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選用672羽1日齡科寶肉仔雞,隨機分為7組,分別飼喂正對照組(PC)、負對照組1(NC1)、負對照組2(NC2)和在負對照組基礎上分別添加酶A和酶B組成的試驗組日糧,旨在研究添加復合非淀粉多糖酶對肉仔雞生產性能和養分消化利用的影響。結果表明:試驗前期,PC組增重顯著高于NC2組(P<0.05),而料重比顯著低于NC2組(P<0.05);NC1和NC2組氮利用率均顯著低于其他各組(P<0.05),且NC1組表觀代謝能顯著低于PC組(P<0.05)。試驗后期,與PC組相比,NC2組增重降低6.1 %(P<0.05),而料重比提高5.6 %(P<0.05)。NC2+酶A組的中性洗滌纖維利用率顯著高于NC2組(P<0.05),NC2組的表觀代謝能顯著低于PC組和NC2+酶B組(P<0.05);NC2組42日齡末回腸消化率顯著低于PC組(P<0.05)。添加酶A和酶B均可改善肉仔雞生產性能,但未達到顯著水平(P>0.05)。結果顯示,本試驗條件下,在低能低蛋白玉米-豆粕-雜粕型日糧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提高了肉仔雞的生產性能和養分利用率,且酶A的效果較好。
關鍵詞:非淀粉多糖酶;肉仔雞;生產性能;養分利用率
中圖分類號:S816.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0769(2016)04-0072-05
飼料中的植物源性原料含細胞壁,而非淀粉多糖(NSP)是細胞壁的主要成分。家禽不能分泌水解NSP的酶。飼料中可溶性NSP通過提高食糜粘稠度,阻礙飼料養分釋放,減少消化酶與食糜接觸機會,降低已消化的養分向腸黏膜擴散的速度等途徑阻礙飼料中各種營養成分的消化與吸收,抑制家禽生長和降低飼料利用率[1,2]。玉米中含有4.9 %木聚糖、2.6 %纖維素等抗營養因子,這些抗營養因子影響了玉米的消化[3]。豆粕是配合飼料中最常用的植物蛋白源,其含有4.0 %阿拉伯木聚糖和1.6 %甘露聚糖 [4]。早期研究發現,家禽日糧中NSP大于5%時,會顯著降低能量和其他營養物質的利用率,導致粘糞和環境污染[5]。日糧中添加NSP酶可有效降解NSP,降低家禽腸道食糜黏度,促進營養物質的消化與吸收,進而改善家禽的生產性能[6,7]。然而日糧配方組成、單體酶的配伍比例、試驗雞年齡等因素均可影響酶的作用效果。因此,本試驗旨在研究日糧添加一種新型復合NSP酶對肉仔雞生產性能和養分利用率的影響,為NSP酶在肉仔雞日糧中的推廣和應用提供參考數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酶制劑
本試驗用NSP酶由商業公司提供,酶A由木聚糖酶、葡聚糖酶和甘露聚糖酶復合而成;酶B由木聚糖酶和葡聚糖酶復合而成。酶A和酶B的添加量均為100 g/t。
1.2 動物試驗
1.2.1 試驗動物與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單因子完全隨機試驗設計。選用672羽1日齡健康的科寶肉仔雞,按體重相近原則隨機分到7個處理組中,每個處理8個重復,每個重復12羽雞(公母各半),分別飼喂正對照組(PC)、負對照組1(NC1)、負對照組2(NC2)和在負對照組基礎上分別添加酶A和酶B組成的試驗組日糧。正對照組日糧營養水平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雞飼養標準》(NY/T 33,2004)推薦的營養水平配制,NC1較正對照組代謝能和粗蛋白質分別降低75 Kcal/kg和2.5 %,NC2較正對照組代謝能和粗蛋白質分別降低150 Kcal/kg和2.5 %。配方計算時,飼料原料中粗蛋白質、鈣和磷的含量采用實測值,其他養分指標參考中國飼料數據庫。試驗組飼料按照表2方案添加酶制劑配制。所有日糧均添加0.4 %二氧化鈦為外源指示劑。基礎日糧組成及營養水平見表1。試驗期為42 d,分1 d~21 d和22 d~42 d前后兩期。
1.2.2 飼養管理及免疫
