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物理課堂教學是一個富有邏輯性的教學過程,教師與學生在不斷的交流中獲得進步。多媒體技術是當代教育發展有效的促進工具,代表著教育變革的方向。物理教學的發展逐漸與多媒體技術聯合在一起,形成了高效的多媒體物理教學模式。
【關 鍵 詞】 物理教學;多媒體技術;演示實驗;探究性實驗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化的時代,人們在虛幻的空間中尋找自己,多媒體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人類生活的一部分。多媒體信息技術的發展正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教育是一種社會責任,教育促進了人類的文明發展。教育的方方面面都會受到社會發展的影響。當教育和信息技術聯系起來,教育的新模式出現了,借助多媒體技術,教育正向著更高更遠的空間發展。物理是社會發展的加速器,快速地推動著社會的發展。中學物理是中學階段鍛煉學生思維模式的有效課程,物理思維決定著中學生的認知水平。
物理課堂傳遞著物理知識,物理課堂教學經過長期的發展,逐漸形成了專業性的教學模式。物理課堂教學最有效的模式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演示引導為輔,課后鞏固為補充。相繼經歷了傳統的教學方式;改革性的以演示實驗為主題的教學嘗試;應用多媒體的開放性的以實驗探究為主題的教學改革,最后發展成為借助多媒體技術,靈活實用的實驗探究型教學模式。物理教學的每一次變革,都是物理教學認知水平的一次提升,都是物理教學認識的升華。物理教學過程中,博學多才的教師與追求真知的學生密切配合,物理的教學不斷進步,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斷提升。
一、傳統的物理教學方式
傳統的物理教學方式比較單調,教師在課堂上擁有絕對的權威,學生沒有任何的發言權。教師在講臺上慷慨激昂地講述,學生在座位上小心翼翼地聽著,手中的筆不停地寫著,我們通常把其稱為“填鴨式”教學。教師依據自己的教學思路,一步步將知識塞給學生,通過大量的習題加以強化。學生花費很大的氣力來背誦、理解知識,模仿教師的解題思路。通過“題海戰術”取得一定的成績。學生是解題的能手,模仿的高手,但是在知識的社會應用中,卻成為知識的“傻子”,不能精確有效地解釋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傳統的教育方式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發展,忽視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摧殘了學生的心理健康。物理知識只存在于課本中,課本外渾然不知有物理。如學生熟練地記住水的比熱容比沙子、泥土的比熱容大,但是不能有效解釋沙漠地區晝夜溫差很大,沿海地區晝夜溫差小的生活現象。學生把物理的學習完全作為一種學習,忽略了物理來源于生活,最終應用于生活的本質。傳統教學著重培養了學生的忍耐力,提升學生的定力,學生的課堂紀律性好,但不適應社會的發展,不適合新教學發式的轉變。
多媒體技術在傳統的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基本表現有以下幾種情況:
1. 教師用word、PPT等手段制作了簡單的物理知識框架,配備大量的例題、習題。教師省掉了板書知識框架和抄例題、習題的時間,教師的教學進度加快了,講述的題目更多了,學生抄的知識點更多了,這是一種“包袱”式的多媒體技術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學生毫無討論交流的機會,受到了更加嚴厲的“迫害”。
2. 教師的教案、例題、習題直接通過展示臺投影在屏幕上,學生面對密密麻麻的整版教師的“真跡”,毫不思索地做筆記,教師講授的知識點更是洶涌澎湃,學生唯一言語是“老師等一下了,還有幾行沒有抄完”。
3. 教師講課不使用多媒體,作業、考試時瘋狂的使用,屏幕上投影著滿滿題目,學生不停地抬頭低頭,哪有時間思考,最后還是相互抄襲占多數。
二、以演示實驗為主題的改革性教學嘗試
物理學科是一門嚴謹的科學,各階段物理有著不同的特點。初中是趣味性物理,高中是推理性物理,大學是深究性物理。教育的每個階段都會對學生進行一次篩選,學生終究會適應物理的特點。物理的起始階段是初中,針對學生喜歡觀察社會現象的特點,在知識允許的條件下,教師創設與物理知識相關的演示實驗,通過教師的現場動手操作,學生的觀察,最終得到實驗數據,教師通過對實驗數據的處理,進而有效地推出實驗結果。如講述大氣壓存在時,馬德堡半球實驗是最好的例證。教師攜帶實驗器材:馬德堡半球、抽氣機,在教室進行現場試驗。教師利用抽氣機逐漸的抽取馬德堡半球里面的空氣,學生在教室進行多次的對拉,以此來驗證大氣壓的存在。學生參與了整個教學過程的教學,教師進行了有效的演示,最終有效地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相對傳統的教學方式來講,這無疑是一種提高。演示性的教學嘗試對學生實驗技能的提高是有限的,學生只是教學活動中的幫手,沒有真正地去思考實驗的原理,也沒有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忽略了學生探索性思維的發展。
