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肉雞生產過程中,有望在保證對飼料的生長性能不會產生負面影響的前提下,通過優化飼料中甘氨酸的當量水平和其他會影響甘氨酸和絲氨酸反應的因素來進一步減少飼料中粗蛋白的含量。
中圖分類號:S831.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16)02-0060-04
在20世紀50年代末,那時兼顧產蛋和產肉的“二用目的”雞停止生產,同時新的產肉型專用家禽品系培育成功,全球商業化飼養的肉雞不足 5 000萬羽。而如今,生產用肉雞數量達到數十億,到2020年雞肉必定超過豬肉,成為全球最大的蛋白質來源。
雖然肉雛雞質量部分由遺傳、種雞年齡、雞蛋儲存、生物安全和孵化條件決定,但早期營養對其生長性能和存活率具有重大影響。
一個世紀前,肉雞需要飼養112 d才能生長到1.25 kg的體重,現代肉雞僅需35 d~49 d即可達到其2.2 kg~2.9 kg的出欄重。
出殼后頭7 d的相對重要性也隨之提高,因為這段時間占肉雞壽命的20 %。據預測,出殼后到上市體重的時間將進一步縮短,因此這種重要性增強的趨勢只會繼續;Cobb公司最近預測,到2050年,肉雞可能只需19 d就可生長到2 kg的上市體重。
為了確保肉雞表現出強勁、均一的生長速度,以及發育出強大的免疫系統,它們需要在出殼后的頭7 d中活重大約需要增加4.25倍(Cobb公司,2013)。要實現這一目標所面臨的挑戰有許多,包括可引發更嚴重疾病的腸道挑戰,如壞死性腸炎、吸收不良問題和骨礦化問題。高度易消化的飼料配合正確的育雛條件可提高生長性能,降低死亡率。
本文著重介紹飼料添加劑,如植酸酶、益生菌和甜菜堿如何在此關鍵的早期階段對肉雞的生產力效率和成活率做出貢獻。
1 骨骼的完整性
由于市場需要更高的生長速度和胸肌含量,孵化期間肉雞胚胎需要從卵黃中獲得更多的能量、蛋白質以及微量礦物質。
骨骼的發育始于胚胎軟骨基質形成時期,其在蛋中開始被鈣化。脛骨和股骨的礦化從第14天到第21天快速增長,之后肉雞骨骼將是一個結構良好的如成年雞所擁有框架的微縮版。
正確的肉種雞營養——充足的鈣、磷、鋅、錳、銅和維生素D很重要。但是,蛋儲存的營養有限,在臨近出殼時,卵黃的磷、鋅、鐵和銅的儲備量幾乎完全耗盡(磷耗盡是由于受卵黃中鈣的過量影響)。
雖然出殼后消化系統的發育比身體的其他部位要快得多,胃腸道(Gastro-intestinal Tract ,GIT)在幾天之內就會擁有齊全的功能,然而肉雛雞的營養恢復能力仍不成熟。
Williams等(2004)指出,由于身體生長快速提高,對生長進行選擇的胚胎和雛雞在出殼前后明顯處于鈣化不充分的風險之中。反過來,這可能會產生更多的多孔骨骼和腿部問題,這可能會引起高達6 %的雞群死亡。
雖然還不十分清楚出殼后第一周,此時是肉雞骨骼生長最快的時期,開食料中鈣的需要量是多少(圖1),然而已知出殼后的雛雞對植酸更加敏感,該抗營養素會結合磷,并會減少必需的營養物質,如鈣、蛋白質/氨基酸、鐵和鋅對動物的可用性。
肉雞自身的酶不能降解植酸,這反過來又會提高能量和氨基酸的內源性損失,同時也會刺激腸道產生更多的黏蛋白,并在肉雞生長的這個重要階段進一步降低日糧配方的營養價值。
最近利用在幼齡肉雞日糧中添加先進的布丘氏菌植酸酶進行的研究表明,它們對日糧鈣水平相對不敏感。這在幼齡肉雞上是一個有價值的特性,因為在該時期對嘗試和最大化骨骼生長,同時通過使用較高劑量的植酸酶(例如1 000 FTU/ kg,圖2)降低植酸的負面影響是很重要的。
這種先進的植酸酶具有最佳的pH值,可以更好地適應雞的消化道,在肉雞的上消化道中提供較高較快的植酸降解速率(圖3)。相比大腸桿菌植酸酶(500 FTU,根據目前的飼料價格),其較高的生物效力可額外節約7.79元(1.23美元)/t。實現磷、鈣、能量和氨基酸更多的釋放,在高劑量(>500 FTU/kg飼料)時這些較高的節約還可得到放大。
許多因素會影響植酸酶的效力,尤其是日糧中植酸鹽的水平,其在原料之間變化巨大。確立這對優化植酸酶的添加劑量以及量化植酸降解后“更多磷酸”營養的釋放至關重要,如氨基酸和能量。簡單地說,如果沒有植酸,即使添加先進的高生物效率的植酸酶也將不產生什么效果。
假如豬和家禽在消化生理學上特別是在生產的關鍵階段——生命早期的消化生理學上存在差異,確保您的植酸酶供應商沒有在豬和家禽之間推斷數據也非常重要。
2 實現腸道平衡
在出殼后的頭幾天,獲得健康平衡的腸道菌群對維持肉雛雞的總體健康狀況和生產性能以及對整個雞群的盈利能力有深遠的影響。
剛出殼時,雛雞的胃腸道會立即被來自周圍環境(如來自飼料和墊料)的細菌占據。在這頭幾天內,細菌定植的水平會迅速升級。集約化飼養條件通常不利于建立有益菌群和黏膜免疫系統充分發育所需的自然菌群接替這些菌群。
