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是寧波最大的資源,開放是寧波最大的優勢。今年5月,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夏寶龍在寧波調研時強調,要在更高起點上把港口這個“金飯碗”端得穩而又穩,更好發揮寧波舟山港一體化發展效應,加快打造更具國際影響力的港口經濟圈。我市“十三五”規劃綱要也就此作出重大部署,把港口提高到空前的戰略高度,把建設“一圈三中心”作為我市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主動適應和引領區域經濟新常態發展的戰略新取向。服務“一圈三中心”建設,我市應高度重視和加快發展多式聯運,進一步提升港口優勢,加快補齊海鐵聯運、江海聯運和航空物流發展短板,努力夯實港口經濟圈集疏運網絡體系。
首先,發展多式聯運意義重大。港口經濟圈范圍可大可小、能級有高有低,多式聯運是港口經濟圈的基礎支撐,直接影響到港口經濟圈的圈層結構和港口經濟運行質量效率。在內陸沿邊開放深入推進的背景下,依托港口優勢,大力發展對接海內外、服務中西部的多式聯運物流網絡體系,對于寧波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更好助推長江經濟帶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對于拓寬寧波港口經濟圈輻射范圍,加強多種運輸方式無縫銜接,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更好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同時,也是堅持與上海港錯位發展,突出港航物流發展優勢,加快增強港口核心競爭力的必然要求。
其次,我市有基礎、有條件建成多式聯運樞紐中心。寧波港是我國重要的國際深水樞紐港和集裝箱遠洋干線港。這一定位充分肯定了寧波港的歷史成就。圍繞港口的開發開放,多年來我市港航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多方向的集裝箱海鐵聯運班列陸續開行,寧波空港新區加快建設,杭甬運河正式全線通航,逐步形成了公路、水路、鐵路、航空、管道等多種運輸方式并存的港口集疏運網絡,鐵路可以直通港區。我市水水中轉、江海聯運、海鐵聯運等多式聯運綜合發展條件,在沿海港口城市中是不可多得的,是服務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構筑多式聯運樞紐中心的絕佳區域。
第三,我市海鐵聯運、江海聯運和航空物流發展相對滯后。目前,我市集疏運體系結構尚不合理,港口集疏運仍然過分依賴公路運輸,鐵路、水路和航空發展嚴重滯后。我市海鐵聯運物流量發展很快,但比重仍然極低。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以來,我市港口集裝箱海鐵聯運量逆勢高速增長,目前寧波港已成為海鐵聯運南方第一大港。但是,海鐵聯運發展機制仍不夠完善,鐵路運輸體系與港口集裝箱運輸在體制上、技術上仍然存在較大差異,業務量比重仍然極低,僅占寧波港域集裝箱吞吐量的0.72%,與國際先進港口10%~20%的水平相距甚遠。從江海聯運看,我市還剛處于起步階段。我市是江海聯運的重要中轉節點,近年來通過加強杭甬運河建設和參與長江黃金水道沿線碼頭合資合作,不斷增強“通江達?!惫δ?,江海聯運物流逐步起步,現杭甬運河寧波段的年貨運量為數十萬噸的規模。寧波航空貨運的短板也比較明顯。目前,我市航空貨郵的年吞吐量不足10萬噸, 2015年位列全國民航機場第30名,較2014年后退2名,列5個計劃單列市末位,在長三角地區的航空貨郵市場份額僅為2%,遠低于上海、杭州和南京的78%、9%和7%。
第四,我市應加快推進多式聯運樞紐中心補短板工程。不斷完善多式聯運物流網絡,合理調整集疏運運輸方式,創新體制機制,謀劃推進一批補短板重點工程,強化寧波港口樞紐門戶功能。一是創建國家海鐵聯運綜合試驗區。建設海鐵聯運綜合試驗區,爭取列入國家試點項目。進一步完善海鐵聯運高層決策和協調領導體系,形成多方發展合力。建立健全開放合作體系,提高海關、檢驗檢疫等部門一站式便捷服務水平,建立與海鐵聯運沿線城市海關、檢驗檢疫部門的合作機制,提高海鐵聯運綜合服務和運行效率。完善價格靈活調節體系,加強與鐵路管理部門和經營主體溝通協商,探索合理的價格靈活調節機制,形成有利于海鐵聯運發展的價格定價和調節體系。進一步優化政策扶持體系,扶持實際經營人、運輸公司、船公司、公共服務平臺(班列經營人)創新發展,培育高端市場經營主體。申請“啟運站退稅”政策,爭取從鐵路經過寧波港海鐵聯運綜合試驗區水運出境的集裝箱貨物,實行“啟運站退稅”試點,即實行屬地申報、裝車退稅。二是建設江海聯運服務中心。依托中國船級社浙江分社的江海聯運船型審批優勢,出臺相關政策,鼓勵發展寧波本地具有江海聯運型設計能力的單位。促進江海聯運口岸管理一體化,實行屬地報關、口岸放行等政策;依托梅山保稅港區優勢,爭取免稅油加注政策。吸引船舶掛靠。爭取試行“沿海捎帶”業務,允許中資企業擁有或控股擁有的非五星旗船,先行先試外貿進出口集裝箱在國內沿海港口和寧波港之間的沿海捎帶業務。三是建設全國重要干線機場。加快建成投用寧波櫟社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優化配套設施,提高綜合服務能力。強化與國內大型樞紐機場、航空公司的合作,加密干線、開拓支線、增加國際航線,優化航空網絡。加快航空貨運倉儲設施和貨運轉運中心建設,完善物流轉運設施,提高貨物換裝的便捷性和兼容性。加快航空加油站、場務保障中心、消防中心等配套保障設施建設,不斷提高機場綜合服務能力。
(作者為寧波市發改委副巡視員)
責任編輯:林依臻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