多媒體技術在改革性的以演示實驗為主題的教學中的應用如下:
1. 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從網絡上下載物理課程相關的視屏或Flash,直接投在屏幕上,組織學生觀看,進而說明知識內容。這是一種“裹足”式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學生聽聽聲音,湊湊熱鬧,毫無動手經驗,更談不上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
2. 教師象征性地擺出實驗器材,講述實驗的步驟,陳述實驗現象,歸納實驗結論。鄭重地打開多媒體,將事先準備好反映實驗現象的視頻或Flash播放。這是一種“造假”式的多媒體技術應用,物理知識的嚴謹性、科學性被學生否認,學生會異口同聲地說:好假呀,好假呀。
三、以實驗探究為主題的教學方式
物理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具有科學素養和科學探究能力的學生。提升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必須重視物理的實驗教學。因此,物理實驗探究教學模式迅速有效地發展起來。教師充當知識的引導者,學生是知識的追求者。教師提出主題,學生進行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總結。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是實驗的設計者、操作者、決定者,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了學習效果。一個物理人,能遵循社會的規律,將物理知識應用在生活,從生活中總結出物理規律,這就是物理素養鍛煉人思維能力的明證。如初中電學學習之后,學生自己設計電路圖,裝飾自己的房間。串、并聯知識輕而易舉地被理解,電路圖整潔美觀、橫平豎直特點,學生容易接受。家庭電路的零、火線的區分被應用在電器的安裝上。
實驗探究型的教學模式促進了物理教學思維的改變,引起了物理教學的進步。探究實驗要求學生、教師都要有一定的知識底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有一定的自我監控能力和創新能力。現代初中階段物理教學壓力增大,教師在有效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有效開展探究性實驗,容易造成教學實踐中教學進度的倉促,全國同科類的交流平臺缺乏,優秀的資源和成功的方案短缺,實驗探究型教學是大范圍內推廣,在小范圍內交流,阻礙了物理教學方式的真正改革。
多媒體信息技術的發展彌補了物理教學改革中的難題,有效促進了物理教學方式的變革。教師的應用表現在以下方面:
1. 教師制作或借鑒相關的實驗課件,通過實驗步驟的逐步推進,注重知識的匯總,提高實驗探究課的效果。學生順著實驗步驟,糾正偏差、理順過程、總結物理規律。
2. 學生提出探究問題,設計探究方案。教師將有效的探究方案投在屏幕上,邀請學生來評價和修正,并促使探究的開放性和科學性。學生有收獲知識的成就感、快樂感,教師感受傳遞知識的輕松感。這就是我們渴求的“互補”性教學方式,促使整個物理教學的改革。
縱觀整個物理教學的模式,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是人類物理教育技術的提升,借助多媒體技術,靈活實用的實驗探究型教學模式是物理教學模式發展的必然方向。多媒體技術豐富的素材,順暢的教學程序,知識的地區無差異性,促進了物理課堂教學的進步。多媒體靈活應用的實驗探究型教學方式彌補了單純教學方式的缺陷,開拓了實驗探究新方式,節省了探究時間,提高了探究效果。
【參考文獻】
[1] 陳慶貴. 多媒體教學設計方案選:初中數學、物理、化學[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2] 劉東輝. 巧用多媒體助力初中物理教學[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3).
[3] 劉小兵淺談多媒體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J]. 課程教育研究,2015(15).