我們已經討論過幼齡肉雞的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研究表明,流向后腸的未消化營養物質不僅會影響肉雞的生長性能,而且也會直接促進腸道菌群組成向不利于肉雞健康的方向轉變。反過來,這會影響黏液層、上皮細胞和腸道免疫細胞的動態平衡,并消極地影響飼料轉化率(FCR)和雛雞健康。
如,未消化的蛋白質,已被認為是與產氣莢膜梭菌的過度生長、球蟲病以及肉雛雞壞死性腸炎相關的一種因素。
自身的抗生素干預將不能解決由日糧相關因素引發的不利的微生物生態學,尤其是幼齡肉雞中。然而,研究證明,飼用酶,如木聚糖酶、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混合物,可以減少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中未消化營養物質的量或“基質”,提高所謂的“簡單”日糧的消化率,改善肉雞的生產性能。此外,間接作用是蛋白酶可以減少未消化蛋白,研究認為,它還與提高肉雛雞對球蟲挑戰的免疫應答相關。
在尋求家禽日糧中抗生素生長促進劑的替代物時,桿菌屬的某些菌株——益生菌的作用方式已得到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發現,益生菌可以改變腸道的微生物組成,并有助于減少由基質造成的非有益細菌的過度生長和其他挑戰。
Santoso等(1999)報道,由于添加芽孢桿菌而導致的肉雞養分消化利用率的提高,可能是由于益生菌分泌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所致。Hooge等(2004)報道,在一系列試驗中,肉雞飼喂芽孢桿菌后體重增加了,飼料轉化率也得到了改善。
Danisco動物營養公司進行的試驗(圖4)顯示,在出殼后的頭幾周,3株芽孢桿菌對肉雞的飼料轉化率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研究證明,芽孢桿菌通過酸發酵還可以降低腸道內容物的pH值,產生有益細菌如乳桿菌生長的有利環境,進而可以減少致病細菌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彎曲桿菌和產氣莢膜梭菌的數量。
圖5顯示,從出殼后到28日齡,在面臨壞死性腸炎(Necrotic Enteritis,NE)挑戰時應用芽孢桿菌可提高肉雞的增重。
假如有這種差異,但外源性飼用酶和益生菌之間存在潛在的互補作用模式,邏輯上似乎應該在這兩種產品聯合使用時可以對肉雞生產產生加性效應。
兩個聯合添加3株芽孢桿菌益生菌和木聚糖酶、淀粉酶和蛋白酶的實驗(美國喬治亞州,南部家禽研究,2013),通過使用NE挑戰模型,獲得了相對于每千克增重成本的14 %的凈效益,說明這種方式具有強勁的經濟價值。
肉雛雞的腸道健康和隨后的生產性能還會受生產應激的影響。眾所周知天然甜菜堿可以增加瘦肉產量,減少對日糧中昂貴的氯化膽堿和蛋氨酸的需求,研究表明,添加天然甜菜堿會對遭受熱應激的肉雞產生積極的影響。
3 顯著效益
Massey大學(2013)的試驗顯示,與熱應激對照組相比,添加天然甜菜堿可顯著改善肉雞的胴體胸肌量、增重和飼料轉化率。研究表明,天然甜菜堿還可以增強腸道結構和動物的免疫系統。
其腸道完整性優勢有助于幫助動物抵抗與如球蟲病或腸道其他有害微生物增殖引發的相關脫水,這種脫水會導致生產性能變差。
最近的試驗也表明,天然甜菜堿可以通過提高孵化率(育種-孵化-肉雞生產鏈中的另一個早期指標),提高肉雞生產的盈利率。
利用32周齡羅斯肉種雞進行的試驗(Turi Foods Bannockburn種雞場研究,澳大利亞,2014)顯示,天然甜菜堿顯著提高了孵化率,從84.75 %增至86.89 %(P=0.004)。已知孵化率提高2.5 %,每枚雞蛋價值約0.69元(1.5澳分),通過添加甜菜堿單為澳大利亞肉雞產業帶來的節約可能會高達52 643 580元(8 300 000美元)。
很顯然,在育雛前期為在日后獲得最佳生長而對肉雞構建良好生長所需基礎提供幫助,對獲得理想的生長性能非常重要,并且營養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已經看到,應用會影響骨骼生長和腸道健康以及免疫系統發育的優質飼料添加劑,將能夠確保雛雞生存并健康生長。
在國際家禽生產(International Poultry Production)的下一期,我們將研究幼齡肉雞的發育動態學,以及健康的營養如何能在這幾周中提高生長性能和成活率,直到成熟。
原題名:Getting off to the best start-the importance of first week broiler nutrition (英文)
原作者:Ceinwen Evans(Danisco動物營養公司,全球技術服務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