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長期的探索和實踐,以商圈為主要陣地的兩新黨建獲得了實質性的發展,但凝聚難、服務難、動員難、治理難的問題依然存在,有限的服務資源與企業發展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江廈街道堅持跳出黨建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積極把握商圈企業普遍的利益訴求,運用 “互聯網+”理念和技術,打造 “兩新服務聯盟”總平臺,創新黨建服務機制,完善區域服務模式,發揮兩新黨建在區域經濟發展和社會創業創新中的支撐作用。
融合信息技術
打造“三位一體”線上平臺
平臺既是開展服務的基礎,也是黨建工作的抓手,在“互聯網+”時代,搭好線上平臺是整合各方資源、實現精準服務的關鍵。我們打造的“兩新服務聯盟”主要由三個子平臺組成:一是圍繞企業服務需求,發揮企業第二辦公室作用,打造“兩新互動平臺”網站,設置政策通、服務超市、最新活動等三個板塊,為區域企業、職工提供一條龍式政策服務、一站式互助服務和備忘錄式活動告知;二是圍繞企業用工需求,完善商圈人才之家功能,建設“明日菁英”網站和微信公眾號,設置菁英資訊、金牌企業、菁英樂享、政策法規、青年驛站、青馬學院、英才俱樂部等八個板塊,為商貿服務企業提供短期用工調劑,為大學生提供實習就業機會;三是圍繞區域發展需求,探索“十分鐘服務圈”形式,開發“in天一”微信公眾號,設置微商圈、微資訊、微公益等三個板塊,為商圈企業、商戶提供信息咨詢,為商圈黨員群眾提供活動資訊。
整合資源要素
構建“區域一體”服務機制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整合各方資源、滿足各方需求是黨建平臺實現良性運轉、持續發揮作用的前提。我們在原有黨政資源的基礎上,著重吸納整合兩新資源和社會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做大服務文章。一是圍繞企業發展開展專項服務。通過建立政策資源查詢庫,開發政策搜索引擎,開展政策解讀和政策發布服務,連線對接政策執行部門,并通過企業E點通、企業問政會等形式,開展政策“一條龍”服務。二是圍繞區域合作開展企業互助服務。立足于包片聯企制度,收集整理商圈企業服務資源,搭建服務進樓宇、企業服務沙龍等平臺,開通87108710和83861498服務熱線,打造企業服務81890,促進企業之間業務、需求和服務的對接,為企業提供資源對接、品牌推廣、營銷推廣等商務服務,用企業資源滿足企業需求。三是圍繞區域發展推送商圈服務。定位于現代城市生活這一主題,面向商圈消費群體,推送區域商家品牌和優惠活動信息;面向商圈職工群體,推送政務服務和生活服務信息,如實時天一停車導圖和公交停靠表,提供區域生活便利;面向全體市民,推出天一商貿和公益活動信息,打造魅力健康城市生活主題。
拉緊利益紐帶
探索“開放互動”運作體系
兩新黨建新思維著眼于當前經濟困難,以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為落腳點,拉緊利益紐帶連接,使原本相對松散的兩新組織成為互利互惠、共同發展的區域共同體。一是按照“誰奉獻、誰參與、誰發言”的原則,探索商圈自治服務模式,組織商圈服務企業參與建立“兩新服務聯盟”理事會章程和運作機制,探索制定《商圈黨組織工作規則》《商圈黨務工作者包片聯企管理辦法》等制度規范。二是按照互利互惠理念,借鑒社會企業運營模式,分類探索項目化管理:“明日菁英計劃”采取市組投資、中心承辦、企業參與,合作開發、利益共享的辦法,完成市屬黨建項目的交鑰匙工程;“in天一”引入寧波網市民文化卡,采取合作開發、資源共享、共同推廣的模式,實現優勢互補;“兩新互動平臺”引入鄞州商會服務中心為合作伙伴,采取黨建主導、多利益方參與、會員制合作模式,實現跨區域共同發展。三是樹立黨建績效理念,重構政治工作評價機制。在服務方式上,發揮實體平臺優勢的同時,依靠網絡和網點的長尾效應整合零碎兩新資源,形成黨建服務的集群體系,把單一黨建服務轉向發動企業自我服務自我管理;在評價方法上,堅持互聯網就是群眾路線的思路,通過網絡平臺吸粉效應和包片聯戶的情感效應,團結凝聚“紅粉(黨員)”“藍粉(企業、職工)”“金粉(區域客戶、服務對象)”等工作對象;在成效分配上,兼顧政治效應和社會效應的同時,助推企業實現經濟效益和品牌效益,可持續推進黨建各項工作開展。
(作者單位:海曙區江廈街道)
責任編輯:林依臻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