高端商務、休閑購物功能,全力打造引領寧波高端服務業發展方向的城市核心地標。結合天一閣·月湖國家5A級景區創建,積極推進歷史文化街區改造升級,強化文商旅互動融合,形成功能互補的特色街群,打響寧波城市文化旅游核心品牌。結合舊城舊村改造,積極發展新興產業,以月湖金匯小鎮為引領,謀劃建設一批特色小鎮、特色園區,加快電商產業園區及總部企業集聚區建設,著力打造眾創空間,形成城西南商務商業中心。
二是要活血通脈,有效完善城市功能。依托鄞奉路濱江商務居住區、鐵路寧波站周邊區域、五江口地塊、月湖西區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快城市有機更新,進一步提高城市承載能力和中心城區輻射帶動能力。扎實推進中山路、解放路綜合整治工程,著力緩解行車難、停車難問題。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快速路網、跨江通道和薄弱地區道路建設,進一步構建高架、地面和地下有機銜接的立體交通網絡。加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著力打造地下管網綜合管廊升級版,全面增強城市防洪防澇能力。不斷保持智慧城區建設領先地位,推進人口、法人、地理空間、信用等各類數據貫通共享,加強智慧民生、智慧社區、智慧交通、智慧樓宇等一批重點示范項目開發應用,促進信息化與城市化融合發展。
三是要凝神聚力,有序推進城市治理。突出城市管理精細化、長效化理念,完善建管有效融合機制,營造一流宜居宜業城市環境。以提升城市管理效能為目標,整合行政執法資源,加強重點領域、薄弱部位整治,打造全市領先的市容環境形象。圍繞“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深化生態環境治理,形成城市綠色生態平衡體系。圍繞堅決打贏“平安護航G20大會戰”,著力保民生、保穩定。堅持在政府主導下,進一步發揮市場、社會協同作用,優化公共服務供給,努力在普惠優質基礎上,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多定制版、精細化服務。不斷深化、創新社會治理,依托“兩網融合”等機制,積極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等十大專項行動,切實鞏固“黑旅館”整治成果,全力沖刺平安“金鼎”目標,讓人民群眾更具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