試雞采用三層疊籠飼養,免疫程序參照商業公司推薦方案實施,機械通風,24 h連續光照,自由采食、自由飲水。試驗0~3 d室溫控制在35 ℃左右,以后每2 d降1 ℃,24 ℃維持至飼養試驗結束。相對濕度全期在60 %~65 %。及時清理糞便,定期消毒,以保證雞舍內環境衛生良好。準確記錄處理組各重復的日采食量和死淘情況。
1.3 樣品采集
1.3.1 生長性能
分別于21 d和42 d末禁食12 h,自由飲水。于21 d和42 d早上以重復為單位稱試雞體重及剩余料量,準確記錄。
1.3.2 代謝試驗
分別于17 d~20 d和38 d~41 d進行兩期代謝試驗。每天下午4∶00準時收集新鮮糞樣(剔除毛屑、飼料等污染物),置于自封袋中,4 ℃保存,最后將4 d收集的糞樣充分混勻,置烘箱中65 ℃烘干至恒重,空氣中回潮24 h,粉碎過40目篩,待測。
1.3.3 回腸食糜采集
于42 d末,試驗雞稱重后及時添加日糧,飼喂6 h后從每個雞籠中挑選4羽體重基本一致的肉仔雞(公母各半),頸部放血致死,迅速剖取回腸,以重復為單位收集回腸食糜,-20 ℃保存,后經冷凍干燥,粉碎過40目篩,待測。
1.4 測定指標與方法
1.4.1 生產性能
分別于試驗開始前、試驗第21天和第42天,以籠為單位進行稱重、結料,計算試雞增重、采食量和料重比。
增重(g)=(末重-始重)/雞數
采食量(g)=(投料量-余料量)/雞數
料重比=總采食量/總增重
1.4.2 養分表觀消化率、表觀利用率
測定飼料樣、糞樣中的干物質、能量、粗蛋白質、二氧化鈦(TiO2)和中性洗滌纖維,計算養分表觀消化率或利用率。待測樣品中常規營養成分的測定參考《飼料分析及飼料質量檢測技術》(張麗英)[8]的方法進行,TiO2的測定參考Short等[9]描述的方法進行。
養分表觀消化率或利用率(%)=1-(A1/A2×F2/F1)×100%
式中:
A1為飼料中TiO2含量(%);
A2為糞尿樣或回腸食糜中TiO2含量(%);
F2為飼料中待計算養分的含量(%);
F1為糞尿樣或回腸食糜中養分含量(%)。
表觀代謝能或消化能(MJ/kg)=試驗日糧總能×日糧總能利用率或消化率。
1.5 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
試驗數據經Microsoft Excel 2010初步處理后,使用SPSS 19.0 One-way ANOVA程序做方差分析,差異顯著時用Duncan法做多重比較,結果用平均數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
2 結果與分析
2.1 非淀粉多糖酶對肉仔雞生產性能的影響
由表3可知,試驗前期,各處理組對肉雞的日采食量沒有影響(P>0.05),與組1相比,組3增重降低7.2 %(P<0.05),料重比提高6.8 %(P<0.05)。添加酶制劑后,組4和組5的增重和料重比較組2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均未達到顯著水平(P>0.05),組6料重比低于組3(P<0.05)。試驗后期,各處理組對肉雞的日采食量沒有影響(P>0.05),與組1相比,組3增重降低6.1 %(P<0.05),料重比提高5.6 %(P<0.05)。添加酶制劑后,組4和組5的增重和料重比較組2均有所改善(P>0.05);組6和組7的增重比較組3分別提高3.5 %和3.1 %,料重比分別降低3.8 %和2.3 %,但均未達到顯著水平(P>0.05)。
2.2 非淀粉多糖酶對42日齡肉仔雞回腸消化率的影響
由表4可知,干物質和蛋白質消化率在各處理組間均無顯著差異(P>0.05)。與組1相比,組3的消化能顯著降低(P<0.05)。添加酶制劑后,組4和組5較組2回腸消化率有所下降,但未達到顯著水平(P>0.05);組6和組7回腸消化率較組3分別提高了1.2 %和0.33 %,但均未達到顯著水平(P>0.05)。
2.3 非淀粉多糖酶對肉仔雞養分利用率的影響
