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博士語:
21歲的大學生魏則西之死,將百度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魏則西患上罕見的“滑膜肉瘤”后,通過百度搜索找到武警某醫院的“腫瘤生物免疫療法”,以為得到“救命稻草”,4次前往該院治療,在花光東拼西借的20多萬元醫療費后,才得知此療法在美國早已宣布無效被停止臨床運用。更為嚴重的是,這期間腫瘤已經擴散至肺部,魏則西終告不治。就這樣,一個依靠金錢和謊言堆砌的虛假信息,通過百度醫療搜索的“競價排名”,坑害了一個無辜的生命!怎樣看待問題的真相,且聽各位茶客見解。
耿銀平(河南省開封市):讓互聯網技術釋放出和諧的紅利。不久前,習近平同志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只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才是最有競爭力和生命力的企業,辦網站的不能一味追求點擊率,開網店的要防范假冒偽劣,做社交平臺的不能成為謠言擴散器,做搜索的不能僅以給錢的多少作為排位的標準。這就要求,互聯網企業在賺錢的時候,應該承擔必要的公共責任;追求經濟利潤時,也要守住“互聯網良心”。百度一味強化“競價排名”,給錢多者排名就靠前,以至對早已淘汰的“腫瘤生物免疫療法”審查不嚴,把關不夠專業,顯然扔掉了最起碼的公共擔當,屬于責任丟失、助紂為虐。今天,大眾對百度的“競價排名”不依不饒,正是出于一種飽滿的公共期待:“無論技術怎樣創新和顛覆,正義價值一定不能被顛覆”。互聯網企業絕不能鉆當下法律尚不健全的空子,對“技術害人”“自我寬慰”,而應該具有高度的公共責任感、企業公民意識、悲憫的公共情懷,在倡導依法治網的同時強調依德治網,在造福自我的同時,也要飲水思源,造福人民,使高技術創造出更多正面效應。
曾志楊(福建省福州市):“魏則西事件”背后的腐敗魔影。公立醫院外包,是導致魏則西之死的直接原因。公立醫院能夠外包嗎?答案是否定的。如今,一些外包醫院科室既無資質,也無醫術,卻膽大妄為,通過行賄打進公立醫院,借著公立醫院的金字招牌謀取暴利,至于治病救人則被拋到九霄云外。這種謀財害命的勾當,使患者最終成為黑幕承包的犧牲品。值得一提的是,醫院外包并非武警某醫院的“專利”。據《成都商報》披露,不久前,上海康新公司同多家合作醫院的過節禮金往來清單,以及各醫院承包科室的銷售收入報表等資料在網上瘋傳。這批內部資料的發布者、知情人康新公司原股東陳元發,3年前因為股權分紅問題跟公司反目,他作為“深喉”接受專訪時稱,2011年康新公司和部隊醫院科室合作的家數達到80家左右,而打開承包之門的手段就是行賄,令人觸目驚心!魏則西之死使醫療行業存在著的腐敗陰影暴露無遺,當務之急是在全國醫療系統打一場清除醫院科室外包的殲滅戰,并抓住這一腐敗苗頭順藤摸瓜,展開一場清查工作,將那些借外包之名中飽私囊的腐敗分子繩之以法。
黃春景(廣西南寧市):“魏則西事件”暴露出監管疲軟。眼下,打開電視或者翻開報紙,各色醫療廣告令人目不暇接,其中有多少是真多少是假,往往難以分辨。因為虛假廣告誤導,上當受騙者屢見不鮮,不少人投錯醫、吃錯藥,魏則西之死僅是其中一例。試想,如果他采用正規醫療手段,可能就不會失去最佳救治時機。然而,目前醫療廣告的市場準入門檻非常低,廣告發布者往往昧著良心向社會受眾傳播虛假廣告,還有些人通過承包“專版”、讓患者“現身說法”等方式,吹噓某些醫院、醫生、藥物的“特殊療效”,讓人真假難辨。面對醫療廣告市場的亂象,規范和治理虛假醫療廣告已經迫在眉睫,否則,更多“魏則西”因此丟命在所難免。有關部門應該加強對醫療廣告主體和廣告經營者的資格審查,未經審批的應該停止其廣告發布活動;對癥下藥,制定具體、明確、操作性強的虛假廣告認定辦法,引導消費者提高辨別能力,主動打假、維權;加強執法,對于敢于以身試法、散布虛假廣告的當事人嚴懲不貸。監管到位之日,便是患者免遭不幸之時!
責任編輯:黃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