由表5可知,試驗18 d~21 d,與組1相比,組2和組3的氮利用率均有所下降(P<0.05)。添加酶制劑,組5的氮利用率顯著高于組2(P<0.05);組6和組7的氮利用率高于組3,但未達到顯著水平(P>0.05)。與組1相比,組2和組3的中性洗滌纖維有所提高(P>0.05)。添加酶制劑后,組4和組5的中性洗滌纖維較組2有所提高(P>0.05),組6的中性洗滌纖維顯著高于組3(P<0.05)。試驗38 d~41 d,日糧中添加酶制劑提高了氮利用率、中性洗滌纖維利用率和表觀代謝能值,其中組6的中性洗滌纖維利用率顯著高于組2和組3(P<0.05),組3的表觀代謝能顯著低于組1、組5和組7(P<0.05)。
3 討論
3.1 日糧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對肉仔雞生產性能的影響
在本試驗中,高能高蛋白組試雞增重和飼料轉化率顯著高于低能低蛋白組,這與Smink等[10]和O’Neilet等[11]報道增重不受能量和蛋白質影響的結果不盡一致。現已證明日糧能量水平能夠影響肉雞的采食量,肉仔雞會根據能量攝入量來調整采食需要量[12] 。然而,本試驗結果顯示肉仔雞的采食量不受能量和粗蛋白水平的影響,可能是由于飼喂了顆粒飼料,而肉仔雞以滿足飽腹感為首要采食需要,不同于蛋雞、鴨子等其他家禽“為能而食”的理論。
試驗前后期,組6和組7增重較組3顯著提高,料重比顯著降低,與組1相比,無顯著差異,說明酶制劑消除了組1和組3間因能量和蛋白差異所產生的生產性能差異,顯著提高了組3的能量和蛋白利用率。NSP酶制劑可顯著提高組3肉雞生長前期和后期日增重,這與大多數報道一致[13,14]。呂秋鳳等[15]研究結果表明,在含有正常能量水平的玉米-豆粕型日糧中添加NSP酶,可顯著提高前期、后期肉仔雞的日增重,降低增重比。倪志勇[16]發現復合酶制劑添加量和日糧營養水平均可影響肉雞的生產性能。降低日糧營養水平則會顯著降低肉雞增重和飼料轉化效率,而添加復合酶制劑則可改善其生產性能,再次肯定了添加外源酶的積極作用。NSP酶提高肉仔雞生長性能的原因主要是:NSP酶中的木聚糖酶具有較高的內切酶活性,能較快速徹底地降低日糧中的NSP,消除其抗營養作用并釋放出被包裹的養分,使能量增加、試驗雞增重。添加復合NSP酶可以提高能量、淀粉、脂肪和蛋白質的回腸消化率,使機體吸收的能量增加,料重比降低;另外NSP酶降低了家禽腸道內容物黏度,提高了內源消化酶的擴散速率,致使養分從糞便中的排出減少,日增重提高,料重比降低。
3.2 日糧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對肉仔雞養分消化利用的影響
本試驗中,加酶組的粗蛋白質消化率高于不加酶組。王海英等[17]在小麥日糧中添加木聚糖酶提高蛋白質的表觀消化率7.4 %,與本試驗結果趨勢一致。本試驗所用復合NSP酶制劑是由木聚糖酶、葡聚糖酶和甘露聚糖酶組成,能夠降解玉米-雜粕型日糧中的細胞壁物質和非淀粉多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腸道食糜黏度,打破植物細胞壁的屏障作用,有利于細胞內容物中淀粉、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等養分從細胞中釋放出來,進而提高養分消化和利用率。另外,NSP酶可以破壞谷物中養分的交聯作用,尤其是玉米中蛋白-淀粉之間的作用,從而提高淀粉的消化率[18,19]。本試驗中添加NSP酶制劑可以提高肉仔雞的回腸消化率,這與Scheideler等,Bi Yu和Chung和Kocher等[20-22]的研究報道相一致。Scheideler等[20]研究報道,添加富含淀粉酶、蛋白酶和木聚糖酶的復合酶制劑可以提高蛋白和能量的消化率。Kocher等[22]報道,在低能和低蛋白玉米-豆粕型日糧中添加果膠酶、蛋白酶和淀粉酶可以顯著提高表觀代謝能,但是在高能和高蛋白玉米-豆粕型日糧中添加相同的酶制劑顯著降低了表觀代謝能。這可以用Almirall等[23]的研究結果解釋,添加適當的外源酶可以增加內源酶的活性和動物身體的激素,調節內分泌系統,促進養分的利用率。然而,過多的外源性酶抑制了內源性消化酶的活性和相關激素的分泌。
4 小結
本試驗條件下,在低能低蛋白玉米-豆粕型日糧中添加復合非淀粉多糖酶,提高了肉仔雞的生產性能和養分利用率,且酶A的添加效果較好。
參考文獻:(23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